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村镇供水工程初步设计要点
西装很旧了
2021年01月13日 14:41:51
只看楼主

陕西省村镇供水工程初步设计要点 陕西省水利厅 批    准:孙平安 审    定:程子勇  审    核:黄兴国  杜小洲   田进

陕西省村镇供水工程初步设计要点


陕西省水利厅

批    准:孙平安

审    定:程子勇 

审    核:黄兴国  杜小洲   田进

编制单位:陕西省城乡供水建设管理处  陕西省水利水电工程咨询中心

主要编写:郭勇军  苏关健

参加人员:李  瑛    吕峻   刘安强  赵杨   田养军  赵静    赵建宇    吴昊

目      录

总    则

1.  综合说明

2 项目区概况及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1 项目区自然概况
2.2 项目区社会经济概况
2.3 供水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4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5 项目区供水规划及供水范围

3  工程建设条件
3.1项目区自然条件
3.2区域水资源概况
3.3 工程地质
3.4建筑材料

4  工程规模
4.1设计范围、供水对象及设计水平年
4.2需水量预测
4.3供水规模的确定

5 水源选择
5.1 水源选择的原则和要求
5.2地表水水源
5.3 地下水和泉水水源
5.4 水源水质分析
5.5 水源论证及水源的确定

6 工程总体布置
6.1设计依据及原则
6.2 工程等级、类型和设计标准
6.3 总体布置原则
6.4供水系统
6.5水源及取水工程
6.6输水线路选择及管材选择
6.7 净配水厂位置及工艺确定
6.8 配水系统和管材选择
6.9 征地、拆迁范围和数量
6.10 总体布置要求

7 工程设计
7.1 取水构筑物设计
7.2 输水管(渠)道设计
7.3 净(配)水厂设计
7.4  加压泵站设计
7.5  调节构筑物设计
7.6  配水工程及入户工程设计
7.7  建筑设计
7.8 结构设计
7.9 供配电设计
7.10 自动控制、仪表及通讯设计
7.11 机械及金属结构设计
7.12 水质检验仪器及设备

8  工程施工
8.1  施工条件
8.2  主要建筑物施工方法
8.3  施工总布置
8.4  施工总进度

9 环境影响、水土保持及水源保护
9.1 环境影响
9.2 水土保持及水源保护

10  工程管理
10.1建设管理
10.2 运营管理

11 概算投资与水价分析
11.1 设计概算
11.2 筹资方案
11.3 水价分析
11.4 初步设计概算内容

12  对下阶段工作的要求和建议

13 初步设计报告附录、附件及设计图要求
13.1附录
13.2 附件
13.3初步设计图纸要求


总    则

1. 为适应村镇供水工程建设要求,加快工程前期工作进度,确保村镇供水工程设计质量,依据《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DL5021-93)和《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04)等有关规程规范,结合我省村镇供水工程特点和实际,特编制《陕西省村镇供水初步设计要点》(以下简称《要点》)。《要点》主要明确村镇供水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的编制重点和基本要求,统一报告编制格式和章节内容。

2. 初步设计报告的编制,应在认真进行调查、勘察和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就工程的供水范围、规模、水源、方案、水处理工艺、主要建(构)筑物及运行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以使村镇供水工程水源可靠、方案可行、造价经济,确保工程良性运行、长期发挥效益。报告文字应简明扼要,图纸完整、规范。

3. 承担设计任务及其相应的勘察、试验、研究工作的单位,必须具有水利水电或市政(给水)丙级或丙级以上资质。

4. 初步设计报告的主要内容和深度要求:
(1) 进一步分析供水区供水现状,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根据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准文件,确定工程任务和设计具体内容。
(2) 分析区域水资源情况,择优选取工程水源,论证水源水量、保证率和水质的可靠性,并确定主要水文和水文地质等参数和成果。
(3) 查明输水线路、建(构)筑物主要地质条件和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建(构)筑物设计要求的岩土物理力学性质等参数。
(4) 合理确定供水范围,分析其现状年和设计水平年的社会经济指标、采用合理的预测方法和用水定额,分析预测设计用水量,确定工程供水规模。根据工程等级和设计标准,选定各建(构)筑物特征水位、特征参数、运用方式,明确提出运行要求。
(5) 论证供水方式,确定供水工程总体布置方案;合理选择净水工艺和相应的净水设施,通过分析计算,确定管(渠)道、建(构)筑物结构形式、尺寸及基础处理措施。供水水源、供水方式、管线布置、净水工艺及建(构)筑物设计应有必要的方案比较,有分析论证和明确的结论意见。
(6) 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主要包括施工总体布置、主要建筑物施工方案、施工计划、工期安排等。
(7) 对工程占地、水源保护以及工程建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和水土流失问题等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恢复或保护措施及方案。
(8) 工程管理设计原则为保证施工和运行管理,合理设置管理机构和人员编制。确定管理用房及设施,研究管理运行机制,结合工程管理需要,建设必要的监测设施。
(9) 编制初步设计概算,拟定资金筹措方案。
(10) 进行项目财务分析;分析预测供水成本和供水水价。

5. 供水规模大于1000m3/d(含1000m3/d)的村镇供水工程应遵照本《要点》,供水规模在300~1000m3/d的村镇集中供水工程参照本《要点》执行,供水规模小于300m3/d的村镇供水和分散式供水工程,初步设计可适当简化。


