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基于城市的快速发展过程导致供水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加等问题,介绍了日本自来水管网的发展历程,从日本管网现采用的抗震设计、管压和流速的设计、供水管网布局模式等方面介绍了日本水力风险的控制策略,从自来水水质、管道事故控制对策、水质控制指标、末端水质控制策略等方面介绍了日本水质风险的控制策略,并介绍了日本最新的自来水管网管理相关研究。最后,依据日本的发展经验提出对我国管网建设与管理的建议。
摘要 :基于城市的快速发展过程导致供水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加等问题,介绍了日本自来水管网的发展历程,从日本管网现采用的抗震设计、管压和流速的设计、供水管网布局模式等方面介绍了日本水力风险的控制策略,从自来水水质、管道事故控制对策、水质控制指标、末端水质控制策略等方面介绍了日本水质风险的控制策略,并介绍了日本最新的自来水管网管理相关研究。最后,依据日本的发展经验提出对我国管网建设与管理的建议。
马骏(1977-),男,内蒙古丰镇人,博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环境土壤和水污染处理方面研究。
图 1 某地区供水管网模型
图2 日本全国的供水事故原因汇总
2.1 水力风险基础调查
表1 配水量分析内容汇总
配水量 |
有效水量 |
有收费水量 |
费用水量 |
①作为收费基础的水量 ②定额栓及其认定水量 |
分水量 |
其他自来水业务中的分水量 |
|||
其他 |
①公园用水量 ②公共厕所用水量 ③消防用水量 ④其他(作为维持必要管理费收入而计算的水量) |
|||
无收费水量 |
仪表故障水量 |
在有效使用水量中,由于仪表不灵敏而不成为收费对象的水量 |
||
业务用水量 |
管道冲洗用水,防治漏水作业用水等配水设施相关业务使用的水量 |
|||
其他 |
①公园用水量 ②公共厕所用水量 ③消防用水量 ④其他(没有计入收入的水量) |
|||
无效水量 |
调整减额水量 |
因为红水等,通过调整成为减额对象的水量 |
||
漏水量 |
①配水主管漏水量 ②配水支管漏水量 ③从仪表上游供水管道来的漏水量 |
|||
其他 |
因其他原因引起的水管设施损坏等造成的无效水量和不明水量 |
2.2 针对性措施
2.3 预防性措施
2.4 管道风险评价体系
表2 水道事业指导手册业务指标
等级 |
管道环境 |
管道状况 |
经营状况 |
更新耐震措施 |
维持管理措施 |
配水管长度密度/(km·km -2 ) |
老化管道率/% |
经常性收支比率/% |
管道更新率/% |
有收入率/%
|
|
1 |
<3.7 |
<14.6 |
<103.2 |
0 |
<81.1 |
2 |
≥3.7 <5.9 |
>7.9 ≤14.6 |
≥103.2 <109.0 |
>0 ≤0.39 |
≥81.1 <87.1 |
3 |
≥5.9 <9.3 |
>3.4 ≤7.9 |
≥109.0 <115.6 |
>0.39 ≤0.72 |
≥87.1 <92.1 |
4 |
≥9.3 <17.1 |
>0 ≤3.4 |
≥115.6 <132.6 |
>0.72 ≤1.21 |
≥92.1 <97.0 |
5 |
≥17.1 |
0 |
≥132.6 |
>1.21 |
≥97.0 |
注:经常性收支比率=营业收入/营业支出;有收入率=获得收入的水量/供水量
2.5 日本管网现状
2.5.1 抗震设计
2011年日本东北地区太平洋冲地震中,约257万户断水;2016年熊本地震,约44.6万户断水,自来水设施受到了很大的损失,严重影响了市民生活和社会经济活动。厚生劳动省开展了“自来水设施、管道抗震性改善运动”(第一期2008年—2009年、第二期2010年—2011年),2012年设立了“自来水抗震化推进项目”,进一步发展了前述的运动,进行了有关自来水设施抗震化的宣传活动。在 “2013年度管路抗震化研讨会”上,制定了《自来水抗震化计划等制定指南》修订版等,对自来水设施抗震化进行宣传普及。为了配合设施更新,将自来水设施整体在牢固抗震性方面进行改进,修订了《制定自来水设施技术基准的省令》部分内容。另外,考虑到现有设施的重要性和优先度,针对各自来水经营者进行建议和指导,以便有计划地进行抗震化的推进。
截止到2018年末,日本自来水设施中主干管路抗震适应性强的管道比例约40.3%,净水厂的抗震化率约30.6%,供水池的抗震化率约为56.9%(见图3)。
图 3 自来水设施的抗震化现状( 2018年)
2 .5.2 管压、流速设计
