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与这两个字的关系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中的岩土分类里命名为黏性土,黏性土根据塑形指数进一步划分为粉质黏土黏土。 《土的工程分类标准》(GB/T 50145 2007)采用的也是黏土。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2011)采用的也是黏土。 而一些行业规范里面,如《架空送点线路基础技术规定》(DL/T 5219 2005)里采用的是粘土。而且同是电力行业标准,《火力发电厂岩土工程勘测描述技术规定》里面采用的反而是黏土。这种不统一,严重影响规范和规程的标准性、专业性和严肃性。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中的岩土分类里命名为黏性土,黏性土根据塑形指数进一步划分为粉质黏土黏土。
《土的工程分类标准》(GB/T 50145 2007)采用的也是黏土。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2011)采用的也是黏土。
而一些行业规范里面,如《架空送点线路基础技术规定》(DL/T 5219 2005)里采用的是粘土。而且同是电力行业标准,《火力发电厂岩土工程勘测描述技术规定》里面采用的反而是黏土。这种不统一,严重影响规范和规程的标准性、专业性和严肃性。
自1955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布通知,将“黏”视为粘”的异体字予以停止使用以米,越来越多的汉语使用者就以”粘“字代替了“黏”字,久而久之“黏”字逐渐就被很多人淡出汉语使用行列。
但早在1988年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又联合发出通知,“黏”字作为汉字规范字被正式恢复了使用。
时隔二十多年的今天,由于受习惯成自然的影响,仍有很多人错把“粘字作为“黏”字来使用。
不但读错音,而且堂而皇之出现在学术报告、包装盒、广告等公开场合,笔者在编审《丽水农业科技》来搞过程就常碰到有作者出现这种错误,如将“黏土”、“黏虫”、“黏米”错写成“粘士”、“粘虫”、“粘米”等等,甚至竟把“黏”字视作“粘”字的繁体字,在书写笔画上也早已淡出记忆。
1955年12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在《关于发布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的联合通知》中,将“黏”视为“粘”的异体字,予以停止使用。
但是,由于“粘“字有两个读音,且义项上有较密切的联系,在日常应用中经常读混,所以在一些辞典中,如商务印书馆1978年12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辞典》等辞典并未将“黏”字删除,仍作为规范字收录。为此,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于1988年3月25日《关于发布 <现代汉语通用字表> 的联合通知》中恢复使用了“黏”字。 现代汉语通用字表>
从读音上看,“粘”字除作为姓氏字时读"nian”音外,日常用法只能读”zhan"音,而“黏””字只能读“nian”音;从词性分属上看,“粘”字除作为姓氏字时为名词外,其他都为动词,面“黏”字则都为形容词;从字形结构上看,“粘”和“黏”的右偏旁同是“占”字,但前者左偏旁是”米”,而后者的左偏旁是一个“素”字,前者共有17画,而后者只有11画。
读"nian"时,一律用“黏”字,意思是指像胶水或糨那样能使一物体附着于另一物体的性质,多指有黏性的液体或者物体表面的液体状态。
其用法如常用词语”黏虫”、“黏度”、“黏稠粘膜”、“黏液”、“黏米”、“黏土”、黏着力”、“黏糊初”、“黏皮带骨”、“黏滞性”等。
读“zhan”时,要用“粘"字,其义项为:①D带粘性的物质互相连接或附着于他物上,如”糖块粘在一起了”,“吃糖瓜很粘牙”、“和黏面很粘手”、“肠粘连”、“这东西黏糊糊的别粘到我身上等;②用胶水或糨等将此物胶合在彼物上,如粘信封”、“粘贴标语”、“他嘴上粘上白胡子真像老头”等。
可见,“黏”字不是“粘”字的异体字,更不是“粘”字的繁体字,它们两都是独立的规范字,它们的读音不同、词义不同、字形也不同,因此,我们务必要正确加以区分,准确无误地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
来源:矿山地质环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