论坛
园林景观
更多
园林绿化养护
0.6402w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绿色生命需要我们的呵护,绿地、植被的生命更加美好。
订阅
发帖
默认
最新
热点
热评
法桐苗木的培育管理
法桐一般采用播种或扦插方式进行养殖,为使苗木加速生长,培育优质壮苗和冠形优美的绿化大苗,应在以下几方面加强养护: 施肥首先是加施基肥,在种植前结合耕作整地,每亩施腐熟的圈肥、堆肥和土杂肥6至7立方米。因有机肥肥效长,可在苗木整个生长期内不断供应养料,促使苗木加快生长。 其次是增施追肥,追肥应在苗木生长旺盛阶段进行。以速效肥料为主,特别在6至8月雨水较多时期,要每月追施一次,施肥后应立即浇透水以便充分发挥肥效。
园林植物十一月份养护及病虫害防治要点
绿化养护工作要点: 1、清理落叶,注意绿地保洁。11月份大多数园林病虫的病原物(菌)或越冬卵都留在苗圃内的枯枝落叶或杂草中越冬,待来年条件适宜时再出来活动。所以,这个时间将园圃内的枯枝落叶和杂草彻底清除销毁,改善卫生状况,可以大大地减少来年各种病虫源。 2、进行冬剪,乔灌木冬剪全面展开,高空作业注意安全,安全带、扶梯等工具使用前注意检查,苗木伤口直径≥2cm的要涂抹“伤口涂补剂”,防治伤口感染。对所有的刺桐属植株枝叶进行重修,全部清除1-2年生枝条。修后枝条一定清除小区,防治病虫枝二次侵染。清除枝干上越冬态园林病虫,修后整体喷洒“绿丹2号”一次。
冬季园林植物冻伤原因及易冻部位
苗木遭受冻害的原因 一般来说,苗木的抗冻能力和树种、品种、原产地、枝条是否休眠、枝条内淀粉的转化状态、枝条含水量、合理用水、低温来临状态、施肥、苗木性质、地势等多方面因素有着复杂的关系。 1、不同树种抗寒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如雪松比油松抗冻;对不同品种而言,如油松就比马尾松抗冻。 2、对于原产地而言,原产北方的苗木抗寒能力更强一些,原产南方虽经过长期驯化、过度的苗木抗寒能力就差一些。如香樟在郑州地区只有在小气候条件下才能安全越冬。
冬季植物防寒风障的搭设
冬季寒冷干燥的大风吹袭,是造成树木冻伤受害主要因素之一。据气象局信息显示,地球将在今年冬季进入「拉尼娜」状态,我国80%的区域将迎来一个格外寒冷的冬季。因此,各地区需提高警惕,切实做好防寒措施。 防寒风障是冬季防寒的关键措施,以杉木、竹竿等材料做支撑,绿色无纺布或尼龙布等材料覆盖遮挡能减轻风口方向上树木受到的冻干危害。 一、防寒时间
球根花卉的冬季储藏
球根花卉很多不能露地越冬,需掘出后入室贮藏。几种球恨花卉的冬季贮藏法如下: (1)大丽花块根:当叶片自行脱落时,将茎秆剪留10厘米左右,掘出块根晾晒3~5天,然后喷洒10%的多菌灵500倍液或50%的代森按1000倍液,再用略潮的沙子或细土埋藏,存放温度为3~5度,贮藏期间应检查2~3次,发现腐烂者要及时拣出。砂土过干则须与块根暂时分开,淋湿后再埋入块根。
种植养护:如何诱导花芽分化
什么叫花芽分化? 花芽分化是指植物经过一定时期的营养生长后(抽生枝叶),在适当的温度、湿度、光照、及植株内部一定的营养物质积累的条件下,植物的叶和茎的生长锥分别对特定的光周期和温差产生感受反应,茎生长锥不再形成叶原基和腋芽原基,而发生向花原基或花序原基的发展的变化。其结果,逐渐依次形成花或花序的各组成部分,最后分化成花或花序的这一过程。 花芽分化的原理
乔灌木养护管理——浇水与排水
1、应根据气候变化、土壤墒情和乔灌木生活习性等情况,适时适量浇水。浇水前应先检测土壤含水量。目测方法一般取根系分布区的土壤,用手攥可成团,可不浇水;宜采用专用仪器测定土壤含水量,土壤含水量小于10%时为干旱状态;柳树等较喜水的乔灌木,土壤含水量指标可适当提高。 2、夏季高温天气应在早、晚浇水,可喷水降温;春秋及初冬季节宜在中午前后浇水。 3、浇水应保证水源的pH值6.5~8.5之间,矿化度小于2.5g/l;禁止用生活或工业污水浇灌绿地。
园林植物冬防六大误区要当心
冬防是为了让园林植物安全越冬,而在秋末或初冬对园林植物采取的保护措施。常用的冬防措施有浇灌冻水、缠干、搭设风障等。在日常工作中,由于有些人对冬防的认识不到位,在工作中走入了误区,采取的措施力度不够,常使植株发生冻害。现将在冬防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01.浇冻水 在浇冻水的过程中,有三种误区,即浇水过早、过晚和浇水量不够。