为保证供水水质,日本水道施设设计指南中对配水管水压制定了规定技术标准的省令,有着明确规定:①从配水管分支到配水管的地方,配水管内的最小动水压要确保在150kPa以上。②从配水管分支到配水管内的最大静水压不超过740 kPa。日本主要使用球墨铸铁管、钢管、不锈钢管、硬质多氯乙烯管等自来水配水管。对于球墨铸铁管及钢管、不锈钢管等配水管的最高使用压力为1.00MPa,对于硬质多氯乙烯管和聚乙烯管自来水配水管最高使用压力为0.75 MPa。在配水管网中,由于这些管材混在一起,所以从保护当前使用的供水装置的角度来看,最大静水压可接受的数值设定为0.74 MPa。另外,关于最大动水压,考虑到直接供水范围的扩大带来的最小动水压的上升,优选为0.50 MPa左右。
同时,针对流速,根据具体的情况,在考虑经济性的基础上制定设计平均流速。日本导水管和输水管道的设计平均流速参考因素为:①自然流下式的情况下,容许最大限度为3.0 m/s左右。②在泵加压式的情况下,采用经济流速。引水渠的平均流速允许最大限度为3.0 m/s左右,允许最小限度为0.3 m/s左右。东京地区水道局则一般在用户出口流速为2.0 m/s情况下进行设计。
2.5.3 日本供水管网布局
日本供水模式主要分为直压直连、加压直连、高置水槽和底置水槽加压供水这4种方式,其具体的优缺点如表3所示。同时为满足稳定水量、安全水质、适当水压、抗震、设施更新改造等要求,日本水道协会将供水系统划分为取水设施、导水设施、净水设施、送水设施、配水设施和给水设施6部分。其中送水管道、配水池和配水管道共同构成了城市送配水系统。送水管道连接净水厂和配水池,在合适的压力下以稳定方式供水。配水池根据当地的供水压力,满足用户水量变化要求。日本的常规操作是对给水区域进行划分,具体到每个分区包含有一到多个配水池。配水池作为供水的临时储存设施,根据需求进行水量控制,其容积按照辐射区域日12 h供水量作为标准;区域内的水压保证由管网按照区域划分进行计算确定。
表 3 日本供水模式适用范围及优缺点
供水模式 |
适用范围 |
优缺点 |
直压直连 |
主要3层以下建筑 |
直接同供水管网相连,水质污染可能性小,但一般只能供给低层建筑 |
加压直连 |
4层以上建筑 |
在供水管网后设置加压泵,水质污染可能性小,但需要考虑加压泵空间及维护成本 |
高置水槽 |
4层以上建筑 |
利用重力给用户供水,需要考虑受水槽和高置水槽的清扫及维护,同时也需要考虑其设置空间 |
底置水槽加压供水 |
4层以上建筑 |
利用加压泵向用户供水,需要考虑受水槽的清扫及维护,同时也需要考虑其设置空间 |
2.5.4 运行案例及效果
图 4 东京主要大口径管道建设示意
3.1 自来水水质风险
为保证供水水质的安全,除使用符合法律要求的材料标准产品外,还应从给水水质、土壤影响、敷设位置、管道特性、耐腐蚀性等角度对管道材料进行必要的考虑和适当的选择,并且在建设过程中有所注意。另外,在发生由配管引起的红水等水质异常的情况下,需要考虑更新配管或采取清扫配管内部等措施。同时在供水设施中,管道连接方法的不当也可能会产生水的倒流,从而对配水管内的水质产生不良影响。当直接连接供水管以外的供水管和水管时,由于闸阀等的错误操作而发生回流也会对自来水水质产生影响。在日本,私人独栋住宅经常同时使用地下水和城市自来水作为水源,地下水和自来水管的混接引起的水质事故时有发生,因此自来水管和地下水管的使用和连接需要更加严格的管理。而当供水管网中发生负压情况时,供水管网附近的污染物会由于负压作用进入供水管网中,从而导致严重事故,进而影响整个供水系统的水质安全。
一般而言,异常现象可以根据供水设备(由水锤和供水工具部件等引起的异常噪声和振动)、自来水的着色和气味(与供水设备的结构和材料有关)进行大致分类。
尽管供水系统中的异常声音和振动通常通过改善管道形式和供水工具的部件消除,但是仍然有必要对自来水着色和气味的原因进行详细调查,并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日本厚生劳动省对主要的水质现象及其发生原因和解决办法进行总结,制定水质污染防治对策。
3.2 管路事故对策
针对可能产生的管路事故,日本制定了管路事故对策指导手册,其中针对管路事故制定的相关应急响应机制包括:预防对策(包括应急体制组织和业务、准备应急对策资料、与有关单位的合作、教育培训、给水装置冻结事故对策等)和应急对策(出动体制确立、应急体制的确立、应急修复、应急供水对策等)。管道事故紧急部署基准内容见表 4,管道事故应急修复现场作业步骤见表 5。
表 4 管道事故紧急部署基准(例)
紧急部署 |
配备标准 |
出动范围 |
本手册的应急对策业务中实施的内容 |
第1紧急部署 |
小规模管道事故 事故造成的断水、减水影响范围不满○○件,且○~○小时内可以修复的事故 |
班长以上,管道修复班 |
信息联络,受害状况等的把握,应急修复等。(按照对策本部体制,实施这些业务) |
第2紧急部署 (管道事故对策本部设置) |
大规模管道事故 上述以外的事故 |
全体职员 |
包括应援请求在内,实施所有业务。 |
