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医院建筑设计与洁净手术室详解
热心肠的机器人
2021年08月18日 10:01:58
只看楼主

三甲医院建筑设计 三甲医院的概念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简称“三甲医院”)是依照中国内地现行《医院分级管理办法》规定而划分的医院等级。 基地选择和总平面设计要点 流线组织 外部流线组织在于洁与非洁、传染与非传染的人员和器物在总平面上的运行路线加以区分。 1 、传染与非传染分开。 2 、洁净与非洁净分开。

三甲医院建筑设计

三甲医院的概念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简称“三甲医院”)是依照中国内地现行《医院分级管理办法》规定而划分的医院等级。


基地选择和总平面设计要点


流线组织

外部流线组织在于洁与非洁、传染与非传染的人员和器物在总平面上的运行路线加以区分。

1 、传染与非传染分开。

2 、洁净与非洁净分开。

3 、住院与门诊病人分开。

4 、过境流线避开病人庭院。

5 、医护人员与病患及探视人员的出入口尽可能分开。


绿地配置与平面组合类型

绿色环境能够调整和改善人体的机体功能。

我国综合医院建设用地标准,床均面积约110-120㎡,其中绿化面积35%,约为40㎡/床左右。


面积参考指标

一般县以上城市每千人口医院床位4-7张,县及县以下地区每千人口医院床位2-5张。

我国综合医院建设用地标准,床均面积约110-120㎡,新建医院的建筑覆盖率25%-30%,绿地率不应低于35%;改建医院建筑覆盖率不宜超过35%。绿地率不应低于30%。


功能结构

门诊、急诊

门诊:医院的前沿和窗口,接待不需要住院的非急重病人就诊和治疗。

急诊:为情况紧急的患者提供治疗服务的部门。

住院、医技

住院部由出入院、住院病房及各科室组成。

医技部是集中设置主要诊断、治疗的部门,集中反映医疗技术装备水平。

后勤保障、行政管理

后勤保障或称医疗辅助部门;

行政管理、院内生活。

门诊部建筑设计

门诊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的前沿窗口。

门诊的类型、特点和任务:

一、门诊病人类型

二、门诊部的任务和特点

三、门诊就诊程序

四、日门诊量的确定

门诊部的组成:


门诊部功能流线分析:


门诊流线设计要点

(一)医院门诊的三级分流模式

(二)门诊人次流线平均距离最短原则

(三)房间安排与门诊流程协调一致

(四)流线设计的高“明度”、低“密度”原则

(五)特殊流线处理

门诊部设计的面积比例


门诊建筑类型及空间组合

街巷式


庭廊式


套院式


候诊空间


门诊各科诊室数、诊位数的确定

诊位即每位诊病医师及所属的诊病设施所占的空间位置。诊室数量则与每室容纳的诊位有关。计算公式如下:

诊室数=该科半日总诊位数/每诊室平均诊位数

诊位数=总门诊总人次X该科所占人数比/每名该科医生半日接诊人数× 2/3


急诊部建筑设计

急诊、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当前世界一种行之有效的急诊医疗服务系统。这种系统包括院前急救护送、院内急诊或急救、院内监护三个部分。

急诊部功能组成

(1)诊查用房  (2)治疗用房  (3)附属用房

急诊部设计要求(以附设型为例)

√应位于底层   √便于急救车出入

√考虑24小时运营



住院部建筑设计

住院部组成:主要包括出入院处和护理单元两部分(部分设有住院药房)

住院部设计要求

护理单元一般30-50床,单排病床不超过3床,双排不超过6床;病房门净宽不小于1.1米,门扇设观察窗,护士站以开敞空间与护理单元走道连通。

床位布置及床周空间2-3床病室开间≥3.3m,净深应≥4.5m-6.0m ,4-6床病室净宽应≥6.0m。


护理单元的形态类型

1、 中廊式单元


2、 复廊式单元


3 、环廊式单元


住院楼平面组合实例


手术部及医技用房建筑设计

在平面中的位置:应方便住院部兼门诊部共享使用

在楼层中的位置:一般设于低层裙房(放射部分可设于地下层)

手术部流线分析(www.iwuchen.com)


