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跟设计和施工企业讨论确定面向企业大部分员工的“企业 BIM 生产力建设基础培训课程”使用什么软件的过程中,经常碰到来自企业的两种非常典型的要求,其一是要求我们把目前用得上的软件尽可能都培训一遍,其二是要求我们提供所谓的“高级功能”培训。虽然通过交流以后大部分企业能按照我们建议的方案逐步推进,也有少数企业坚持他们自己的想法,并声明如果确实按照我们的预测那样效果不好,企业再来调整。几家坚持这样做的企业最后的事实都证明确实效果不好。原因比较简单,说明如下:
在我们跟设计和施工企业讨论确定面向企业大部分员工的“企业 BIM 生产力建设基础培训课程”使用什么软件的过程中,经常碰到来自企业的两种非常典型的要求,其一是要求我们把目前用得上的软件尽可能都培训一遍,其二是要求我们提供所谓的“高级功能”培训。虽然通过交流以后大部分企业能按照我们建议的方案逐步推进,也有少数企业坚持他们自己的想法,并声明如果确实按照我们的预测那样效果不好,企业再来调整。几家坚持这样做的企业最后的事实都证明确实效果不好。原因比较简单,说明如下:
大家都知道依靠一个软件解决所有问题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此外,相信大家应该也都会同意在此前提下的另外两个判断:
1、让一个人掌握与其相关的所有软件应用几乎不可能做到(言下之意还是有人可以做到的)
2、让企业所有人掌握跟他们各自相关的所有软件的应用肯定不可能做到
企业要用到一些什么软件是由市场决定的,企业中不同的人能掌握哪些软件应用是由个人的岗位职责和能力决定的,根据上面的判断我们知道,要解决这个矛盾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安排不同的人掌握不同的软件,也就是本文标题所说的 BIM 软件应用能力分持,在此基础上组成企业整体BIM能力以满足市场对企业使用各种不同软件的需要。
因此,接下来的问题就只剩一个了,那就是企业里面不同人员如何进行BIM软件应用能力的分持呢?也就是说,到底安排什么人来掌握什么软件呢?下面是作者根据这些年的经验和观察归纳总结的一套企业BIM软件应用能力分持方法:
一般而言企业BIM软件应用能力可以按三个层次分别持有,第一层是面向全体员工的,要让BIM成为企业的有效生产力这一层是基础。如前所述,理想状态当然希望全体员工能把跟各自专业和岗位有关的软件都用得登峰造极,但事实上做不到,因此可行的方案只能是根据企业主营业务需要、专业岗位分工情况、软件本身技术能力、厂商综合服务能力以及其他非技术因素(关于非技术因素的具体内容可参考《施工企业BIM应用技术路线选择的非技术因素分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0be62e0101g2jt.html)确定本企业应该使用的主流软件,然后安排员工掌握这几个主流软件的常用功能,满足每位员工完成日常专业或岗位任务的需要。第一层实现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BIM应用的成败和投入产出效率的高低。
作为企业整体而言,只具备若干主流软件常用功能的应用能力显然是不能满足市场竞争需要的,一个企业需要掌握哪些BIM软件的应用能力最终是由市场来决定的,因此企业内部必须要有部分员工或专门团队掌握除上述所有员工掌握的企业主流软件之外的其他专项软件,以及企业主流软件常用功能之外的高级功能,从而既能够支持全体员工顺利完成日常工作,又能够使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第二层决定了企业BIM应用的当前水平。
对于想引领市场的企业,除了前面两层能力以外,应该还需要进行BIM创新型应用,由于这部分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没有人清楚到底应该怎么做,因此通常可以用课题研究这样的方式开始,从人力资源来看,除了企业内部资源以外,还可以使用企业外部资源。第三层决定企业的市场地位和未来竞争力。
其实软件能力分持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事实上目前CAD环境下设计、施工企业都是这么做的,例如企业内所有建筑专业都要求会用SketchUp和AutoCAD,但 3D S Max和Rhino就不是每个建筑师都会用的了;结构也一样,所有结构都要用PKPM和AutoCAD,但ANSYS和ABAQUS只要少数人会用;设备电气工程师也都要会用天正、鸿业、博超和AutoCAD,但会用IES/EnergyPlus/Fluent等软件的也只是少数。
在BIM开始逐渐融入、影响或者替代工程建设从业人员现有软件工具乃至生产方式的时候,希望本文能够给正在计划开展BIM应用的 企业 在确定究竟如何布局 企业 的BIM软件应用能力的过程中提供参考和提醒,原来企业自己是知道该怎么做的,如果没有因为碰到BIM这个新名词而一下子把过去和现在已经成功的经验都忘记了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