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周刊 首层部分柱截面增大,首层梁的配筋却减少了 ——PKPM结构系列软件常见问题解析 二零二一年第十九期
技术周刊
首层部分柱截面增大,首层梁的配筋却减少了
——PKPM结构系列软件常见问题解析
二零二一年第十九期
问题汇总:
Q1: 首层部分柱更改截面变大后,首层梁的配筋却减少了,这是什么原因?
Q2: 钢框架-支撑结构,SATWE计算时出错,卡顿后提示模型模态求解错误,什么原因?
Q3: SATWE计算结果中的旧版文本查看中,最大位移比是1.47,而结果中的楼层指标的位移图显示最大位移比是1.34,应该看哪一个控制?
Q4: 模型结构是左右对称的,但是第二周期怎么是扭转,看位移左半部分刚度比右半部分弱,核对了梁板柱、结构左右都是对称的,这是什么原因呢?
Q5: 屋面水平支撑构件,两端铰接,杆件为什么还会存在弯矩?
Q1:首层部分柱更改截面变大后,首层梁的配筋却减少了,这是什么原因?
A: 如图1和图2,此工程从结果看,首层地震剪力/层间位移刚度比不满足规范,判定为软弱层,程序执行《高规》3.5.8,对首层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剪力进行调整,即放大1.25倍;但从此工程的结果来看,巧合的是该层刚度比为0.99,距离满足规范要求非常近,修改并增大首层部分柱的截面尺寸,首层抗侧刚度增加,进而满足规范要求,程序不执行首层地震力放大1.25倍,致使结构内力减少,自然配筋就减少了。
图一
图二
Q2:钢框架-支撑结构,SATWE计算时出错,卡顿后提示模型模态求解错误,什么原因?
A: 查看模型发现模型中存在屋面水平支撑构件,圆形实心截面模拟钢筋。不过对比其他钢框架梁、柱等,其刚度过柔,计算时多局部振动,造成程序分析出错;可删除此类圆形实心构件(程序对此类实心钢构件也不进行设计)即可正常计算,若需要进行此类构件建入到模型中真实模拟,或可更改为圆管截面,地震信息-特征值分析参数,选择“多重里兹向量法”勾选“计算振型个数”自定义,过滤地震能量贡献不大的振型,忽略局部振动,即可正常计算。
Q3:SATWE计算结果中的旧版文本查看中,最大位移比是1.47,而结果中的楼层指标的位移图显示最大位移比是1.34,应该看哪一个控制?
A: 出现此类情况通常是没有确定好对应关系。位移比,《高规》3.4.5明确了:结构在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规定水平力作用下的位移比限值和层间位移比限值;这里需要注意,与规范中所明确的程序中对应的工况名称为“XY正负偏心静震”,即“X+-、Y+-偶然偏心地震作用规定水平力下的楼层最大位移”,并非是“XY正负偏心地震”(即“X+-、Y+-偶然偏心地震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可在工况说明中查看各工况全称;另外可以在新版文本查看,指标汇总信息或者变形验算中查看最大位移比与最大层间位移比的数值,更加方便快捷。
Q4:模型结构是左右对称的,但是第二周期怎么是扭转,看位移左半部分刚度比右半部分弱,核对了梁板柱、结构左右都是对称的,这是什么原因呢?
A : 在结果-新文本查看中可以看到,结构振型周期一项,程序根据侧振成分确定(以50%为界限),第二周期是Y向振型,程序输出的周期顺序按照从大小,不根据第一平动周期或者扭转周期排序。从图中可以看到,第二振型呈现左侧结构位移大于右侧结构位移,是由于左侧荷载大于右侧荷载的原因,通过对比各层荷载图,发现第2,3,4层的板上局部线荷载、梁上(墙上)线荷载左右并不对称,左侧荷载总体较大。设计者有时会忽略结构对称荷载不对称的情况,造成实际与主观判断有偏差,荷载也是作为结构整体质量参与计算的一部分,地震效应受各层荷载的影响是很可观的。若荷载布置无误,此计算结果是真实可用的。
Q5:屋面水平支撑构件,两端铰接,杆件为什么还会存在弯矩?
A: 模型中,支撑仅在恒载下存有弯矩,两个支撑交叉处,程序的规则:自动识别为刚接节点,此时弯矩由支撑杆件的自重产生(程序无法忽略);试算如下,修改模型结构,删除其中一个支撑,使其没有节点,可参见对比结果,无节点支撑则不存在弯矩,如图;一般对结构影响较小。
文稿 | 冯发阳 审稿 | 刘孝国 排版 | 市场部 编辑 | 市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