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线路客流热度评价研究
为评估新时期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客流快速回升的情况,从基础客流、基础线网、出行特征以及运力与运能 4 个方面选取 12 项评价指标,对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的客流热度进行深入研究。采用熵权优劣解距离法(TOPSIS)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北京市轨道交通路网中的 15 条线路客流进行客流热度评价和分类。研究结果显示,10 号、 1- 八通、6 号和 5 号线作为大环线或贯通线,均属于高热度客流线路。而除 11 号线外,其余线路均属于中热度客流线路,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客流特点。基于这些发现,提出以下建议:北京市轨道交通发展应更关注中低热度地区;运营企业可根据线路客流热度的不同,合理分配人力和物力资源;一线部门可根据客流热度的预测提前采取措施应对客流冲击。
复合地层中盾构施工掘进参数相关性及预测研究
01 工程概况 济南地铁 R2 左线历山北路站—二环东路站区间工程,起终点里程分别为CK18+607.365和CK20+691.302,全长2083.937m,区间内采用土压平衡盾构施工。盾构隧道为标准单洞单线圆形断面,线间距为12~25.4m,左、右线覆土厚度为10.5~24.1m。地铁区间隧道主要穿越强风化闪长岩和全风化闪长岩,同时局部地区穿越黏土、残积土和中风化闪长岩等地层。通过查阅隧道纵向地质剖面图,如图 1 所示,并结合施工现场的地质调查,确认该区域并未发现采空区、地表沉降等不良地质现象,也排除泥石流和崩塌等自然灾害的风险。此外,经过钻孔调查,确认在建场地也不存在溶洞、软弱夹层或破碎带等不良地质作用,整体地质条件良好,非常适合采用盾构法进行掘进施工。
地铁运营车辆检修管理模式研究
无锡市已开通运营 4 条地铁线路,列车运行速度为 80 km/h,地铁车辆维修主要采用旧有预防修模式,定点定时维修,各部件基本策略沿用维护手册、既有经验方式进行。各部件运维管理缺乏理论支撑,存在一定安全稳定性风险及过度修情况,车辆各部件依赖人工判断,缺乏有效实时检测、及时报警及处置的机制。文章系统研究目前地铁车辆检修需求,对新技术运用体系进行探究,结合日常维修数据对可靠性理论进行应用研究,提高检修技术应用的科学合理性,并对智能设备系统整合,结合生产,对修程修制制定提出参考建议。经实践证明,新模式在提质增效的同时,具备较好的经济效益,可为后续线路建设及老线改造提供参考,对行业管理模式优化具备一定的借鉴意义。
地下空间支撑下的城市轨道交通和能源系统融合发展
一、前言 在我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成为人口流动、经济发展、能源消耗的中心;城市活动产生的碳排放量约占全国总量的80%,具有显著的聚集碳排效应,因而推动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关键环节。同时,城市呈现立体空间多层次、分类整合多功能、人口分布高密度等特征,若遭遇自然灾害、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战争打击等极端事件,城市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将面临严重威胁。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城市安全和风险的防范治理问题,以城市“生命线”工程等设施安全运行为重点,多措并举、多元融合,推进韧性城市建设。《“十四五”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2022年)明确了面向绿色低碳、安全韧性的城市高质量发展方向,提出推行城市基础设施的绿色低碳发展新模式以提高安全运行及抵抗风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