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汕合作区公路抗车辙沥青铺装结构设计研究
1.概 述 高温车辙是直接反映沥青路面路用性能的典型现象之一,境内外学者根据产生原因将沥青路面车辙现象归纳为典型的3种形式,分别为:结构性车辙、失稳性车辙与磨耗性车辙[1,2]。我国沥青路面结构的典型形式是半刚性沥青路面结构,路面结构整体强度高,竖向变形小,路面发生整体结构性车辙的可能性较低。磨耗性车辙是在车辆荷载和环境因素作用下因沥青面层的材料被持续不断地磨耗损失形成,我国沥青路面设计长期以来主要通过采用高抗磨光的优质磨耗层碎石和高性能改性沥青来解决该问题。失稳性车辙是在荷载和温度耦合作用下沥青面层发生剪切破坏而产生的永久侧向流动变形。失稳性车辙与交通渠化存在较大的关联,通过现场观测发现,沥青路面的失稳性车辙主要发生在车道轮迹带位置,轮迹带沥青面层下陷或向两侧推移,形成U型或W型辙痕。失稳性车辙在沥青面层车辙中比例高达90%以上[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