6.初步设计报告应按本《要点》第1~12章内容编制。

1.  综合说明
1.1简述工程地理位置、前期工作成果、初步设计编制依据和过程;简述供水区社会经济状况,供水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1.2 简述工程建设的自然条件、水资源条件,水文及工程地质的主要结论。
1.3简述工程的供水范围、对象,需水量预测和工程供水规模的确定以及工程水源的选择论证。
1.4概述工程总体布置及方案比较情况,包括供水方式、水厂位置确定,净水工艺流程、配水管网布置及建筑物设计等。
1.5简述施工条件、施工方案及施工进度计划。
1.6简述工程占地、环境评价,水土保持及水源保护。
1.7简述工程管理和运行管理。
1.8简述主要工程量,设计概算和水价分析。

(附表: 工程特性表)

(附图1、工程地理位置图)

(附图2、供水工程总平面布置图)


2 项目区概况及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本章主要内容 :简述项目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概况,说明供水区的供水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区域供水规划,阐述解决供水问题的思路和措施,论证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2.1 项目区自然概况

简述项目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震等情况。


2.2 项目区社会经济概况

说明项目区的行政区划、社会经济状况,简述其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2.3 供水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分析供水区供水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供水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价,包括水源水量、水质、保证率,设施、设备完好程度、管网损漏、净水工艺等情况以及运行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4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根据供水区存在的供水问题,阐述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另外还应包括项目区群众对项目的要求和工程未来水价的承受能力,以及是否愿意投工投劳等调查内容。


2.5 项目区供水规划及供水范围

重点论述供水范围的确定。包括拟建和已建供水工程简况和受益范围,实施供水规划的计划安排及本工程的供水范围和供水对象。项目供水范围应依据区域供水规划、供水规模、水源条件、地形特点、运行管理、工程投资效益等分析合理确定。说明本工程的任务、范围确定的合理性。


3  工程建设条件

3.1项目区自然条件

简述项目区的自然条件,包括区域地理概况,地形、河流、植被、气候、气象等条件。

3.2区域水资源概况

简叙供水区水资源特性,区域水利工程建设和水土保持情况、地表水和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说明流域内及邻近流域水文站、地下水观测井(相邻参证井)的分布及其测验、观测情况、资料年限、可靠程度,说明区域地表水、地下水及泉水等水资源情况。

3.3 工程地质

3.3.1区域地质

简述区域地质状况,明确工程场地的地震基本烈度。

3.3.2工程地质

  1. 概述厂(坝)址、输水线路及主要建筑物地段的地形、地层岩性,河床及两岸覆盖层的厚度与组成物质,岩体风化情况、水文地质条件、物理地质现象等。

  2. 说明坝(闸)基、输水线路及主要建筑物地基工程地质条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3. 评价选定坝(闸)、厂(站)址及输水线路和主要建筑物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岩体质量分类或围岩分类。提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的初步建议值,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处理的意见。


3.4建筑材料

说明主要建筑材料的来源、数量、质量、运输、开采和储存条件。


4  工程规模

本章主要内容:论证分析供水范围、对象的水量、水质要求,合理选用生活用水量标准,重复利用率,时变化系数,日变化系数,确定取水工程、加压泵站、输水管(渠)道、净(配)水厂规模。

集中供水工程的供水规模,应分别计算供水范围内各村、镇的最高日用水量。需水预测应充分考虑已有供水设施的利用和群众的用水习惯,实事求是地反映对水的需求,避免采用定额过高,导致设计规模与实际差距过大,造成投资过大、成本过高和难以正常运转。


4.1设计范围、供水对象及设计水平年

简述本工程的设计范围,包括供水受益区的行政村名称(未全部受益的行政村应列出未受益村组名称及人数)、受益的学校名称以及村数、人口数以及学生教工数等,供水受益的其它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情况。
设计年限一般为10年。

4.2需水量预测

村镇供水水量包括村镇居民生活用水量、村镇企业用水、集体或专业户饲养畜禽用水量、公共建筑用水量、管网漏失水量和未预见用水量等。应重点说明需水量预测的方法及指标的确定。
(1)居民生活用水量:
可按《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3.1.2条中的公式(3.1.2-1),(3.1.2-2)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不高于6‰。根据发展规划,乡镇政府所在地可适当考虑人口机械增长。最高日居民生活用水定额应按照《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3.1.2选取,根据农村居民的用水情况,原则上应取低限值。
(2)村镇企业和专业户饲养畜禽用水量
应根据供水范围内的村镇企业和专业户饲养禽畜的用水现状、近5年的发展计划以及水源充沛程度分析确定是否纳入供水范围。农村饮水工程,主要以解决人畜饮用水安全为主,一般不考虑用水量较大的村镇企业或饲养业的用水量;对于增加工程投资较少,又有利于发展村镇经济、增加就业和农民增收的企业或饲养业,可适当考虑解决其用水问题,其增加的工程投资应按有关规定按供水量分摊或自筹解决。
(3)公共建筑用水量
没有学校的村庄,可不计此项。有学校的可按以下方法计算:
①联村集中供水,有学校的村庄按居民生活用水量的5-10%计列,或按在校师生人数乘以用水定额(10-20L/人·日)
②乡镇供水,一般按居民生活用水量的10-25%计列,或按在校师生人数乘以用水定额(15-25L/人·日)。
在校师生人数与农村居民人数不得重复计列。
(4)管网漏失水量和未预见水量
一般按居民生活用水量,公建用水量,集体或专业户饲养畜禽用水量之和的10%~25%计列。
(5)农村用水变化系数及供水时间


