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水利部推荐申报的2项水利行业标准和2项团体标准,先后荣获“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标准科技创新奖”两个重要奖项。“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为时隔十余年再度获奖,“标准科技创新奖”为水利部首次获得。
加强顶层设计是推进水利标准化工作的根本保障
水利部党组对水利标准化工作高度重视,鄂竟平部长指出,标准化工作既有基础性,更具引领性,不仅是各项工作开展的基本遵循,也是水利行业优质发展的保障。要充分认识到标准化工作既是补短板的重点,也是强监管的基础。水利行业要通过规范化逐步实现全面标准化。
2019年以来,水利部先后印发《水利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关于加强水利团体标准管理工作的意见》等行政文件,标准化制度体系不断健全。编制印发《水利标准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为未来3年水利标准化工作提供行动指南。优化标准化专家委员会委员结构,设立水利标准化工作联络员制度、水利团体标准联席会议制度,建立标准化工作年报和标准化工作月度专报制度,标准化工作管理逐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现行有效标准查询系统”,对现行有效水利技术标准全部免费公开,大大提高了标准的使用频率,加快了信息交流,全面推动标准在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中的技术支撑作用。
优化完善水利技术标准体系是践行总基调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为深入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和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按照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精神和“确有需要、管用实用”的原则,不断优化完善推荐性水利技术标准体系,推进水利行业“强监管”标准制修订,全面简化标准编制程序。将近百项含强制性条文的水利技术标准精简整合为10项,并开展研编工作,以发挥强制性标准的刚性约束作用。
2019年,首次委托第三方全面开展现行有效水利技术标准实施效果评估工作,全面摸清水利标准实施效果,废止了一批不适应改革发展要求的标准,进一步理清和缩减了不适应改革要求的行业标准数量和规模,为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留出发展空间。经评估水利行业技术标准整体实施效果较好,标准在水利工程建设、水文水资源管理、水旱灾害防治、节水等领域中应用广泛,有效提高了水利工程建设、产品和服务质量。
在“强监管”方面,编制发布了水资源保护利用、节水、河湖健康评价、防洪预案编制、水利基建竣工决算、水土保持监测、移民安置监测评估、水利网络安全等相关标准,与认证、工程稽查等工作协同,为江河湖泊、水资源、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水利资金和行政事务等方面的监管提供基础支撑。
培育发展团体标准是增加标准供给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不断加强对水利团体标准的规范、引导和监督,水利团体标准制定主体逐步稳定,规章制度逐渐完善,各水利社团围绕市场创新需求发布标准60余项,对水利改革发展的支撑力度稳步提升。今年获奖的标准中包含2项团体标准,有效填补了水利行业在农村饮水安全评价和渡槽安全评价领域的标准空白,充分发挥了团体标准对政府标准的补充作用。
标准国际化水平是推动标准化提档升级的重要指标
2019年,联合国工发组织正式发布由水利部主导编制的系列国际标准《小水电技术导则》(中英文版),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发布其中的两本国际标准,这是我国制定的第一个ISO/IWA(国际研讨会协议)标准,是我国在小水电领域国际标准取得的重要突破,进一步提升了中国水利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水利部翻译完成的30余项水利标准已在厄瓜多尔等多个亚非拉国家流域综合规划、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等领域得到应用,为水利标准“走出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标准提升推进水利行业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强标准、计量、专利等体系和能力建设,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强化绿色导向、标准引领和质量安全监管,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提升洪涝干旱、森林草原火灾、地质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防御工程标准”。此外,以高标准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发挥水资源刚性约束作用,提升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防御工程标准,都对水利标准化提出新需求。
“十四五”期间,水利标准化工作将紧密围绕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继续服务水利中心工作,加快强制性标准和“强监管”标准制修订,重点围绕江河湖泊、水资源、水土保持、工程运行管理、行业监督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标准体系,不断强化标准实施与监督,全面提升标准国际化水平,为水利改革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技术支撑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