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金艳:美丽中国里的规划故事—— “重识故乡”洱海之源高原水乡右所镇
作者 | 杨金艳 昆明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规划师、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城乡规划师 在美丽中国的宏大画卷中,每一片土地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故事。今天,我将重识我的故乡洱海之源的高原水乡——右所镇,右所镇隶属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位于洱源县南端,坐落在洱海的北部。聆听这片土地上的变迁,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篇章。 曾经,我以为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望着家乡四围青山向往远方的精彩。青春年少匆匆背上行囊远走他乡,从此故乡只有春夏,不见秋冬。走过万水千山,看过人间百态,回望故乡才晓故乡风光无限。苍山首峰,洱海之源;泽国仙境,高原水乡;右所坝子,鱼米之乡;氤氲旖旎,温泉之乡;万顷梅园,梅果之乡;文韵绵长,人灵地杰;鞍山风车,面朝苍洱。只因,我并没有真正地了解过,这片“生于斯,长于斯”却离开了许久的故土。
人民城市理念下高品质营城规划与实施路径——以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为例
0 引 言 目前我国城镇化进入以提升质量为主的转型发展新阶段,党的二十大提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城市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载体,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是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实践的重要方向和着力点。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社会、文化活动方式、需求和供给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民对城市品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如何响应新时期人民需求的变化,深刻理解“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本质和内涵,从而更好地构建高品质人居环境,切实提升人民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获得感,积极探索城市品质提升的有效路径,是本文重点研究的内容。
城市更新规划的框架体系与内在逻辑研究——以广深为例
转自公众号:城市规划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已成为城镇化下半场最重要的国家战略之一,亟需城市更新规划的指引。 深入探索城市更新规划编制的框架体系,逐步建立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城市更新规划体系,是完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体系的当务之急。 2009年广东省开始“三旧”改造以来,城市更新规划在珠三角城市已大规模展开编制。面临庞大的更新规模、国集交错的权属关系、繁杂的土地历史遗留问题,以及经济发展对土地供应的迫切需求,广州和深圳等一线城市经历了从“三旧改造”到“城市更新”,再到“土地整备”,出现了从地块到全域、从国有到集体、从拆除重建到拆整结合的多样化更新实践,更新规划的类型和供给日趋庞杂,更新规划的作用日趋多样。如何从纷繁的更新规划实践中发现更新规划编制背后的影响因素,如何从各层次更新规划中抽离出更新规划编制的内在逻辑和一般性框架,是提升城市更新规划编制质量和实施成效的关键。
龙江县棚户区重点改造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
一、项目背景 龙江县中心城区正处于集聚发展阶段,产业转型、旅游服务以及新区发展都将推动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现状棚户区较多,土地利用率有待提升,本规划明确了龙江县重点改造片区建设的目标和范围,对于龙江县城镇住房建设发展起到了关键的指导作用。 二、规划主要内容 本项目为龙江县棚户区重点改造项目修详规划设计,龙江县中心城区正处于集聚发展阶段,产业转型、旅游服务以及新区发展都将推动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现状棚户区较多,土地利用率有待提升。规划目的为整治城市发展乱象,推动城市转型升级,实现从“乱”到“治”,本次规划片区为龙江县中心城区城市更新重点片区。以区域统筹的角度,在了解改造潜力的基础上,合理进行功能定位,更新老城区各项功能,优化细化旧城交通体系,完善公共设施、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加强绿化环境建设,建设一个充满活力的,有文化特色的、宜居的老城区。规划整体塑造旧城区站前商贸门户区形象与城市名片,建立渗透多元的开放空间功能体系,整合各个功能组团。以旧城更新的长远目标为指导,立足于近期实施,对近期不能实施的涉及公众、公益相关的交通通道、设施用地实行严格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