①时变化系数Kh,建议按下表采用:

供水规模(W)(m 3 /d)

W>5000

5000≥W>1000

1000≥W≥200

W<200

全日供水

时变化系数K h

1.6—2.0

1.8--2.2

2.0—2.5

2.3—3.0


②日变化系数Kd可在1.3~1.6范围内取值,建议采用Kd=1.5;建议采用全日制供水,每日供水时间为24小时。

4.3供水规模的确定

应根据村镇居民用水的实际情况,考虑现状供水工程已有供水能力,必要时可考虑分质供水,合理确定供水规模。对严重缺水地区,应以解决生活用水为主,一般不考虑村办和乡镇企业、畜禽用水量。工程供水规模(即水厂最高日的供水能力)按最高日用水量计算。村镇供水工程供水规模原则上在百位或十位“四舍五入取整数”。(附供水规模计算表)。


4-2                         供水规模计算表

项    目

计算说明

用水定额

用水量小计

备注

居民生活





村镇工副业





公共建筑





。。。。。。





管网漏失及未预见





合   计





 

 

5 水源选择

本章内容:对供水范围内及其周边地区可能利用的各种水源进行调查,收集当地水文、现有供水设施及用水情况等资料。重点分析论证工程各种可能水源的水质及不同保证率时的水量,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工程采用的水源方案。

5.1 水源选择的原则和要求

  1. 水源水量充沛可靠。用地表水作水源时,枯水期流量的保证率应不低于90%;以地下水作水源时,其取水量应小于可开采量。

  2. 水源水质应符合国家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

  3. 利用现有水源工程作为工程水源时,如改变工程原设计任务,应取得原工程主管部门书面同意,并作为初设报告附件。

  4. 水源选择应考虑安全、经济以及便于水源保护等因素。

  5. 有多处水源可供选择时,应对其水量、水质、投资、运行成本、施工和管理条件等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比较后择优确定。

  1. 当地下水、地表水均可满足要求时,宜优先采用地下水和泉水水源

  2. 采用地表水源时,应优先采用有一定调节能力的水库供水

  3. 供水区周边没有可供利用的水库,且地下水无法利用,若有水质较好的地表径流时,可在适当位置修建引水工程供水。设计应对小河、溪流枯水流量、洪水进行调查分析,论证水源可靠性

  4. 当现有城镇和村镇集中供水工程水源充沛、设施可靠、技术可行时,周边村镇供水宜采用现有工程管网的延伸供水。


5.2地表水水源

分析供水工程各个可能利用的地表水水源情况,对初步选定的地表水源进行径流、洪水、泥沙计算(日供水300立方米以下的工程其计算可适当简化或提供已有工程相应的成果资料)。选择频率为90%的典型年,按照典型年的径流日分配流量与供水区日用水量进行供需对比平衡,分析水源的可靠性。
  1. 工程一般应根据水文基本资料进行径流计算,评价计算结果,确定成果采用值。无实测资料,可采用地区水文手册推荐的相关方法,推求径流成果。对受人类活动(治水,用水)影响较大的实测径流资料应进行还原计算;对影响较小的,可直接引用实测径流代替天然径流。对水库应进行水库径流调节计算。根据径流调节、洪水调节计算,确定正常蓄水位、校核水位及调节库容、总库容等水库特征参数;径流调节、洪水调节计算应符合有关现行规范要求。对于无调节的低坝自流引水工程,应根据相关保证率年份最枯日流量进行调查分析。

  2. 洪水计算应说明采用的资料,推算方法及成果可靠性。设计断面不同频率洪峰流量及洪量值,给出洪水过程线。

  3. 对多泥沙河流应说明泥沙来源、统计和估算悬移质和推移质的特征值,分析论证对工程建设和运行的影响。


5.3 地下水和泉水水源

说明与供水保证率相应的水文地质分析成果,为水源论证提供依据。
5.3.1水文地质概况
地下水作为水源时应查明水源区水文地质条件。无勘测资料时可通过参证井的成果进行论述。
(1)区域地形、地层、地质构造和地下水等。主要含水层的分布范围,埋藏条件,富水性,单井出水量等。
(2)供水区域及其周边影响范围内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动态变化趋势、开采潜力。
(3)水源目的层开采井深度,主要含水层岩性特征,地下水类型,单井出水量,各含水层开采量,供水工程项目可开采总量等。
5.3.2地下水水资源评价
对于利用地下水作为水源的村镇供水工程应进行地下水资源量和水质评价。地下水资源评价应执行《机井技术规范》(Sl256—2000)规定。对于供水规模小,可采用工程类比法借用周边地区现有机井作为参证井进行评价。
泉水若有长系列观察资料,其流量计算可采用长系列进行分析确定;无资料时,可先通过调查方法估算,并通过实测,复核流量及过程分配。

