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上海庄行社区花园——有温度的自然康养社区
哥斯拉哥总
2021年09月01日 17:04:47
来自于生态园林
只看楼主

项目概况 该项目位于上海奉贤新城,占地约5公顷,处于规划绿廊与生态走廊中间,同时位处于居住生活圈,周边有多处社区及学校,同区域内有庄行郊野公园,社区基础与生态基地条件良好。 基地原本是一处垃圾堆放地,2019年改造为城市绿地。但场地内缺乏设施与空间满足周边居民日益增长的休憩交流需求。并且,近期与基地同在一个区内的齐贤村发现了上海规模最大的萤火虫(黄脉翅萤)栖息地,同时也在基地1.3公里处发现了十多只被列入国际自然保育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狗獾。狗獾是上海现存体型最大的陆生野生哺乳动物,上海市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上海的一种“极小种群物种”。从1997年到2007年,据相隔10年的上海两次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和日常监测,上海郊区狗獾的种群已呈孤立的散点状分布,全市种群数量不足25只,如不采取有效措施,狗獾会很快在上海郊区完全灭绝。黄脉翅萤与狗獾栖息地的存在对项目基地的生态设计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基地的特殊条件与周边珍贵的生态资源使该地块的开发与设计充满了挑战。



项目概况

该项目位于上海奉贤新城,占地约5公顷,处于规划绿廊与生态走廊中间,同时位处于居住生活圈,周边有多处社区及学校,同区域内有庄行郊野公园,社区基础与生态基地条件良好。


基地原本是一处垃圾堆放地,2019年改造为城市绿地。但场地内缺乏设施与空间满足周边居民日益增长的休憩交流需求。并且,近期与基地同在一个区内的齐贤村发现了上海规模最大的萤火虫(黄脉翅萤)栖息地,同时也在基地1.3公里处发现了十多只被列入国际自然保育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狗獾。狗獾是上海现存体型最大的陆生野生哺乳动物,上海市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上海的一种“极小种群物种”。从1997年到2007年,据相隔10年的上海两次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和日常监测,上海郊区狗獾的种群已呈孤立的散点状分布,全市种群数量不足25只,如不采取有效措施,狗獾会很快在上海郊区完全灭绝。黄脉翅萤与狗獾栖息地的存在对项目基地的生态设计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基地的特殊条件与周边珍贵的生态资源使该地块的开发与设计充满了挑战。



设计策略

现有场地是由垃圾填埋场改造而来,场地上方有高压线、地下埋了液化油管,对人群活动与景观种植都起到了一定的限制。基于这样的情况,设计中将场地东侧设置为以生态保育为主的生态板块,而主要的人群活动放在场地西侧的社区板块。整体考虑周边居住区、社区养老院的适用人群需求,综合考量全龄段日常活动,将社区板块分为了康养区/亲子游乐区/户外运动区/萌宠乐园几大分区。本次一期工程重点打造以乡土明星物种萤火虫为主题的亲子游乐区,和激发老人社会归属感及心理健康为出发点的康养区。



亲子游乐区以乡土明星物种萤火虫——黄脉翅萤为主题,以黄脉翅萤的卵、幼虫、蛹到成虫的四变态过程为主线,串联萤火虫作为伞护种在自然环境里遇到的蚯蚓、大腹圆蛛、狗、白头鹎、条背萤、饰纹姬蛙等各位“邻居”。在整体的景观叙事中,将自然物种拟人化,并提炼其“邻居”们的生境元素,通过空间设计的手法将其转化为有趣、互动性强的景观节点。此外,结合景观设计制作了一系列科普标示、导览手册、生境手册以及引导亲子参与互动的系列活动。希望通过这些内容引导社区公园使用者(尤其是儿童)关注身边的自然,了解生境的重要性,并在社区活动中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的链接。


康养区设计关注老人精神层面的需求,希望通过景观设计打造一个被赋予安全感、舒适感、归属感、被尊重、自我价值的身心灵安放之地。从老年人日常场景出发加入自然的力量,让老年群体能够在这里老有所学、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护。设计针对老年群体的行为模式特征以及身心需求,在空间里植入五悦花园,园艺体验园,香草园,疗愈步道等区域,给予老人亲近自然、身心愉悦的游园体验。


节点序列

庄行公园依托原有的地形与生态基底,以黄脉翅萤的卵、幼虫、蛹到成虫的四变态过程为主线,模仿黄脉翅萤飞行路径,串联起萤火虫在生态环境里各位“邻居”们。

在整体的景观叙事中,将自然物种拟人化,并提炼其“邻居”们的生境特征通过空间设计转化为有趣、互动性强的景观节点。


▽生境故事与节点序列结合地图


萤火虫初生

主人公黄脉翅萤——萤萤出生在潮湿的苔藓丛中。

用球状灯与蕨类植物模仿萤火虫卵在苔藓丛中的生活环境。



蚯蚓

萤萤还是一条幼虫,在地面上遇到了探出头来的蚯蚓爷爷,并陪着他散步。

蚯蚓钻洞鼓励参与者模仿蚯蚓的动作,从而了解蚯蚓是如何在自然界中行走;