表5 管道事故应急修复现场作业步骤(例)
3.3 水质控制指标
项目 |
标准 |
项目 |
标准 |
一般细菌 |
菌落数<100个/mL |
总三卤甲烷 |
<0.1 mg/L |
大肠杆菌 |
未检出 |
三氯乙酸 |
<0.03 mg/L |
镉及其化合物 |
≤0.003 mg/L |
溴二氯甲烷 |
<0.03 mg/L |
汞及其化合物 |
≤0.000 5 mg/L |
溴化物 |
<0.09 mg/L |
硒及其化合物 |
≤0.01mg/L |
甲醛 |
<0.08 mg/L |
铅及其化合物 |
<0.01mg/L |
锌及其化合物 |
1.0 mg/L |
砷及其化合物 |
≤0.01mg/L |
铝及其化合物 |
≤0.2mg/L |
六价铬化合物 |
≤0.05mg/L |
铁及其化合物 |
≤0.3mg/L |
亚硝酸氮 |
<0.04 mg/L |
铜及其化合物 |
≤1.0mg/L |
氰化物离子和氯化氰 |
≤0.01 mg/L |
钠及其化合物 |
≤200 mg/L |
硝酸氮和亚硝酸氮 |
<10 mg/L |
锰及其化合物 |
≤0.05 mg/L |
氟及其化合物 |
≤0.8 mg/L |
氯化物离子 |
<200 mg/L |
硼及其化合物 |
≤1.0 mg/L |
钙、镁等(硬度) |
<300 mg/L |
四氯化碳 |
<0.002 mg/L |
蒸发残留物 |
<500 mg/L |
1,4-二恶烷 |
<0.05mg/L |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
<0.2 |
顺-1,2-二氯乙烯和反-1,2-二氯乙烯 |
<0.04mg/L |
土臭素 |
<0.000 01mg/L |
二氯甲烷 |
<0.02 mg/L |
2-甲基异苯甲酮 |
<0.00001mg/L |
四氯乙烯 |
0.01mg/L |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
<0.02mg/L |
三氯乙烯 |
<0.01mg/L |
酚类(以苯酚计) |
≤0.005mg/L |
苯 |
<0.01mg/L |
有机物 (总有机碳量) |
<3 mg/L |
氯酸 |
<0.6 mg/L |
pH值 |
5.8~8.6 |
氯乙酸 |
<0.02 mg/L |
味 |
不异常 |
氯仿 |
<0.06mg/L |
气味 |
不异常 |
二氯乙酸 |
<0.03mg/L |
色度 |
5度以下 |
二溴氯甲烷 |
<0.1mg/L |
浊度 |
2度以下 |
溴酸 |
<0.01mg/L |
3.4 末端水质控制策略
表7 日本最新的管道技术课题汇总
序号 |
技术分类 |
序号 |
技术分类 |
1 |
漏水位置诊断 |
10 |
与余氯浓度有关的技术 |
2 |
管道位置查找 |
11 |
管道内清洗和洗涤技术 |
3 |
计量法 |
12 |
管厚/喷涂损伤检查技术 |
4 |
开挖方法 |
13 |
管道内表面条件检查技术 |
5 |
非开挖方法 |
14 |
腐蚀环境的监控技术 |
6 |
管道填充 |
15 |
最新的管道材料 |
7 |
断水工程 |
16 |
用于远距离观察的水理/水质测量仪器 |
8 |
信息管理系统 |
17 |
远距测量设备(遥测仪) |
9 |
与信息管理有关的技术 |
18 |
供水远距离控制系统 |
本文全文发表在《中国给水排水》2020年第20期,做了删减,并保留了作者投稿时的全部图表。该文作者及其单位如下:
马骏 1 ,袁远 2 ,林应超 3 ,贺凯 4,5
(1. 太原科技大学 环境与安全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7;2. 天津生态城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天津 300467;3. 南开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350;
4. 日本京都大学工学研究科附属流域圈综合环境质研究中心,日本;
5. 清华大学-京都大学环境技术联合研究和教育中心,广东 深圳 518055)
马骏,袁远,林应超,等. 日本自来水管网管理及风险控制[J].中国给水排水,2020,36(20):86-94.
MA Jun, YUAN Yuan, LIN Yingchao, et al . Management and risk control of water supply network in Japan [J]. China Water & Wastewater, 2020, 36(20): 86-94 (in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