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征求意见中 各有关单位: 省厅下达,《建筑信息模型交付标准》和《给水管道非开挖修复技术标准》》已完成征求意见稿,现上网征求意见,请各有关单位组织有关人员研讨并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标准征求意见中
各有关单位:
省厅下达,《建筑信息模型交付标准》和《给水管道非开挖修复技术标准》》已完成征求意见稿,现上网征求意见,请各有关单位组织有关人员研讨并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于2022年5月12日 前 反馈至邮箱:956486631@qq.com。
附件: 1.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意见征求表
2. 《建筑信息模型交付标准》(征求意见稿)
3. 《给水管道非开挖修复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
福建省建筑工程技术中心
2022年4月12日
为促进福建省建筑工程的建筑信息模型(BIM)数据交换与共享,规范建筑信息模型(BIM)在设计、施工和运维阶段的成果交付及其落地性应用,为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的实施提供数据基础。
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建筑全生命期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成果交付。
00
BIM交付标准大概预览
节选:
01
设计阶段
1.方案设计阶段应用:
2.初步设计阶段应用:
1 初步设计模型主体交付物及其附属交付物的命名应符合规范,且宜分层级交付。
2 初步设计模型净高分析应用,应根据建筑平面功能,判定不满足净高要求的节点位置并提出相应优化建议。
3 初步设计管线综合模型优化,宜在主要机房出入口及室内主要交通区域,对 DN100以上的主干管线进行管综检测及优化建议。
4 初步设计模型虚拟仿真漫游及轻量化模型应用,应清晰表达设计效果及管线布置情况。
3.施工图设计阶段应用:
4.预制构件深化设计阶段应用:
1 结合施工顺序,基于BIM模型上对构(配)件与管线对接位置、构(配)件与 构(配)件对接位置、构(配)件与现浇结构对接位置进行碰撞检测,复核深化 设计模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形成准确完整的预制构件深化设计图纸及预制构件 模型成果文件,为加工制造阶段BIM应用提供基础模型与信息,其成果应满足各 专业规范要求。
2 基于BIM预制构件深化模型生成二维图纸,根据工程应用需求增补必要的注释信息。
3 预制构件模型交付宜包括BIM模型、工程图纸、工程量清单、加工制作视频、 安装视频等文件。
4 预制构件的表达应充分考虑电子化交付和彩色表达方式,其中模型预埋件、吊 点、支承点和共用吊点支承点应能被迅速识别。
5 预制构件加工图设计流程及交付内容宜包含:前期技术策划、建筑施工图设计 、预制构件方案设计、预制构件模板图、预制构件配筋图、预制构件预埋预留图 (水、电、预埋件、门窗预埋件)、预制构件综合加工图、模具设计图、复杂节点的三维图。
02
施工阶段
1.施工阶段建筑信息模型要求:
1.竣工验收模型一般在施工过程模型基础上,通过增加或删除相关信息创建。
2.保持模型信息与工程设计一致,应用BIM正确指导工程施工。模型的变更信息应记录在模型里或关联文件中备查、备用。
3.施工图应满足国家现行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同时保证施工图设计模型应与施工图表达信息一致。
2.施工阶段建筑信息模型应用:
1.施工BIM应用的目标和范围应根据项目特点、合约要求及工程项目相关方BIM应用水平等综合确定。
2.施工BIM应用宜覆盖工程项目深化设计、预制构件加工、施工实施、竣工验收与交付等整个施工阶段,也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只应用于某些环节或任务。
3.深化设计模型宜支持深化设计、专业协调、施工模拟、预制加工、施工 交底等BIM应用。
4.施工过程模型宜支持施工模拟、预制加工、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施工监理等BIM应用。
5.竣工验收模型宜支持竣工验收BIM应用。
03
运维阶段
1.运维阶段建筑信息模型运用于BIM运维平台:
1.BIM 模型大原则是接收的时候,应检查核实模型、图纸及工程实体保持一致性,在不同业主的不同运维需求情况下,去做模型轻量化,为后续运维管理提供基础浏览模型。同时也可向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及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提供基础建筑资料数据。
2.运维管理多数借助于轻量化运维管理平台,通过在运维管理平台上对模型及数据进行管控,从而实现对工程实体的管控,因此运维阶段模型应符合运维管理平台的要求,可对接到运维管理平台。
2.运维阶段建筑信息模型可对建筑空间的能源能耗、安全系统等进行智能 化运维管理:
1.能耗监控:
BIM运维模型应结合楼宇计量系统及读取装置采集的楼宇相关运行数据,生成按区域、楼层和房间划分的能耗数据,对能耗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高耗能位置 和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能效管理方案,以降低建筑能耗。包括(数据收集、能耗分析、智能调节、能耗预测)
2.门禁、监控等 BIM 可视化综合安全管理系统:
BIM 可视化综合安全管理系统是以 BIM 运维模型集成信息为基础,以视频监 控系统为纽带,整合监控报警、消防、应急报警、门禁、巡更、设备安全报警联 动等多类别的安全管理功能,将 BIM 数据与各类监控设备/监测仪器的信息实时 关联,结合安全专业的知识库及大数据,可以实时直观的监控任何位置不同类别 的安全状况,准确定位再行处理,事件处理的效率得到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