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苛刻的限制条件下,创造开放、生态、共赢的新校园﹖
白工6913
白工6913 Lv.2
2022年01月17日 10:42:39
只看楼主

安徽工程大学国际工程师学院校园规划及一期单体设计 同济设计四院  安徽芜湖,春秋时地属吴国,西汉时因“蓄水不深而多生芜藻”得名“芜湖”。境内河湖水网密布,平原丘陵皆备。芜湖是华东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工业基地,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争创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建成长三角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现代化大城市。 芜湖水网与丘陵 安徽工程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的省重点高等院校, 始于1935年创设的安徽私立内思高级工校。为配合芜湖市的产业发展,2016年安徽工程大学启动国际工程师学院的建设,目标是为芜湖机器人产业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技能的工程技术类人才。校园选址于芜湖市经济开发区机器人产业园与方特游乐园之间,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现状地势平坦、水网纵横、生态环境良好。



安徽工程大学国际工程师学院校园规划及一期单体设计

同济设计四院 

安徽芜湖,春秋时地属吴国,西汉时因“蓄水不深而多生芜藻”得名“芜湖”。境内河湖水网密布,平原丘陵皆备。芜湖是华东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工业基地,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争创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建成长三角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现代化大城市。
芜湖水网与丘陵
安徽工程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的省重点高等院校, 始于1935年创设的安徽私立内思高级工校。为配合芜湖市的产业发展,2016年安徽工程大学启动国际工程师学院的建设,目标是为芜湖机器人产业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技能的工程技术类人才。校园选址于芜湖市经济开发区机器人产业园与方特游乐园之间,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现状地势平坦、水网纵横、生态环境良好。

国际工程师学院主入口
在设计之初,困扰我们的问题主要是:
以培养工程技术类人才的职业院校究竟应该呈现何种面貌﹖
随着近年职业教育发展,高职院校已经从仅具有职业培训这个功能性需求发展到兼顾人文属性与智慧学习的新定位,尤其是为芜湖未来新兴产业的机器人产业输送人才的学校,应以更高标准和国际化视野开展设计和建设。
新校园如何延续校园文脉,并创造鲜明独特的形象﹖
安徽工程大学主校区位于芜湖市区,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校园水网密布,环境优美,位于校园中心的景观湖为天然水系,春日晴时水波微漾,沿岸的婆娑树影、横卧的小石拱桥凝聚了一代代师生们的青春回忆,是校园空间的灵魂。主校区主建筑以红白两色为主基调,简洁明快但特色不明显。
中心湖面
小石拱桥
国际化 ”、“ 工程类 ”是本项目最主要的特征,校园从布局到风貌势必与之匹配;用现代手法与材料,取得校园历史文脉与功能特点、时代需求之间的平衡,成为设计的主要原则之一。
如何在苛刻的限制条件下,创造开放、生态、共赢的新校园﹖
基地西侧为高速公路,东南两侧为高架轻轨线,噪音干扰明显;西南角的下穿道路与东南角轻轨站台限制了南侧主入口开设;基地东侧中部的一期供地线和现状高压变电站严重制约了功能布局。规划要求保留的内部河道出入口占据了仅有的南校门开设位置。
如何化劣势为优势,对外使校园融入城市、展示形象,对内创造安静、优美的校园环境,成为项目急需解决的问题。

校园东
南鸟瞰


校园东北鸟瞰

01  
 水·色
湖,城市因此而得名,也是老校园的灵魂所在。 利用基地的水网纵横,创造新校园的精神空间。规划布局以纵横水系作为骨架,串联入口广场、中央园林以及其他各个景观节点。校园中心为开阔的湖面,沿湖绿地环绕,滨水广场和小石拱桥让人联想起老校园80多年的辉煌历史……
中心湖面和小石拱桥
校园色彩以红白两色为主,红砖、铝板、玻璃幕墙、不同灰调的面砖与涂料,组合塑造了整体中富有变化的校园风貌,与老校园遥相呼应、同时彰显现代和国际化。
学习中心
创业孵化中心 1#
学生书院


02  
 特·点
本项目重点突出“ 国际化 ”的特点,在校园规划和单体建筑设计中,运用 创新的设计理念以及融入人性化的设计 ,更好地为师生提供新型高效的教学、交流、学习、生活场所。
在创新设计理念中,包括研究方法论的深层次变化,促进跨学科交流,并提供多样的、创造性的学习环境和空间,以及正式和非正式的学习交流空间等。
在人性化的设计方面,环境设施更加人性化,贯穿校园的风雨连廊,学生书院的绿化天井,工程实训中心、学习中心和产业孵化基地采用绿化庭院提高环境质量;管理服务更加人性化,学生书院底层布置辅导员用房、党团、学生会办公用房和管理站值班室等,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关怀。