5.4 水源水质分析

水源水质应符合国家饮用水水源卫生标准。要根据卫生部门提供的水源水质检验报告,分析地表水和地下水水源的水质状况以及流域内水污染情况,地表水含沙量变化情况,汛期最大含沙量及颗粒级配等。
选定(或因水质原因否定)的水源,应以水质化验报告为基本依据。水源水质化验报告应包括不同时段(如枯水期、汛期等)取样化验报告单。地下水源可采用参照井的水质化验单。水质化验报告应作为初设报告附件。

5.5 水源论证及水源的确定

根据水源水量可靠、水质合格,取水方便、便于管理等综合因素以及整体工程技术经济比较后合理选择工程水源。


6 工程总体布置

本章主要内容:根据水源及供水区范围以及地形、地质等情况,通过对取水工程、输水管线、净(配)水厂位置及配水管网布设等的工程量、施工条件、投资、运行、管理诸方面的综合技术经济比较,选定工程场址、确定输水线路、比选净水工艺及方案,确定配水管网布置,提出科学合理的工程总体方案。

6.1设计依据及原则

6.1.1设计依据
  1. 项目所在县社会和经济发展规划中有关村镇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关村镇饮水工程项目的有关规划等;

  2. 涉及该项目供水范围、饮水不安全人口等有关成果及批复文件(项目应列入供水工程规划);

  3. 相关的规范、规程。


6.1.2设计原则
  1.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保证村镇居民安全饮用水的可持续。保证水源、工程、管理运行的可持续性。

  2. 以解决生活供水为重点,充分利用已有水利工程,有效降低工程建设投资和运行费用。

  3. 认真调查供水区现状,找准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供水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宜改造则改造,能集中则集中,需延伸管网则延伸。

  4. 综合当地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社会发展情况,合理确定用水标准和供水规模。以解决当前群众饮水需要为主,同时兼顾长远发展的需要。

  5. 以县自来水公司或乡镇供水站为依托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安全监测体系,加强水源、出厂水和管网末稍水质检验和监测。

  6. 坚持群众自筹和政府扶持相结合的投资政策。

  7. 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农村供水工程长期有效发挥效益。

 

6.2 工程等级、类型和设计标准
6.2.1工程等级及类型
工程等级根据国家防洪标准有关内容合理确定;工程类型根据《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按供水规模分类。
6.2.2工程设计标准
  1. 水质

    饮用水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要求。在水源、技术和管理等处理条件受限制的地区,其水质应符合《农村实施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准则》中的要求。

  2. 取水方便程度

    经济较发达地区,建设集中式供水工程宜供水入户。经济欠发达,农户居住分散,建设集中式供水工程在村组设公用给水栓,给水栓间距以人力取水往返时间不超过20分钟为准布设。

  3. 服务水压

1)供水入户:村组最远点或最高点的农户供水入户自来水龙头水压为5m。乡镇政府所在地有楼房时,可按《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3.2.2确定水压标准,满足多数楼房的水压要求,供水压力一般为15-20m。
2)公用给水栓:村组最远点或最高点处的公用给水栓水压为10 m,为以后自来水入户创造条件。
3)对居住很高或很远的个别农户不宜作为设计控制水压条件。
4)用户水龙头的最大静水头不宜超过40 m,超过时应采取减压措施。

6.2.3工程防洪标准
集中式供水工程的防洪设计应符合《防洪标准》(GB50201-94)以及《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的有关规定。
  1. Ⅰ—Ⅲ型供水工程的主要建(构)筑物按20年一遇洪水设计,50年一遇洪水校核(相当于“防洪标准”供水工程4级建筑物防洪标准上限)

  2. Ⅳ型,Ⅴ型供水工程的主要建(构)筑物,按10年一遇洪水设计,30年一遇洪水校核(相当于“防洪标准”供水工程4级建筑物防洪标准下限)。


6.2.4工程抗震标准
集中式供水工程的抗震设计应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1)以及《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的有关规定。
  1. Ⅰ—Ⅲ型供水工程的主要建(构)筑物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1度采取抗震措施;

  2. Ⅳ型,Ⅴ型供水工程的主要建(构)筑物,可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采取抗震措施。


6.3 总体布置原则

  1. 总体布置根据水源与供水区(范围)之间的平面、高程空间关系,充分利用地形条件,拟定供水方式及工艺流程组合,合理拟定供水线路走向,确定建(构)筑物工程位置。做到充分利用自然地形条件,缩短供水线路,优化建(构)筑物布置,节约土地资源。

  2. 节约投资原则。工程布置应考虑尽可能与现有工程设施相结合,避免不必要浪费,节约投资。

  3. 运行经济原则。水源取水方式、线路及建筑物布置应有必要的方案比较,合理采用分区、分压供水,尽可能大的供水范围实现重力供水、减少加压供水范围和供水量,降低运行费用。建(构)筑物位置尽量靠近公路,方便施工和运营管理期交通。


6.4供水系统

根据水源条件、供水范围、建设周期,结合现有给水设施,提出方案进行比较,从技术、经济及耗用能源、主要材料等全面权衡,论证方案的合理性和先进性,择优选择推荐方案,列出方案的系统示意图。

