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制冷空调在线 讯】4月7日,在洛阳市奥林匹克中心项目游泳馆施工现场内,几名技术人员已完成该站装配式冷热源机房的最后一轮水系统试压,经压力表显示,压降已符合国家质量验收规范。至此,由中国铁建电气化局一公司建筑机电装配式产业基地设计、预制生产的11个泵组模块顺利完成了现场装配。据了解,该项目装配式机房是基地首次以泵组模块化方式进场后进行安装装配,装配效率得到明显提高。
(机房管道和模块进场)
?“绿色装配”取代“负面清单”
奥林匹克中心项目为省、市重点项目,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洛阳市最大的场馆项目。该基地承揽了该项目游泳馆的冷热源装配式机房及6号楼装配式制冷机房,完成奥林匹克中心项目共计11个泵组模块、561根管道,其中制冷机房含2个泵组模块,冷热源机房含9个泵组模块,最大的模块高约4.2米,宽约1.8米,长约5.6米,重约5吨。靠近机房模块,可以观察到每一节管道都贴有编号,现场技术工人根据编号对管道与泵组模块进行流水装配,实现100%装配式安装,机房工期缩短了约60%,施工全程无动火切割,而传统施工过程中的必备品——焊机、切割机、油漆等成为实现低碳、绿色目标的“负面清单”。
(装配式冷热源机房模块在基地车间进行预装、 基地技术工人在进行机房模块管道安装)
走进基地的预制工厂,可以逐步找到负面清单背后的“秘密”。“通过将BIM+工厂预制+装配式安装相结合,生产车间根据技术输出图纸进行预制加工,将原本在施工现场进行的管线切割、焊接作业转移到了工厂,工厂内设有标准焊接车间,生产环境要比施工现场更安全更环保。”基地生产技术负责人徐红坡介绍:“由我们基地生产的成品风管、桥架、装配式支吊架、装配式机房等机电装配式产品为施工现场实现了‘零焊接、零动火’,也为实施低碳、绿色的‘负面清单’提供了有效保证。”
(建筑机电装配式产业基地生产车间内景)
走进基地“铁建龙马”职工创新工作室,面对“机电装配化”、“超大空间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安全梯车”等科研成果以及配套的装配化施工装备在实施案例上取得的成效,证实了“负面清单”的可行性和底层逻辑,印证了数字化建造并非遥不可及,数字化正是项目低碳、绿色、高效建设实施的有力武器。
(铁建龙马职工创新工作室)
工作室成立至今已取得4项重大科技成果:《建筑机电装配式技术及其产业化》,《新型安全梯车》,《1500KG级四轮转向运输升降装备》,《雄安高铁站超大建筑空间环控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其中《建筑机电装配式技术及其产业化》获得2020年度中铁建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累计获得发明专利 6 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2项软件著作权。申报的《打造标准化建筑机电装配式产业基地》获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工程建设行业供应链创新应用优秀成果一等奖。创新工作室在两年间完成的创新成果,直接为企业创造了经济效益,对实现现场施工“节能低耗型”、“安全环保型”,推动实现“经济高效型”项目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被命名为“2021年度洛阳市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 获得荣誉、中铁建科学技术奖证书)
?智慧建造,为“负面清单”提供新思路
近年来,电气化局一公司基于创新转型的思路,积极推动建筑工业化、数字化建设,打造了现代化的产业基地,涵盖机电、四电的各类产品,走在智慧建造的前列。
(全自动桥架生产线、基地技术工人在进行机房模块拼装)
“机房是机电工程的心脏,其施工安装的质量直接影响整个工程”,该基地BIM技术负责人秦帅介绍:“经过基地BIM工程师的管线优化,利用其可视化、模拟性等特点,对各专业管线路由和标高进行统筹考虑,解决各部件连接不合理问题,同时根据现场吊装和运输条件,合理设计模块大小,对分段管道进行编号,真正做到了施工现场‘乐高式’装配,机房工期缩短了约60%,施工全程无动火切割,实现了绿色、环保施工。”
(装配式机房模块整体吊装)
据了解,由该基地开发的装配式一体化漂珠耐火风管已应用在洛阳地铁二号线,施工效率提升95%,全程无废料,摒弃了传统施工采用的高耗能、高污染的岩棉、硅酸钙板等材料,从源头上实现了项目低碳、降耗的高水平,用实际行动为当地环保、低碳节能目标做出了贡献,收到各方褒奖,体现了央企的社会责任。
?技术革新,助力“碳达峰”
自成立伊始,该基地就被定义为技术创新的“孵化器”,通过不断的技术革新,以机器人、激光切割、自动机具替代传统机具,建设喷涂、喷漆、预制的工装设施,为机电装配式提供了坚实基础,实现了“把现场搬到工厂”(加工预制)。
(基地全自动焊接机器人、激光切割机设备)
同时,作为项目施工的服务者,基地不脱离项目现场施工生产,结合施工作业实际情况,提出了“把工厂搬到现场”的理念,即通过工业化、数字化基础在工地形成机械化、流水线组装,基于这样的思路,基地研发了自动运输设备、自动起降设备(1500KG级四轮转向运输升降装备)、自动钻孔机器人(研发中)等,该基地总工程师黄奎荣介绍:“其中1500KG级四轮转向运输升降装备目前已在洛阳地铁二号线八里堂站和南通地铁一号线环西站进行现场应用,改变传统机电安装方式,可先将风管、桥架、管道、支吊架组合成成品管段,用此升降装备将成品管段整体运输至安装位置并举升至安装高度,再进行组装,替代了现场临时安装的吊装电动葫芦、叉车,实现了大型模块化管线组装后的集成运输和安装,提高了施工效率,另外,设备均采用电池供电,减少了传统叉车的污染。”
据了解,由该基地参与实施的样板项目中,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甲烷、甲醛等有毒有害气体综合排放降低70%,各类粉尘综合排放降低40%,现场整齐清洁,废料减少60%,现场用电减少30%。
(洛阳地铁模块管段吊装、洛阳地铁机电管综模块安装)
“未来,我们将着手规范化、指标化现场污染排放和环境标准,不断完善低碳‘负面清单’,”该基地经理张强在一次装配式技术交流座谈会上说,“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大政方针下,相信数字化智慧建造是实现建筑机电低碳、绿色建设的有效武器,也是高效、共享、科学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我们将坚持不懈的深化创新转型的方向,不断创造企业的社会价值。”
(基地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