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洪公园:哈尔滨群力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从2006年开始,位于哈尔滨东部的群力新区开始建设,总占地27.33平方公里,建筑面积达3200万平方米,规划13-15年时间全部建成,将近有30万人口。新区绿地面积占16.4%,而大部分土地将是城市的硬化地面。当地的年降雨量是567毫米,集中在6至8月,本地处于低洼平原地带,历史上洪涝频繁。 受当地政府委托,承担群力新区的一个主要公园设计,占地34.2公顷,为城市的一个绿心。场地原为湿地,但由于受周边的道路建设和高密度的城市发展,导致该湿地面临水源枯竭,湿地退化,并将消失的危险。土人的策略是将该面临消失的湿地转化为雨洪公园,一方面解决新区雨洪的排放和滞留,使城市免受洪涝灾害,同时利用城市雨洪,恢复湿地系统,营造出具有多种生态服务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实践证明,设计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实现了设计的意图。
![](https://fd.co188.com/group1/M04/79/4D/rBBhH11EqbmAG7iDAABvx6TJo4U182.jpg!200)
![](https://fd.co188.com/group1/M04/79/4D/rBBhH11EqbmACdOZAAEtX3LpgS4137.jpg!200)
![](https://fd.co188.com/group1/M04/79/4D/rBBhH11EqbmALdAHAAFBAi7I7Zg985.jpg!200)
反污染,反噪音,支持都市绿化
高淳桠溪是中国第一个慢城之都,为了打造慢城绿色特点,体现生态之旅,规化建设步行道,自行车道,组成不同级别的慢行车道系统,车道的生态建设是整个慢城生态重点之一,要防水防滑,慢城打造团队采用了环保透水地坪材料铺设车道。 慢城的规划,整个“生态之旅”将在现有50公里生态道路的基础上,周边铺设多条慢行道路,增加非机动车交通设施,生态路主要为机动车游览线,其余慢行道路则专门适用骑自行车、电瓶车以及步行的游客。其中,步行道设计宽1.5米-3米不等,采用当地原生石材,减少人工化处理,例如卵石、漂石等,营造田园氛围;电瓶车道宽5米,采用彩色透水地坪铺设,道路两侧采用油菜花和密植乔木林;自行车道的道路铺装可选择水洗石或大粒径沥青铺设。
![](https://fd.co188.com/group1/M04/10/6F/rBBhH11HQFaAfamuAAFm5pElpN8367.jpg!200)
![](https://fd.co188.com/group1/M04/10/6F/rBBhH11HQFaAfamuAAFm5pElpN8367.jpg!200)
低碳住家——北京褐石公寓改造设计
低碳住家——北京褐石公寓改造设计项目地点:中国北京项目面积:复式公寓总面积250㎡,另加30㎡阳台 本案例是一个运用生态设计作为手段、实现低性能住宅建筑向绿色建筑转化的实验性建筑改造项目。项目位于北京的一个中高密度社区,北京褐石园。建筑多由5层多家庭公寓组成,容积率高达1.2。北京气候恶劣,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春季和秋季干燥,且昼夜温差很大,春季还会出现沙尘暴。年降水量达到500mm,主要集中在夏季,春季和秋季干旱少雨。因此,冬天的取暖和加湿,夏天的空调降温成为营造宜人建筑环境的耗能重点。本案例也正是从这里找到突破口。设计师使用了社区内两个位于4-5层的相邻跃层公寓单元进行实验,改造集中在公寓中单个面积近30平米的两个露天阳台和面积近11㎡这两个公寓之间的隔墙。
![](http://www.archreport.com.cn/uploadfile/2014/0326/20140326045659377.jpg)
![](http://www.archreport.com.cn/uploadfile/2014/0326/20140326045730357.jpg)
![](http://www.archreport.com.cn/uploadfile/2014/0326/2014032604573061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