6.5水源及取水工程

在水源选择的基础上,通过取水方式等技术经济比较,提出水源及取水工程方案。

6.6输水线路选择及管材选择

水源距净水厂距离较远时,对输水线路选线、管径(断面)、条数、管道(渠)材料、设置加压泵站级数的方案做技术经济比较,择优选择推荐方案,列出方案的系统示意图。

6.7 净配水厂位置及工艺确定

根据工程水源位置、输水管线及供水区情况以及水源水质、水厂高程、净水设施等因素,说明水厂位置选择的合理性,通过净水工艺比选和高程设计,提出水厂合理的净水工艺流程和净水设施形式,明确主要设计参数,并列出水厂高程系统设计示意图。

供水规模小于1000 m3/d的净水设施宜选用一体化净水器或慢滤池方案。


6.8 配水系统和管材选择

说明配水管网布设的合理性,考虑分区、分压供水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合理选择调节构筑物的容积及位置。调节构筑物的有效容积应按《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第7.0.2条选定,输配水管材宜选给水用硬聚氯乙烯管(PVC-U管),设计内水压力按第6.0.7条选定。

6.9 征地、拆迁范围和数量

工程永久占地包括工程占地和工程管理范围内的占地。说明占地范围、实物指标、移民安置规划等,并估算补偿投资。有移民的应取得政府部门的批复文件。

6.10 总体布置要求

供水工程总体布置、输配水管道布置选定线路需要(1/2000~1/10000)带状平面图和纵横断面(横比例1:500~1:1000,纵比例1:1000~1:2000)测量定线,对输配水管道比较线路方案需(1/1万)图纸上定线。

水厂、抽水站布置等需要有1:500~1:1000平面布置图;取水建筑物、水塔、水池等构筑物平面布置需要有1:100~1:200平面布置图。


7 工程设计


7-1 供水系统中设计流量

序号

构筑物

基本情况

设计流量

1

一级取水泵站

取水泵站至水塔或水池或净(配水厂)

最高日平均时流量加输水损失和水厂自用水量

水质无需净化,经消毒直接供水入配水管网

最高日最大时流量加输水损失

2

净(配)水厂

混凝、沉淀过滤常规工艺

最高日平均时流量加水厂自用水量

3

输水管道

水池、水塔、净(配)水厂之前的管道

最高日平均时流量加输水损失和水厂自用水量

净(配)水厂至水池、(水塔)

最高日平均时流量加输水损失

4

配水管道

二级加压站后管道入配水管网

最高日最大时流量

水塔,(水池)后管道入配水管网

最高日最大时流量

5

二级加压站

二级加压站后管道直供配水管网

最高日最大时流量

6

配水管网

直供用户

最高日最大时流量

 

工程设计中的阀门井、调节池、水塔等构筑物和设备应根据确定的工程规模或指标尽量采用国家正式颁布的定型设计图纸和常规产品。(详见《村镇供水工程常用标准图目录汇编》)
7.6 ~ 7.12 可根据具体工程情况有选择地简化。


7.1 取水构筑物设计

阐述地表水取水口位置选择,取水头部、取水构筑物或地下水水源地取水井的设计原则及方案比较,说明各构筑物的工艺设计参数、结构型式、基本尺寸、设备选型、数量、主要性能参数、运行要求等。

7.2 输水管(渠)道设计

管(渠)道走向、长度、管径(断面),管材、埋设深度、防腐措施,输水管渠穿越铁路、公路、河流等障碍物的工程措施,加压泵站位置、布置和机组设备选型,防止水锤措施等。


7.3 净(配)水厂设计

  1. 根据原水水质分析和出水水质要求,确定净化工艺流程。

  2. 净(配)水厂位置,平面布置及竖向设计,土方平衡计算,占地面积及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3. 构筑物选型及主要设计参数、尺寸、主要设备型式及主要性能参数、数量、采用新技术的工艺原理和特点。

  4. 净水药剂的选择及用量、投配方式、计量设备,加药间的尺寸、布置及其所需设备类型、台数与性能,卫生安全措施。

  5. 消毒剂的选择及其用量、投配点、投配和计量设备,消毒间的布置和安全措施。

  6. 排泥水及冲洗水的排放或回收措施,对排放水体的环境影响,污泥处置方法。

  7. 辅助生产建(构)筑物及附属建筑物的建筑面积及其使用功能。

  8. 厂内给水、排水管布置及雨水排除措施,道路标准、绿化设计。


7.4 加压泵站设计

加压泵站的布置及其机电设备的选型,包括水泵流量、扬程及型号,电机、变频设备等选择等。


7.5 调节构筑物设计

说明调节构筑物的容积、位置、结构形式及运行方式。


7.6 配水工程及入户工程设计

管网布置原则,管网水力计算成果,最大工作压力、最小工作水头(地面以上),配水干管的直径、长度、走向,管道穿越铁路、公路及过河方式,加压泵布置和机组设备选型。
入户工程设计包括入户水压要求,管道长度,管径管材确定,标准水栓设计及防冻措施等以及水表、闸阀等数量。


7.7 建筑设计

  1. 根据生产工艺要求或使用功能确定的建筑平面布置、层数和层高。对室内热工、通风、消防、节能所采取的措施。

  2. 建筑物的立面造型、装修标准及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3. 辅助建筑物及职工宿舍的建筑面积和标准。