园林植物病害概述
一、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的识别 需掌握的要点有: (一)基本概念 1.病原的概念:引起园林植物发生病害的原因称病原。 2.寄主的概念:被寄生的植物称为寄主。 3.侵染性病原的概念:引起园林植物病害的病原生物(简称病原物),称侵染性病原。主要有真菌、细菌、病毒、植原体、类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寄生藻类、线虫、螨类等。 4.病原菌的概念:病原物属于菌类的称为病原菌。 5.侵染性病害的概念:由生物因素引起的植物病害都能相互传染,有侵染过程,称为侵染性病害或传染性病害,也称寄生性病害。
园林植物病原生物的致病性
致病性(pathogenicity)是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寄主并引起病害的特性。致病性是病原生物的另一个重要属性。寄生物从寄主吸取水分和营养物质,起着一定的破坏作用。但是,一种病原物的致病性并不能完全从寄生关系来说明,它的致病作用是多方面的,如病原物的产物以及植物对这些产物的反应,都可以造成极大的破坏作用。一般来说,病原物都有寄生性,寄生物就是病原物,但不是所有的寄生物都是病原物。例如,许多植物的菌根真菌都是寄生物,但并不是病原物。许多荧光假单胞菌和草生欧文氏菌可以在植物表面附生或在植物体内寄生,但对植物生理活性的影响较小,一般不表现症状;石竹和蚕豆的体内被潜隐病毒寄生后,也不表现明显的病变,这类寄生物具有寄生性,但无或只有极微弱的致病性。因此,寄生物和病原物并不是同义词.寄生性也不是致病性。寄生性的强弱和致病性的强弱无一定的相关性。专性寄生的锈菌的致病性并不比非专性寄生的强,如引起腐烂病的病原物大都是非专性寄生的,有的寄生性虽弱,但是它们的破坏作用却很大。
园林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
病原物的侵染过程(infection process)是指从病原物与寄主接触、侵入到寄主发病的过程。事实上,侵染过程可分为接触、侵入、潜育和发病四个时期。着眼点是病原物的个体与寄主植物个体间的侵染关系。 1.接触期(contact period) 指病原物从休眠状态转变为活跃的侵染状态,或者从休眠场所向寄主生长的场所移动以准备侵染寄主。对寄主植物来说,就是进入敏感状态,如种子萌芽长出幼苗等。当环境条件满足寄主的生长,又适合病原物的侵染时,只要病原物接触到寄主就能侵入。
园林植物的抗病性
植物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对变化着的环境产生了很强的适应性,对一些不良条件产生了忍耐性和抵抗性,这种适应、忍耐和抵抗性有时统称为抗逆性。无论是对非侵染性病害或是侵染性病害,植物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抵抗能力,可称为广义的抗病性。有人把植物对非侵染性病害的抵抗性称为忍耐性或抗逆性,如对低温、霜冻、烟害的抗性;把植物对侵染性病害的抵抗性称为狭义的抗病性,如水稻对稻瘟病的抗瘟性等。 在病害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植物的抗性贯彻始终,大体分为抗接触、抗侵入、抗扩展、抗损害等几种类型。从病原生物接触寄主开始,植物就会发生一系列的抵抗反应,在不同的阶段以不同的方式体现出来。
园林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
非侵染性病害的病株在群体间发生比较集中,发病面积大而且均匀,没有由点到面的扩展过程,发病时间比较一致,发病部位大致相同.如日灼病都发生在果,枝干的向阳面,除日灼,药害是局部病害外,通常植株表现在全株性发病,如缺素病,旱害,涝害等. 1.症状观察 对病株上发病部位,病部形态大小,颜色,气味,质地有无病症等外部症状,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非侵染性病害只有病状而无病症,必要时可切取病组织表面消毒后,置于保温(25~28℃)条件下诱发.如经24~48小时仍无病症发生,可初步确定该病不是真菌或细菌引起的病害.而属于非侵染性病害或病毒病害.