重症监护(ICU)设计

ICU 设计要求

ICU 宜与手术部同层且相邻

ICU 设置以护士站为中心

遵循抢救治疗距离最短原则


中心供应流线分析


检验科流线分析



病理科流线分析


放射科流线分析


色彩因素

色彩的辅助医疗功能

色彩能引起人们多样的感情和心理效应,如在感情上产生寒暖感、轻重感、软硬感和强弱感;在心理上产生明快与忧郁、兴奋与镇定等效应。


红、橙、黄等暖色调的环境下人们容易产生兴奋和愉悦的感觉。


蓝、绿、白等冷色调的环境下人们则容易产生安全和镇定的感觉。


医院实例



洁净手术室

洁净手术室的定义与分级

它是采取一定的空气洁净措施,达到一定的细菌浓度和空气洁净度级别,并具有控制污染的能力。将先进的空气洁净技术应用于手术室。
对手术室的空气进行:
除菌、温湿度调节、新风调节等系列处理, 使手术室保持在洁净、温湿度适宜状态。

项目

(洁净手术室)现代概念

(传统手术室)过去概念

控制概念

全过程控制,不单是"患者不感染"的结果

依耐药物控制,达到"患者不感染"的结果

控制要求

整个手术过程控制,切断所有污染途径(包括空气),阻止细菌接触切口。

依靠药物消毒环境,患者服用大量的抗生素

控制思路

" 预防"措施

" 补救"措施

效果

" 控制全过程",防止细菌进入人体,药物是辅助手段,达到患者受损伤最小的结果。

细菌已经进入并损伤人体,再靠药物去控制感染,只体现一个结果,而控制过程已经失败。

根据一些数据研究表明:使用净化手术室,由原来院内术后感染率从7%-9%降到1%以下。股关节置换手术平均感染率从9.5%降至到1.1%。

洁净手术室分级

等级

手术室名称

适用手术提示

特别洁净

关节置换,器官移植,脑、心脏及眼科手术中的无菌手术

标准洁净

胸、整形、泌尿、肝胆胰、骨外及取卵移植和普外科的一类无菌手术

III

一般洁净

普外(除一类手术),妇产科等手术

准洁净

肛肠外科及污染类等手术

空气净化原理与空气过滤

微生物气溶胶的概念:微生物气溶胶的概念比较混乱,有叫空气微生物,有叫生物雾,还有叫生物云团。它是一群形体微小的结构简单的单细胞,粒子直径大小为0.01-100um,一般为0.1-30um。从生态的角度分为水微生物,土壤微生物,和空气微生物学,洁净技术中最常用的是空气微生物学。

空气净化原理

通过对细菌和病毒深入研究后发现,细菌的颗粒直径是1~5μm,病毒的颗粒直径是0.01~0.03μm,两种颗粒均以群体存在,细菌及病毒把尘粒作为载体附着在尘埃中,并以尘埃中的水分和营养维持其生命。由此可以推断以群体存在的细菌及病毒颗粒大大超过它们自身的尺寸,通常认为其粒径大于0.5μm。

洁净空调技术中就是使用各类过滤器除去直径0.5μm以上的尘埃从而达到除菌的目的,这也就是空气净化的基础理论。


根据以上发现利用各类过滤器除尘即可达到除菌的目的,而且,除菌效率大大高于除尘效率。

三级过滤与净化空调系统

   在《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的第七部分 “空气调节与空气净化”,7.1.3条的第一项:净化空调系统空气过滤的设置,至少设置三级空气过滤。


过滤器之所以能过滤,利用的是尘粒通过过滤器时与过滤器之间的吸引力。过滤材料既有效地拦截尘埃粒子,又不对气流形成过大的阻力。

空气过滤器级别及过滤效率

分级

粒径

μm

计数效率

%

粗效

≥5.0

20 ≤E<80

中效

≥1.0

20 ≤E<70

高中效

70 ≤E<99

亚高效

≥0.5

95 ≤E<99.9

高效

钠焰法测试

E ≥99.9

≥0.1

E ≥99.999

过滤器更换时间

1 、新风机和自取新风机通常是初中效过滤器2个月更换一次;

2 、循环机组初中效过滤器通常是4个月更换一次;

3 、高效过滤器通常使用寿命是2年以上。

净化空调系统

一个净化空调系统通常有三种属性

1 、相对压力情况:正压、负压、正负压转换;

2 、机组与手术室的搭配关系:一拖一、一拖多;

3 、机组新风供应情况:集中新风、自取新风。

另外:通常情况下,负压手术室和正负压手术室设计为自取新风,一拖一。


层流与气流组织

百级手术室

垂直单向流:洁净空气经高效过滤器和静压箱的均压均流作用后,垂直送入手术室。自送风口至侧壁的回风口,气流流经途中的断面流速均匀,流线单向平行,洁净空气似空气活塞般将室内污染空气从回风口推出,使手术室内始终保持洁净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