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计算的分析判断
wzl_1345
wzl_1345 Lv.2
2008年03月15日 22:27:28
只看楼主

结构计算的分析判断: 结构计算总信息参数输入是否正确,自振周期、振型、层侧向刚度比、带转换层的等效侧向刚度比、楼层地震剪力系数、有效质量系数等是否在工程设计的正常范围内并符合规范、规程要求;层间弹性位移(含最大位移与平均位移的比)、弹塑性变形验算时的弹塑性层间位移;首层墙、柱轴压比、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断面变化处的墙、柱轴压比、柱有效计算长度系数等是否符合规范规定.这个问题中涉及到几个概念,以下是我们在用TAT.广厦等软件中常遇到的,

结构计算的分析判断:
结构计算总信息参数输入是否正确,自振周期、振型、层侧向刚度比、带转换层的等效侧向刚度比、楼层地震剪力系数、有效质量系数等是否在工程设计的正常范围内并符合规范、规程要求;层间弹性位移(含最大位移与平均位移的比)、弹塑性变形验算时的弹塑性层间位移;首层墙、柱轴压比、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断面变化处的墙、柱轴压比、柱有效计算长度系数等是否符合规范规定.
这个问题中涉及到几个概念,以下是我们在用TAT.广厦等软件中常遇到的,
A: 第一侧振周期T1:周期最长的侧振振型对应的周期就是第一侧振周期T1
B: 第一扭转周期Tt,周期最长的扭振振型对应的周期就是第一扭转周期Tt
C: 侧振振型:如果某个振型的侧振成分大于扭振成分,那么这个振型就是侧振振型。
D: 扭振振型:如果某个振型的扭振成分大于侧振成分,那么这个振型就是扭振振型。
扭振和侧振之分,是从能量的观点出发来区分的,TAT等软件,是从能量的观点计算算出每个振型的侧振成分和扭振成分(两者成分之和等于1),如果某个振型的侧振成分大于扭振成分(也就是50%为界吧),那么这个振型就是侧振振型。反之,也一样。
一般控制周期比是要协调结构扭转刚度和侧向刚度之间的一种相对关系,做到抗侧力构件布置的有效及合理。一般不满足时是要调整结构的平面布置的,而不是简单的增大梁、柱、墙的截面尺寸(这样往往收效甚微且不经济),
E: 主振型:对于某个特定的地震作用引起的结构反应而言,一般每个参与振型都有着一定的贡献,贡献最大的振型就是主振型,贡献指标的确定一般有两个,一是基底剪力的贡献大小,二是应变能的贡献大小。一般而言,基底剪力的贡献大小比较直观,容易被我们接受。
以扭转为主的第一周期应避免与提供最大剪力的平动为主周期接近;至于第一周期为以扭转为主,说明该体系抗扭有问题,也不符合规范要求,不允许。”
平面不规则而竖向规则的建筑结构,应采用空间结构计算模型,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扭转不规则时,应计及扭转影响,且楼层竖向构件最大的弹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分别不宜大于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平均值的1.5倍。
4.2.2 限制扭转效应
平面不规则、质量与刚度偏心和抗扭刚度太弱的结构,在地震中将受到严重破坏。因而对高层结构的扭转效应加以限制。主要的限制的方面有:
(1)限制结构平面布置的不规则性,避免过大的偏心而导致结构产生较大的扭转效应。
GBJ50011中对平面规则的建筑采用增大边榀结构地震内力的简化方法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短边边榀框架梁地震作用增大系数可按1.15,长边可按1.05采用。但对于高层建筑而言,这种简化方法不尽适宜,而采用在计算单向地震作用时取偏移值为 以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
在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地震作用下,规定扭转变形的限值为:A级高度高层建筑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
(2)限制结构的抗扭刚度不能太弱。关键是限制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 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 之比。
前三个振型中当两个水平方向的振型参与系数同一量级,即存在明显的扭转效应。在两个平动和一个转动构成的三个方向因子中,当转动方向因子大于0.5时,该振型可认为是扭转为主的振型。 A级高度高层建筑转动方向因子 不应大于0.9,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复杂高层建筑转动方向因子不应大于0.85。

剪重比反应了结构承受地震作用大小的一个指标,抗震规范(GB50011-2001P34表5.2.5)有最小剪重比的下限限值(7度以上)。 六度区剪重比可在0.8%~1%取。但是值得注意两个问题:1、剪重比过小,均为构造配筋。说明底部剪力过小,要对构件截面大小、周期折减等进行检查。2、剪重比过大,说明底部剪力很大,也应检查结构模型,参数设置是否正确或结构布置是否太刚等等。
剪重比也从侧面反应了结构的刚柔性态,刚度大、地震反应大,则剪重比大;反之则小。
结构设计有时超限较多,此时首先就要考察结构的地震作用,剪重比是一个重要指标,如果剪重比大,即地震作用大,调整截面、材料等,以改善超限效率很差,而想办法降低刚度、降低地震作用,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免费打赏
bmwzj01
2010年07月04日 20:00:00
2楼
谢谢楼主!!
回复
tjdengshuyan12
2010年07月27日 13:50:08
3楼
非常不错的资料,感谢楼主的无私奉献精神!
回复
crzlb
2010年07月27日 14:20:19
4楼
谢谢楼主!!
回复
ayy23
2010年08月05日 08:43:08
5楼
好东西
回复
jingtian123
2010年08月05日 21:55:09
6楼
非常不错的资料,感谢楼主的无私奉献精神!
回复
haier3201
2010年08月05日 22:13:22
7楼
拜读了楼主的资料,很有收获。同时提出一个补充,楼主提到:“剪重比过小,均为构造配筋。说明底部剪力过小,要对构件截面大小、周期折减等进行检查。”
我的补充是这样,如果对于体育场或者其他空旷结构或者大开洞,大凹进,连体等适用弹性板的情况下的结构模型,剪重比过小可能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计算时的阵型数是否取够了,因为这些结构的高阵型往往对地震效应的大小起到一定量的作用,直接影响到剪重比。
回复
hhtff
2010年08月10日 14:50:03
8楼
gooh
回复
sw029
2010年08月10日 16:37:53
9楼
楼主总结的很好,为同行们提供了一个设计的参考,谢谢楼主.
回复
luolong
2010年08月27日 14:50:56
10楼
学习中,谢谢!
回复
shile777
2011年08月29日 11:41:48
11楼
很需要这方面的资料,多谢楼主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