7.8 结构设计

  1. 工程所在地区的风荷、雪荷、工程地质条件,地下水位、冰冻深度、地震基本烈度、对场地的特殊地质条件(如软弱地基、膨胀土、滑坡、溶洞、冻土、采空区、抗震的不利地段等)应分别予以说明。

  2. 根据构(建)筑物使用功能、生产需要所确定的使用荷载,地基土的承载力设计值、抗震设防烈度等,阐述对结构设计的特殊要求(如抗浮、防水、防爆、防震、防腐等)。

  3. 阐述主要构筑物和大型管、渠结构设计的方案比较和确定,如结构选型、地基处理及基础形式、伸缩缝、沉降缝和抗震缝的设置、为满足特殊使用要求的结构处理、主要结构材料的选用、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的采用等。

  4. 必要时应概述对重要构筑物、管渠穿越河道等特殊工程的施工方法。


7.9 供配电设计

设计范围应包括整个水厂(含取水泵房):室内变压器电气安装设计、开关设备电气安装设计、低压配电系统及室内电气安装设计、各生产构筑物内动力及照明电气安装设计、厂区电气安装设计和自控仪表电源设计。
  1. 说明设计范围及电源资料概况

  2. 电源及电压: 供电电源、电压等级、厂内设备的电压选择

  3. 负荷计算: 说明用电设备种类,并以表格表明设备容量,计算负荷数值和自然功率因数,功率因数补偿方法,补偿设备的数量以及补偿后功率因数结果

  4. 供电系统: 根据负荷性质及可靠性的要求,确定的高、低压一次系统图、运行方式、变电所平面布置、变压器容量和数量的选定及其安装方式(室内或室外)

  5. 保护和控制: 继电保护的设置,操作电源类型的选择,防雷保护措施,接地装置的说明等

  6. 照明: 应设置正常工作照明、事故照明以及必要的安全照明装置。 工作照明电源应由厂用电系统的380/220v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三相四线制系统供电,照明装置电压宜采用交流220v; 事故照明电源应由蓄电池或其它可靠电源供电; 安装高度低于2.5米时,应采用防止触电措施或采用12~36v安全照明

  7. 泵房电气设备的控制要求以及和变配电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关系,结构形式等

  8. 计量: 阐明水厂变电所的计量方式以及电力系统中需要加以特别计量的回路如照明的要求。 阐明计量柜的变比,或依据当地电力部门的要求。


7.10 自动控制、仪表及通讯设计

说明采用自控系统的必要性,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1. 自动控制、仪表设计的原则和标准,厂站控制模式,控制系统图,仪表、自动控制测量的内容,各系统的数据采集和调度系统,包括带监控点的流程图。

  2. 通讯设计范围及通讯设计的内容,有线及无线通讯系统的组成,主要设备的选型、平面布置等。


7.11 机械及金属结构设计

  1. 所选用标准机械设备及金属结构的规格、性能、安装位置及操作方式,非标准机械的构造形式、原理、特点以及有关设计参数。

  2. 维修车间承担的维修范围,车间设备的型号、数量及布置。


7.12 水质检验仪器及设备

说明水质检验指标及检验设备选择,列出仪器设备清单。


8  工程施工

8.1  施工条件

阐述工程的工程条件及自然条件。考虑将施工道路、用电等 “永临结合”,施工完成后作为永久性设施。在充分利用原有工程场地、房屋、道路、水电的条件下,提出应补充建设的设施内容。

8.2  主要建筑物施工方法

取水建筑物、加压泵站、输水管(渠)道线、水厂、配水管网等部分主体工程施工,应分别说明其施工方法、施工程序。


8.3  施工总布置

  1. 根据所设计的工程项目,确定工程施工分区方案;

  2. 根据施工分区布置方案,规划施工道路布置;提出施工场地、施工用房、水电供应方案布置;根据总布置图计算施工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范围和占地面积,提出分期征地计划。


8.4  施工总进度

  1. 说明工程筹建期、准备期、主体工程施工期、工程完建期各阶段所需工期及其进度安排;根据各工程项目施工安排,说明控制性工程施工进度安排,明确协调要求;

  2. 提出施工进度图、表,确定各阶段工期和总工期。


9 环境影响、水土保持及水源保护

9.1 环境影响
9.1.1  简述供水工程建设前、后,工程对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有利与不利影响。
9.1.2  对环境影响综合评价。其主要包括:国民经济(农业、防洪、人畜饮水、当地财政、综合开发),社会环境(人群健康、旅游、交通);自然环境(拦截泥沙、陆生、水生动植物、地下水补给)等,应作出有利与不利的预测和评价。
9.1.3  根据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从环境角度提出工程建设的可行性,提出环境影响补偿投资。

9.2 水土保持及水源保护

9.2.1  根据工程建设影响所产生的水土流失等问题,提出提出水土保持方案,如对土、石料场的恢复绿化,施工中弃料场的的平整利用,坝区交通和水、电、通讯设施的恢复等。
9.2.2  根据水源地具体情况及存在问题,提出水源保护措施和保护方案,并作出水土保持和水源保护投资概算。


