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上海交通大学制冷与低温研究所和国际铜业协会项目课题研究内容,文章发表于2017年,主要研究成员:任滔、孙浩然、夏广辉、丁国良、郑永新、高屹峰、宋吉。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目标 1 、系统仿真中广泛应用换热器的分相模型。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目标
a. 空气扩散 b. 热传导 c. 流路型式与制冷剂相互作用
二:技术路线
a. 采用有向图描述流路 b. 采用广度优先算法生成流路 c. 采用新的流路排序方法对制冷剂流动耦合进行解耦
a. 使用分布参数模型对流量耦合解耦 b. 开发分步修正法来提高精度
三:流路生成方法
a. 进口管为 #0 b. 出口管为 #( 最大编号 ) c. 从第一列到最后一列进行自底至顶升序编号
a. 将管(包括进口出口)作为有向图中的顶点 b. 连接管用有向图中的边来描述 c. 制冷剂的流动方向用边的方向描述
a. 将 #0 进口管作为起点,搜索下一个顶点直到汇总管或分路管; b. 从当前流路第一根管或分路管开始,搜索下一个顶点直到下一个汇总或分路管 ; c. 重复上一步直到搜索完所有的顶点。
a. 自动生成所有的流路 b. 同一根管只能出现在一个流路中 c. 流路的进口管为换热器的进口管或其他流路的出口
a. 对不同流路间的流量耦合进行解耦 b. 对不同流路间的制冷剂状态耦合进行解耦(从换热器进口或上一个流路出口)
a. 将流路按 #0 至 #n 编号; b. 将流路 #i 的起始管记为 vis ; c. 从 #i+I 至 #n 搜索流路 #j ,如果流路 #j 的终止管 vjs 与 vis 相同,将流路 #i 与 #j 调换; d. 令 i=i+1 ,搜索下一个流路直到最后一个流路 ;
四:修正方法
a. 在系统达到平衡状态前修正因子保持不变; b. 经过迭代,分相模型与 3D 分布参数模型仿真结果的差异越来越小,最终可以忽略不计;
a. 根据相区长度系数修正前两个相区 (sh, 2 phase for Cond.; or 2 phase for Evap.); b. 根据换热能力系数修正最后一个相区的长度;
五:软件实现与精度验证
六:换热器仿真精度验证
七: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