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问答

0.6821w

订阅 发帖
默认 最新 热点 热评
有哪些建筑看上去让你觉得很吃惊?
建筑标高问题
局部改造可局部鉴定吗?
建筑圈的你我,该如何抓住AI风口,从趋势中借力?
未来新校园建筑的全新范式:校与城,融合共生
有哪些表面普通但内部却大有文章的建筑?
迈向持续生长的滨水空间——以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文旅融合城市更新的减法设计为例
在过去的2 500多年中,京杭大运河长达 1797 km的庞大体量承担着大宗货物运输的功能,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基础设施。20世纪90年代以来,京杭大运河(杭州段)逐渐开始转型,运河沿线的炼油厂、纺织厂、面粉厂等工厂陆续搬迁,原地块变为商业或住宅用地,部分历史街区被改造为商业步行街,滨河绿地也逐渐成形。2014年,随着京杭大运河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其作为公共文化空间正式走向台前。这种转型虽符合“将基础设施打造成景观”这一新都市主义的理念,但也并非完美,因为基础设施角色的消退,让京杭大运河失去了一部分自我更新的能力。例如:一些商业街区在开业时人气鼎沸,但过几年就逐渐萧条;一些街区虽能维持经营,但街巷随着各种设施的增加而变得凌乱。运河沿线的滨河绿地虽然能服务周边居民,但也存在运河沿线内部分设施老旧、运河发展依赖政府维护等问题。回顾我国近几年的运河工程更新过程,可以发现这些过程都是片段式的。例如:2002年的西湖综合保护工程,2014年的京杭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程,2016年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G20杭州峰会)的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提升工程,等等。运河的自我更新大多由城市事件主导,侧面反映出运河景观带自身造血能力不足及其自身有机更新机制缺失的问题。
设计要求,为什么会在33m发生巨变?
为什么21世纪的建筑越来越“臭”了?
雷姆·库哈斯:模型是研究的工具
中国标志性建筑的象征意义!在哪里?
渴望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情怀的德国现代建筑美学
三年耕耘老旧小区改造,用心“织补”城市
2024跨年演讲“清华厕所天团”对未来的启示:“大建筑师”做“小设计”,于平凡中看见非凡
对《建筑与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修订的几点建议
Jo Jinman 建筑事务所:建筑是对场地的挑衅
建筑日常:内卷组、摆烂组、发疯组,你在哪个组?
大师新作不断,沙特将成为建筑行业新的陶金池
平庸:当代丑陋建筑的代名词
支架设计需要什么资质没搞清楚,反而发现了这么一个东西
立管最下面一个固定火箭座支架最关键
近两年,为什么都倾爱“游艇”美学?
第一批00后遭遇史上最难就业季,出路在哪里?
吐槽:规划砖家评审语录
项目可研的接下来的步骤程序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