10  工程管理


本章内容:调查研究规模相近的同类供水管理运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工程的建设管理、资产管理、运行管理,分析建立有效的建设和运营管理体制和机制,提出管理单位设置和人员编制建议以及有关管理制度,明确管理及运行费用来源等。工程管理设计原则是保证建设、运行和维护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根据工程的规模、管理的任务、工作特点和具体运营情况等,按现行有关规定,合理拟定管理机构的组成和人员编制,提出相应的管理设施、设备等以及对管理的要求等。其内容可视工程规模适当简化。

 

10.1建设管理

根据村镇供水工程特点和国家现行有关政策,组建项目建设法人单位,按照“招投标制、监理制、合同制”要求进行工程建设管理。尽量作到建设管理、运行管理“管建、运营结合”。
10.1.1建设管理机构
明确工程法人、管理职责、岗位及人员编制,提出管理设施及设备等。
10.1.2建设管理及管理制度
简述对工程建设管理单位的要求以及管理制度等。
10.1.3建设管理管理设施
工程建设管理设施包括:
①工程建设管理办公、生活以及主要设施;
②管理、生活所需电源;
③管理内部通信和外部通信的方式和设施;
④管理交通道路和交通工具。

10.2 运营管理

10.2.1运营管理机构
明确工程运营管理单位、工作岗位及人员编制,提出管理设施及设备等。提出建立村民用水协会或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督工程运营管理工作。
10.2.2运营管理要求及管理制度
简述对工程运营管理单位的要求以及管理制度等。
  1. 根据工程规划确定的调度运用原则和工程建筑物的工作条件,研究确定工程调度运用规程;

  2. 分析规模相近的同类供水管理运用现状及存在问题,说明用水的组织管理,分析提出水费的收取办法。

  3. 落实提出水源保护措施,制定水源管理保护办法。


10.2.3运营管理和工程保护范围及管理设施
运营管理范围和工程保护范围应根据工程运营管理和保护工程安全的要求分别划定,并应说明划定范围内的管理主要要求和办法。
管理设施(应与建设管理统一考虑)包括:
①生产、办公、生活以及主要设施;
②管理、生活所需电源及备用电源;
③工程管理内部通信和外部通信的方式和设施;
④交通道路和交通工具等。
10.2.4生产环境、劳动保护与安全
10.2.4.1 环境保护
  1. 加氯间防止氯泄露措施

  2. 沉淀池排泥水、滤池反冲洗水的回收及污泥处理措施

  3. 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对环境(或排放水体)的影响

  4. 锅炉房消烟除尘措施

  5. 降低噪音措施

  6. 景观环境的协调措施


10.2.4.2 劳动保护与安全
  1. 用电设备安全防护措施

  2. 转动设备安全防护措施

  3. 防滑梯、护栏等安全防护措施

  4. 消防及其他安全措施。

根据构(建)筑物的消防保护等级,考虑必要的安全防火间距,消防道路、安全出口、消防给水、防烟排烟等措施。


11 概算投资与水价分析


本章内容:项目工程设计概算应按陕西省计划委员会陕计项目[2000]1045号文颁发的《陕西省水利水电工程概预算编制办法及费用标准》(以下简称“2000办法和标准”)等规定以及工程所在地编制年的价格水平进行编制。并对项目建成后的初期和设计水平年的成本水价、经营成本水价进行预测分析,并提出合理建议。


11.1 设计概算

11.1.1编制依据
(1)编制办法依据及价格水平
陕西省计委陕计项目[2000]1045号文颁发的《陕西省水利水电工程概(预)算编制办法及费用标准》(以下简称:“2000办法及标准”)。
陕西省建设厅陕建建发(1999)50号文颁发的《陕西省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市政工程、仿古园林工程及装饰工程费用定额》。
价格水平为工程所在地编制季(或月)材料价格水平。
(2)定额依据
陕西省计委陕计项目[2000]1045号文颁发的《陕西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预算定额》(以下简称“2000建筑预算定额”);
水利水电安装工程采用陕西省计委陕计项目[2000]1045号文颁发的《陕西省水利水电设备安装工程预算定额》;
陕西省建设厅2001年发布的《全国统一市政工程预算定额陕西省价目表》;陕西省建设厅1999年发布的《陕西省建筑工程概预算定额》;
陕西省建设厅颁发的《全国安装工程预算定额陕西省价目表》(2001年版);
其他专业定额等。


11.1.2费用标准

按陕西省计委陕计项目[2000]1045号文颁发的 “2000办法及标准”执行。
其中建设单位开办费不计列,建设单位定员根据工程规模按2~10人确定,科研试验费和统筹费不计列。
11.1.3预备费
基本预备费按5%计算;价差预备费按现行国家标准,年物价上涨指数为零。
11.1.4总概算表
11.2 筹资方案
根据现行农村供水工程国家投资补助政策,提出工程投资筹资方案,需要其 它法人或县级政府筹资的,应有相应的资金承诺函。

11.3 水价分析

11.3.1成本分析
供水成本主要包括:购水成本(购买原水)、生产管理人员工资及福利费、药剂费(地表水需沉淀净化等)、消毒药剂费、燃料及动力费(电费)、维护修理费(按类似工程测算值或固定资产投资的1%左右)、折旧费等。
以上成本中除折旧费外的各项构成年经营成本,全部项目构成总成本,需分项计算并说明依据。
11.3.2供水水量确定
根据设计年供水量计算,即按设计日平均供水量乘以365天计算确定。
11.3.3水价成本计算及合理性分析
年供水量对供水成本计算影响较大,计算时应考虑年供水量的逐步增加过程。需计算项目初期运行成本水价、经营成本水价和达到设计水平年时的成本水价、经营成本水价。
对照所计算的成本水价,参照工程所在地类似项目的现行供水水价及当地受益群众的年收入情况分析说明成本水价的可行性。
11.3.4建议
对于水量小,成本高的供水项目,在报告中提出需补贴运行成本的费用。