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的诊断
植物病害的症状都有一定的特征,又具相对稳定,是进行病害类别识别,病害种类诊断的重要依据.对于已知的比较常见的病害,根据症状可以作出比较正确的诊断.如当杨树叶片上出现许多针头大小的黑褐病斑,病斑中央有一灰白色粘质物时,无疑是由Marssonina属的真菌引起的杨树黑斑病的典型症状. 但病害的症状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同一种病原物在不同寄主上或在同一寄主的不同发育阶段或处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都可能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如梨胶锈菌危害梨和海棠叶片产生叶斑,在松柏上使小枝膨肿并形成楔状冬孢子角;立枯丝核菌危害针叶树幼苗时,若侵染发生在幼苗木质化以前表现为猝倒,侵染如发生在幼苗木质化后则表现为立枯.相反,不同的病原物也可以引起相同的症状,如真菌,细菌,甚至霜害都能引起李属植物穿孔病.
园林植物病原真菌的一般性状
真菌属于真菌界,真菌门,种类很多,约10万多种,分布很广,绝大多数植物的寄生性病害是由真菌引起的.蔷薇,紫丁香,大丽花,菊花,福禄考和其他植物的白粉病可根据叶面有无白色,淡灰色或稍带浅褐色的菌体加以辨认.世界上许多著名的毁灭性病害,如松干疱锈病,榆树荷兰病,板栗疫病,根白腐病,猝倒病以及各种立木腐朽都是由真菌引起的. 1.真菌的营养体 真菌的营养体呈丝状,称作菌丝.菌丝可以分枝,许多菌丝团聚在一起,称为菌丝体.低等真菌的菌丝没有隔膜,称无隔菌丝;高等真菌的菌丝有隔膜,称有隔菌丝真菌菌丝是获得养分的机构.寄生真菌以菌丝体侵入寄主的表皮细胞或内部吸收养分.菌丝可以生长在寄主细胞内或细胞间隙.生长在寄主细胞内的真菌,由菌丝细胞壁和寄主原生质直接接触而吸收养分;生长在寄主细胞间隙的真菌,尤其是专性寄生真菌,从菌丝体上形成吸器,伸入寄主细胞内吸收养分,吸器的形状有小瘤状,分枝状,掌状等真菌的菌丝可以形成各种组织,常见的有菌核,菌索及子座.
