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rcos Zegers 设计中的大部分元素都采用了手工砖,这种材质将项目中丰富的材质肌理统一起来,进而形成了连续的主色调,将整片场地变身为娱乐和教育工具,使这里成为孩子们快乐成长的天堂。
? Marcos Zegers
设计中的大部分元素都采用了手工砖,这种材质将项目中丰富的材质肌理统一起来,进而形成了连续的主色调,将整片场地变身为娱乐和教育工具,使这里成为孩子们快乐成长的天堂。
户外学习是一种通过引导儿童与自然亲密接触从而得到成长的科学教育方法,这种教育方法对于发展儿童的认知、社交以及共情能力都是有好处的。但是在设计方面,这种“新兴”的教育基础设施尚未有任何官方的设计规范或参考,因此,本项目就成为了一个由建筑师、景观设计师以及教师共同协作而创造出来的、极具实验性质的结果。
项目的概念与设计针对两至六岁的儿童,因此,场地内的空间和布局对孩子们来说都应该具有一定的意义。项目的场地是一片面积1500平方米的空地,由于原有建筑的拆除,场地呈现出柔和的凹陷形态。整个户外幼儿园共包含两个主要空间层,富有动态感的地形成为这种分层的依据,两层之间由一个略带倾斜的花园连接,花园内还设有一个凹陷的沙坑。
功能空间作为一系列独立的建筑单元沿着场地轮廓排布,独立单元之间由椭圆形的园内路径串联起来。连续的交通流线创造出一种永无止境的奔跑和游戏的体验,让每个人都能在不同的花园和空间之中自由探索。这条路径就如同一个故事中的线索,联系起一系列拥有不同功能的空间,将探索发现的惊喜与成长的体验一同纳入这段故事之中。
一条人工小溪伴随着这条路径在整个园区内流淌。水从场地最高点进入,流经不同材质地面,同时发出潺潺的流水声。无论是春天还是夏天,孩子们都可以在小溪旁嬉戏,甚至踏入水中。小溪的末端,水流汇入井中,然后被泵回水渠,形成循环流动的活水景观。
景观设计的目标之一旨在通过不同的花园创造出人与自然的直接联系,花园内配植主要由当地树木、草本植物、杂草以及藤蔓组成。几年后,随着植物的生长,花园将变得更加五彩斑斓、芬芳怡人,并在炎热的夏季为人们提供阴凉。
景观设计的核心旨在通过与自然互动的方式引导小朋友学习、理解和关爱自然。除了温室大棚与蔬菜种植园外,场内还设有一片种满果树的果园。它们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新鲜的水果,同时也引导着孩子们去体验季节、花香、色彩,并促使他们形成对时间的认知。
如何创造出适合于集中学习的空间是本项目中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之一,这个空间需要专注于某个特定的主题,以小团体的形式将孩子们聚在一起,同时又能为孩子们创造出自由的学习氛围。经过对比研究,圆形显示出了明显的优势,因为这种形状能够提供一种双重感知空间;一方面,在圆形的空间中,人们都将看向彼此,从而形成一个既能专注于自我又能与他人社交的良好空间氛围;另一方面,相比于矩形空间,圆形空间更加有趣,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不同的空间认知角度。在本项目中,几乎每个房间或室外建筑采用了圆形。除了连续的路径与椭圆形的沙坑外,场地内还包含有一间由藤蔓编织成的教室、一座砖砌座位的景观亭,以及一座平面呈正圆形的木框架建筑小品。
设计中的大部分元素都采用了手工砖,这种材质将项目中丰富的材质肌理统一起来,进而形成了连续的主色调,将整片场地变身为娱乐和教育工具,使这里成为孩子们快乐成长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