03  
 聚·合
面对基地周边条件限制,融合交通与功能的空间布局成为成败的关键。
规划将建筑功能和体量进行组合布局、形成较大尺度的“ 建筑聚合体 ”,用地集约、形态整体,提高效率、利于交流,也节约用地、适合一期用地局促但单体多而杂的现实情况。将宿舍布局在内,其余功能布局于外,创造安静的内部环境,同时兼顾形象展示和对外开放:图书馆与学习中心、工程实训区、创业科研区三者呈“品”字形布局,围合入口景观广场。科研创业区位于东南角轻轨站出口,国际交流中心位于基地西北角,融合于城市、开放便捷。生活区围绕中心水系布局,安静优美。
校园南部顶视
校园南侧的礼仪入口在不利条件下腾挪,创造了80米进深的开阔广场,广场下将用涵管连通河道,并错开两侧的下穿匝道和轻轨站点,成功减缓了高架桥对礼仪入口的压迫;东校门正对图书学习综合体东立面,也以“品”字形布局创造了较为对称的形象。采用外环路车行道,实现内部的步行化。中部道路在高峰时段限制车行,兼顾便捷与安全。联系校园全部教学生活建筑的风雨走廊成为校园最重要的特点,整个平台廊道系统使学生的就餐、换课便捷高效、风雨无阻,提供随时随地的交流空间,体现国际化校园的开放、人性和活力。
最终校园呈现出格局整体统一、空间疏密有致、交通与功能高效便捷的成果。
校园南向整体鸟瞰

04  

 筑·桥
建筑群采用整体感、组团化的设计手法,不同尺度的内院成为群体的统一要素,创造整体有序、疏密有致的校园空间。
以主轴线为对景的标志建筑 图文信息中心 ,似一块“他山之石”倚靠西侧绿坡;
图文信息中心与滨水连桥
立面肌理与隐喻图案
呈“回”形布局,与图书馆浑然一体的 学习中心 ,红白两色呼应安工大的悠久历史;
红白两色的学习中心
跨学科交叉的 工程实训中心 ,鼓励师生之间交流讨论,提供了多种充满创意和启发灵感的学习环境和场所;
工程实训中心鸟瞰
工程实训中心共享庭院
串联各个单体的 连桥 ,使学生的就餐、换课便捷高效、风雨无阻,提供随时随地的交流空间,体现国际化校园的开放、人性和活力。
图书馆与实训中心连桥
学生书院与学习中心连桥
食堂活动中心与学生书院连桥

05  
 绿·景
强调绿色主题,自然生态的滨水绿地提供了优美惬意的生活环境,也是绿色低碳、海绵校园设计理念的载体。景观设计突出校园环境的特色化表达,在广场使用了耐候钢板、直线条等材料和手法突出工科校园的特点,在滨水河生活区采用柔美的曲线与精心搭配的植被强调了自然和生态特色。
滨水生活带
求实园
礼仪入口广场距离轻轨线80米,形成开阔的前区。以耐候钢板制作的 立体校名 ,倒影在镜面水池中,给人以鲜明的国际化、工程化印象,富有时代感。
校名校门
其后的 尚德广场 ,由大草坪、中央步行道、大乔木等强化礼仪轴线、对景图书馆,突出广场的开阔气势,是校园空间的精神象征,亦是向传统校园的致敬;
主入口尚德广场
尚德广场景观
惟新广场 利用道路转角、结合轻轨出站口设置城市广场,立体丰富的空间、现代简洁的形象展现了安工大开放式、社会化的办学理念。
惟新广场与城市轻轨接驳
校园生活区充分利用基地丰富的水系和良好的自然景观资源,结合树林、草坪、庭园、滨水平台、自然湿地,打造优美宜人、舒适健康、绿色生态的校园生活环境。

06  
 结 语
我们以理性的思考、现代的手法诠释了国际化工程类校园的崭新面貌。 这个项目凝聚着众多设计师的心血,设计与建设的 5 年来有欣喜有遗憾,所幸建成效果不错、师生反响很好,这是设计者、建设者与管理者最大的欣慰。
谨以此文致敬安徽工程大学80年建校育人的辉煌成就,国际工程师学院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我们愿以此为标志,创造更多!

Profile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安徽工程大学国际工程师学院校园规划及单体设计
建筑类型:教育建筑
建设地点:安徽省芜湖市
建设单位:安徽工程大学
设计单位: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基地面积:35.6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18.1万平方米
设计时间:2016年
项目总负责人:江立敏
建筑:王涤非,于冬亮,戴雨航,王尚子,王琨,岳超,吴宾,吴嘉鑫,张海丽,杨津宇
结构:殷维忠,罗志远,董佩伟,王宇,任瑞,杨芳,郭兆宗,卞益君,陆奕,唐俊,胡开华,杨庆辉,林昶盛
给排水:李丽萍,任军,徐钟骏,王纳新,李亮,唐玉艳,金伟格
电气:宋海军,罗武,代鹏,顾玉辉,罗颜,周波
暖通:钱必华,秦卓欢,胡军,肖小野
摄影:马元
图纸版权: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