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山东济南 万里黄河第一隧 济南黄河隧道全线贯通 此次贯通标志着我国在建最大直径 公轨合建盾构隧道全线贯通 这是人类开发利用黄河一大创举 从此,黄河两岸的发展将再无制约
![](https://fd.co188.com/group1/M00/1E/39/rBBhIGANDbaAa2RmAALkIqCTudQ38.jpeg)
![](https://fd.co188.com/group1/M00/D4/2D/rBBhH2ANDbaAcmKzAAKnV50ttA005.jpeg)
我们从小就知道,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孕育了华夏文明,然而我们很少知道的是,黄河也犹如一道天堑阻隔两岸,曾经的泛滥、改道,让先辈因黄河头疼。
自记录以来,经过的较大改道就有26次,决口、险情数量更是不计其数。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全长约5464公里,75万平方公里的流域里有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
![](https://fd.co188.com/group1/M01/D4/2D/rBBhH2ANDbiAIHZ6AAn2DcXTPyA627.png)
2019年9月开始,由济南城市建设集团和中铁十四局集团联合打造的“黄河号”和“泰山号”两台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先后始发掘进,首次开启人类历史上对地上“悬河”的伟大穿越。
济南黄河隧道工程位于济南城市中轴线上,南接主城区济泺路,北连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
![](http://g.co188.com/img/topics/new_topics/images/blank.gif)
按照计划,今年10月份隧道建成通车,届时,开车最快4分钟、乘坐地铁2.5分钟可穿越黄河,比绕道济南黄河大桥节约近一小时车程。
![](http://g.co188.com/img/topics/new_topics/images/blank.gif)
黄河之下冲刷出大量黏土,在高压作用下,十分黏牙,工程师把它比作拔丝地瓜,又软又黏。
针对黄河隧道地层特点,工程师改造优化世界最先进超大直径盾构机,制定刀盘结泥饼判断及位置检测方法,研发一套泥饼形成的预测软件治理“粘牙”问题等,进一步提升了我国超大盾构的建造能力和技术水平。
![](http://g.co188.com/img/topics/new_topics/images/blank.gif)
本以为黄河下只有黏土,然而万万没想到!
掘进中遇到的岩石强度普遍达到45兆帕,最大为90兆帕,相当于高铁桥墩钢筋混凝土强度的两倍还多,它们和黏土混在一起,就像牛轧软糖,又软又硬又粘牙。
最困难的一次26个小时只掘进了2米,取出58块坚硬的岩石。
大块钙质结核堵塞格栅,造成了泥水循环系统排浆困难,严重时可导致停机、管道被磨穿等问题。
在济南黄河隧道掘进中,隧道最低点位于河床下54米,最大水土压力相当于6.5个大气压。
![](http://g.co188.com/img/topics/new_topics/images/blank.gif)
相当于一个人手掌大小的面积上承受两个成年男子的重量。
地下领域的探索永远充满了未知,济南黄河隧道地质情况的复杂多变一度令他们伤透了脑筋,而在基建狂魔的想象力,也越来越“天马行空”...
![](http://g.co188.com/img/topics/new_topics/images/blank.gif)
但你想象不到的是~
在济南黄河隧道工程施工现场,除了最智能最先进的盾构机,还处处可以感受到大数据、BIM、物联网技术、信息技术等对这一超级工程的强大支撑。
项目团队平均年龄仅有29岁!
整条隧道2万多条拼装接缝,平均错台误差仅2毫米。研发了管片抹面机器人、管片3D智能检测系统,通过设备维保“领值系统”加强盾构机定期维保养护,设备优良率保持在96%以上,确保了施工安全。
![](http://g.co188.com/img/topics/new_topics/images/blank.gif)
工程临近一级水源地鹊山水库,项目部按照“标准高、形象好、工厂化”的总体思路坚持生态优先,科学绿色施工,泥浆重复循环使用,做到了零排放。而今,黄河大汛实现安澜,38年未遇洪水,20年不曾断流,黄河水越来越“清”,黄河为济南市提供源源不断的城市用水。
济南黄河隧道工程是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标志性工程之一,打破天堑,北跨加速,济南新中心呼之欲出,济南正加速从“大明湖时代”迈向“黄河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