半知菌及其所致病害
由于半知菌的生活史只发现无性阶段,有性阶段未发现,或不产生有性态,所以称为半知菌。已发现的有性态多属于子囊菌亚门,极少数属于担子菌,个别属于接合菌。半知菌亚门分三个纲,即丝孢菌纲,腔孢菌纲和芽孢菌纲。半知菌营养体发达,有隔膜。其繁殖方式是从菌丝体上分化出特殊的分生孢子梗,由产孢细胞产生分生孢子,孢子萌发产生菌丝体。分生孢子梗分散着生在营养菌丝上或聚生在一定结构的子实体中。半知菌的无性子实体有以下几种(图2-17):
担子菌及其所致病害
真菌中最高等的一个类群,全部陆生。营养体为发育良好的有隔菌丝。多数担子菌的菌丝体分为初生菌丝,次生菌丝和三生菌丝3 种类型。初生菌丝由担孢子萌发产生,初期无隔多核,不久产生隔膜, 而为单核有隔菌丝。初生菌丝联合质配使每个细胞有两个核,但不进行核配,常直接形成双核菌丝,称为次生菌丝。次生菌丝占生活史大部分时期,主要行营养功能。三生菌丝是组织化的双核菌丝,常集结成特殊形状的子实体,称担子果。重要的有:
苗木种植土壤问题
好土方能出好苗,想要培育出品质优良的精品苗木,管理好土壤是前提。综合目前苗圃土壤问题,总结起来无外乎这八个字:板、馋、贫、浅、酸、咸、脏、杂。
子囊菌及其所致病害
子囊菌是有性繁殖产生子囊及子囊孢子的一类真菌。子囊菌根据有性子实体的形态结构分为6个纲,即半子囊菌纲,不整子囊菌纲,核菌纲,盘菌纲,腔菌纲和虫囊纲。有2700多个属,28000多种。子囊菌全部陆生,腐生或寄生。无性繁殖发达产生分生孢子,可引起多次再侵染。有性繁殖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子囊有的裸生在菌丝体上或寄主植物表面,但大多数子囊菌的子囊由菌丝组成的包被包围着形成具有一定形状的子实体,称为子囊果。子囊果分4种类型:闭囊壳即子囊层外面的保护组织是完全封闭的,不留孔口;球形或瓶状,顶端有小孔口的称子囊壳;盘状或杯状,顶部开口大的称子囊盘;子囊着生于子座的空腔内,称子囊腔。子囊菌亚门根据是否形成子囊果,子囊果的类型和子囊结构进行分类。与园林植物病害关系密切的有下列几个目:
鞭毛菌及其所致病害
关于真菌分类体系,各真菌分类学家意见不一,但大都是依据真菌的形态学,细胞学,生物学特性和个体发育及系统学发育的研究资料进行分类。1973年出版的由Ainsworth等主编的《真菌辞典》第八版提出将菌物界下分为粘菌门和真菌门,真菌门下分为5个亚门,即鞭毛菌亚门(Mastigomycotina),结合菌亚门(Zygomycotina),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和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这一分类系统现已被广泛接受。
园林植物病害的涵义
园林植物在生长发育和贮运过程中,由于受到环境中物理化学因素的非正常影响,或受其他生物的侵染,导致生理,组织结构,形态上产生局部或整体的不正常变化,使植物的生长发育不良,品质变劣,甚至引起死亡,造成经济损失和降低绿化效果及观赏价值,这种现象称为园林植物病害.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直接引起病害的因素称为病原,包括生物性和非生物性病原,其他因素统称为环境因子.生物性病原又称为病原物,包括真菌,细菌,病毒,植原体,寄生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藻类和螨类(图2-1).非生物性病原包括温度不宜,湿度失调,营养不良和有毒物质的毒害等.病原物引起的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非生物性病原引起的病害称为非侵染性病害,也叫生理病害.
园林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
侵染循环是指病害从前一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生长季节再度延续发病的过程,它包括以下三个环节:(1)初侵染和再侵染;(2)病原物的越冬;(3)病原物的传播. 病害的初侵染和再侵染 由越冬的病原物在植物生长期引起的初次侵染称初侵染.在初侵染的病部产生的病原体通过传播引起的侵染称为再侵染.在同一生长季节,再侵染可能发生许多次,病害的侵染循环,可按再侵染的有无分为: (1)多病程病害 一个生长季节中除初侵染过程外还有再侵染过程,如梨黑星病,各种白粉病和炭疽病等属于这类病害.
七个庭院草坪养护小知识
一个庭院,一块大草坪, 在一个阳光的午后, 还有自己喜欢的书, 静守一份美好,足以! 除草
如何快速诊断园林植物缺素症
无论什么样的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都会出现缺素症状,但大多数朋友不知道植物究竟缺什么元素?也就无从下手根治,今天小编给大家推荐了快速诊断植物缺素症的顺口溜,希望朋友们根据这些知识可以给缺素的植物对症下药! 植物缺素顺口溜:
常用草坪草和常见草坪品种的性能对比
地 区 植 物 名 称 华北 野牛草 结缕草 紫羊茅 羊茅 苇状羊茅 林地早熟禾 草地早熟禾 加拿大早熟禾 早熟禾 小糠草 匍茎翦股颖 白颖苔草 异穗苔草
上一页
下一页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