11.4 初步设计概算内容

  1. 编制说明

  2. 总概算表

  3. 建筑工程概算表

  4. 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概算表

  5. 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程概算表

  6. 临时工程概算表

  7. 费用概算表

  8. 单价汇总表

  9. 主要材料预算价格汇总表

  10. 施工机械台班费汇总表

  11. 主要工程量汇总表

  12. 主要材料及劳力量汇总表

  13. 单价表

  14. 其他附表

对于按陕建建发(1999)50号文颁发的《陕西省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市政工程、仿古园林工程及装饰工程费用定额》计算的概算,2~6项可改为单位工程概算表。


12  对下阶段工作的要求和建议

  1. 需提请在设计审批时解决或确定的主要问题。

  2. 施工图设计阶段需要的资料和勘测要求。


13 初步设计报告附录、附件及设计图要求

13.1附录

  1. 水质化验报告;

  2. 有关项目规划(或可行性研究)报告批批复文件,以及有关项目所在区域社会和 经济发展发展规划批文等。


13.2 附件

  • 附件一:初步设计概算书

  • 附件二:地勘报告(有特殊要求的Ⅰ型集中供水工程)

  • 附件三:水文水利计算报告(有特殊要求的Ⅰ型集中供水工程);

  • 件四:初步设计报告图册。


13.3初步设计图纸要求

初步设计一般应包括下列图纸,并可根据工程内容及设备招投标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图纸内容。
(1) 总体布置图
比例一般采用1:5000~1:25000,表示出地形、地物、河流、铁路、公路等,标出坐标网、方位,绘制现有和设计的给水系统,列出主要工程项目表。
(2) 总平面图
水源地、取水厂、净(配)水厂等应绘制总平面图,比例一般采用1:200~1:500。图上表示出座标轴线,标高,指北针、平面尺寸,绘出现有和设计的建筑物、构筑物、主要管渠、围墙、道路及相关位置,注明与外部配套设施的关系;绿化景观布置示意;竖向布置;列出建筑物、构筑物一览表、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和工程量表。
(3) 工艺流程断面图
纵向比例一般采用1:100~1:200,表示出生产流程中各构筑物及其水位标高关系,列出主要规模指标和主要设计参数,主要设备及主要性能参数。
(4) 管网水力计算图
管网水力计算图一般应分为正常供水(最高日最大时流量)工况和消防校核工况及事故校核工况绘制(村镇供水无消防考虑和事故工况要求时,可以不进行消防和事故校核工况校核)。水力计算图应标明水厂位置、节点编号、节点流量和集中流量(L/s),管段长度(m)、管径(mm)、管段流量(L/s)水头损失(m),水压线标高(m)、地形标高(m)、自由水头(m)。其图幅大小和比例尺寸及线条粗细应适当。
(5) 给水管(渠)平面设计图、纵断面设计图
平面设计图比例一般采用1:500~1:1000,图中表示出地形、地物、道路、管(渠)平面位置、转角度数及座标,示意穿越铁路、公路、河流、各类地下管缆等主要障碍的位置,布置平面管件、各类阀门、消火栓等管道附件以及泄水管、连通管等的位置。
纵断面设计图须用比例一般横向1:1000~1:2000,纵向1:100~1:200,图上表示出现况地面标高、设计地面标高、设计管(渠)底标高、埋深、距离、坡度、接口形式,注明管径(渠断面)、管材、示意穿越铁路、公路、河流、各类地下管缆等主要障碍的位置及标高,布置纵断面管件、各类阀门、消火栓等管道附件以及泄水管、连通管等的位置。
平面设计图和纵断面设计图应相互对应,并列出主要设备材料及工程量表。
(6) 主要构筑物工艺设计图
采用比例一般1:100~1:200,在建筑图的基础上表示构筑物工艺设计尺寸、布置形式、主要设备及主要工艺管道、附件的相对位置、标高(绝对标高)等,注明管径及水流方向,列出主要设备材料表,注明规格及主要性能参数。
(7) 主要建筑物、构筑物建筑图
应包括平面图、立面图和剖面图。采用比例一般1:100~1:200。图上表示出主要结构和建筑配件、基础做法、建筑材料、室内外主要装修、建筑构造、门窗以及主要构件截面尺寸等。
(8) 供电系统和主要变、配电设备布置图
表示变电、配电、用电起动保护等设备位置、名称、符号及型号规格,附主要设备材料表。
(9) 自动控制仪表系统布置图
仪表数量较多时,绘制系统控制流程图,当采用微机控制时,须绘制微机系统框图。
(10) 机械及金属结构设计图。
专用机械设备和非标机械设备以及金属结构设计图,表明设备的规格、性能参数等。
机修间平面图,表明设备规格、性能参数及设备的布置。

来源:陕西省水利厅

免责声明: 本公众号所载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