柳枝长廊模拟蚯蚓在泥土中穿过留下的甬道,在这里科普蚯蚓如何呼吸、吃土壤中的有机质等信息,并鼓励参与者观察真实的蚯蚓。



蜗牛迷宫

萤萤寻找食物来到了蜗牛迷宫,这里有他唯一的食物烟管螺。

请参与者在地面迷宫中行走寻找烟管螺,科普黄脉翅萤幼虫捕食烟管螺时先将其麻醉,再注入消化酶使其变为肉汁的奇特吃法。



蜘蛛蹦床

萤萤在羽化后飞行碰到大腹圆蛛,吓得跳了起来,并机智地救下了一位同伴玲玲。

蜘蛛蹦床用跳的方式提醒参与者大腹圆蛛是黄脉翅萤的天敌,并且科普萤火虫在遇到危险时也会发光,还会释放气味。



狗獾之家(小小游乐场)

萤萤与玲玲夜飞,遇到了同样夜晚寻找食物的狗獾哥哥,并一起参观了它的家。

在小小游乐场为3-12岁的低龄儿童设计,其中墙面模拟了狗獾洞穴的分布,地面上镶嵌了1:1比例大小的狗獾脚印,小朋友们可以沿着狗獾的脚步找到它的家,用滑轨认识狗獾的家中厕所、卧室等分布。



观鸟台

萤萤和玲玲跟着狗獾哥哥一同寻找构树的果子,发现在构树枝上睡觉的白头鹎。

观鸟台上有望远镜可以观察鸟类,这里以互动标识牌的形式科普上海其他常见鸟类,提醒大家观鸟注意事项。



萤火虫溜索

萤萤与玲玲飞到水边,碰到了他们在上海的另外一位亲戚——条背萤。

条背萤是飞行路径是直线的一种水生萤火虫,通过溜索让参与者体会条背萤飞行的感觉。



青蛙水池

这里是萤萤与玲玲旅行遇到的最后一位邻居——饰纹姬蛙

设计中延伸介绍了水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通过雾森、旱溪、的手法表现水在自然界中不同的存在方式。青蛙水池中配置了丰富的沉水、浮水、挺水植物,希望吸引更多种类的蛙类来这里栖息。



萤火虫产卵

萤萤与玲玲在一片干净潮湿的苔藓地中产下了属于它们的后代,就安静地结束了一生。

希望黄脉翅萤能在这片土地中生生不息,与它的邻居们也包括人类能友好共存。



为老设计/康养疗愈

在社区花园中特别设计都市菜园与疗愈花园。 菜园通过在地育苗、种植、收获、堆肥,让能量循环可持续,同时融入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指导种植,注入文化内涵。 这样的“共享菜园”在社区营造中起到重要作用,为周边老人及儿童提供种植、互动的空间。


疗愈花园通过感官环境设计让自然界虫鸣鸟叫,植物与水的特性刺激人体五感(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达到缓解压力,安抚情绪,恢复精神的作用。



设计亮点

我们景观设计的目标是在为人们创建一个舒适的休闲基础设施的同时,为这里的动物栖居与生态环境作出一定的贡献。为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我们在项目中采用了许多特殊技术和设计方案,比如:场地硬质全部使用透水混凝土;游乐区缓冲垫层用环保材料树皮;场地中旱溪部分参考雨水花园做法;部分坐凳结合了昆虫箱做法。


在中国,游乐区缓冲垫层采用树皮的做法并不常见,所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施工队对于游戏缓冲垫层的做法有争议,并将底层结构做成了混凝土,在设计师努力争取下返工改为透水做法。现在整个设计区域都是可透水的工程做法,在上海7月份汛期很有效果。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为了共建人与自然共处的美丽家园而努力着,在追求这个简单朴实的梦想的道路上,作为设计师,作为社区规划师,作为社区活动策划者、参与者,我们有时备受鼓舞,有时遭遇阻碍,更多的时候默默无闻、勤勤恳恳。但是同每一次项目落成时一样,当我们再次来到建成后的庄行公园,听到水塘中泽蛙的鸣叫,看到孩子们追逐昆虫的笑脸,畅想着未来萤火虫们的到来,我们似乎又获得了某种力量,足以支撑我们前进。


▽标识系统设计


免费打赏
放水发电
2021年09月02日 06:29:54
2楼

这是一个很不错的学习参考资料,  谢谢发布和分享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