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委风采 文章来源 韦朝海,关翔鸿,韦景悦,李泽敏,韦托,陈啊聪。水溶液性质与水污染控制工艺相互作用的重要性[J]。环境工程。 全文下载链接(网络首发版):
韦朝海,关翔鸿,韦景悦,李泽敏,韦托,陈啊聪。水溶液性质与水污染控制工艺相互作用的重要性[J]。环境工程。
全文下载链接(网络首发版):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APJ&dbname=CAPJLAST&filename=HJGC20211126000&uniplatform=NZKPT&v=0pL7kw53BJ2HF7xXluyCLWNOtaF1JQNNxlb3W_-eVjtXk2fFcARhBStJc_UdnrY6
从纯水-纯净水-地表水-污水-废水-废液的转化边界思考污废水溶液性质与处理工艺之间相互作用关系,论述水工业在地球化学循环、生态系统、水环境、健康与经济方面的重要性功能。
复杂工业废水的污染属性/溶液性质与各种控制原理的功能属性之间的吻合关系,在质量-能量/热量-电子的不同物理/化学尺度上的表现,将成为未来水污染控制技术支持的水工业发展的理念方向。本文从污废水的产生机制、污废水溶液性质及其演变、水处理工艺发展的原理需求等方面的思考出发,提出针对有毒/难降解复杂工业废水处理工艺的重要性原则,旨在寻求未来水工业发展与碳中和、经济效率、生活质量等相关的科学与技术目标的规划。
依据自然与人类干预的原理把水质变化划分为六类:纯水、纯净水、地表(下)水、污水、废水及废液。由物质转移构成的污染特征包括:自发的过程,熵增过程,不可逆过程,自由能下降的过程,内能变化的过程,有序性下降的过程,毒性变化过程,反应活性与惰性归趋的热力学稳定体系等方面的描述。浓度梯度之间的转化伴随着集成性质的渐变即数学上的连续性,但是,在水溶液性质的判定过程中,单纯地观察浓度的数字大小其意义并不大,需要结合性质群集(浓度、毒性、当量、转化/分解速率等)加以综合分析与判断。
图1国家标准、主要河流地表水、常见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工业废液的浓度区间分布
Figure 1. Concentration interval distribution of national standards, surface water of main rivers, common domestic sewage, industrial wastewater and industrial waste liquid
水溶液性质可分为能量、元素和分散系三个空间,物质是空间中的向量,性质是空间中的维度(平面)。一方面,水溶液性质是可以编辑的,向量在不同维度上可以进行加法、点乘、叉乘、交集等运算操作用以表达加和关系、协同关系、因果关系和分支关系等。另一方面,已经发现的物质和性质在能量、元素和分散体系中的阈值并不连续,大量的物质和性质没有发现或者尚未被命名,这些未知领域会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后被发现,表现出可发展性。
图2群论描述的溶液性质:各群在能量、物质、分散维度上的相关关系
Figure 2. The properties of solution described in group theory: the correlation of groups in energy, matter, and dispersion dimensions
废水溶液性质决定了工艺原理的组合与选择,针对特定的废水,识别其主要的水质特征,根据特征选择合适的物理、化学、生物以及组合的基本原理作为工艺基础,然后根据操作条件制定低能耗与低物耗的工艺路线,如零水耗、零能耗、零电耗以及零药耗的污废水处理技术目标,结合目标要求能够在过程控制中不断优化和完善运行管理的条件,最终实现尊重废水性质变化规律的集成技术目标。
图3 AOHO工艺的污染物自净化作用
Figure 3. Self-purification of pollutants in AOHO process
工业废水中的物质来源于反应物的转化率、中间产物、产品的分离与提纯,以及水作为介质等的循环利用、气相吸收与浓缩富集作用等工序。资源化途径必须考虑有效组分分离与水循环两个方面,它们相辅相成。毫无疑问,在资源化补偿条件不能满足的条件下,无害化是最终的手段,追求技术、经济与社会目标的结合。技术目标包括行业标准、环境标准、生态标准、可持续标准、循环标准等;经济目标包括能耗物耗、人力消耗、占地消耗、资源可持续性等;社会目标包括科学技术影响力、人才教育促进、公平的财务过程与费用承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其中,绿色、低碳、循环将成为水处理工艺的共性目标。
结合水利-水量-水质-水文-水产等不同价值尺度支持的水资源的多重理解,需要考虑更加丰富的新概念与新命题,如:水的新功能发现与用途开发,水溶液的信息密度与能量表达,水体富营养化的多因素识别与预测,水循环对全球经济的承载能力限度,水工业背后的碳减排与碳中和可能新兴产业,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水生态环境,气候影响水质演变的未来预测包括对生物/生命多样性的影响等。由此认为,水工业革命的到来必将迎来一系列相关学科的发展作为内在动力,人类的认识还需要站在更高的高度上重塑人水关系。
博士,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水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联合项目、面上项目以及国家863项目等16项,主持其他省部级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曾主持和推广工程技术设计项目50余项。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主持和参加发表学术论文550余篇,持有专利20余项。他在多相流态化反应器理论、高浓度有毒/难降解废水的生物降解机理及催化氧化基本原理方面均有重要的发现和鲜明的学术观点。在生物流化床反应器与深度脱氮资源化的O/H/O和A/O/H/O工艺方面创造了集成技术,实现了大规模应用。所发明的基于流体力学异重流污泥原位分离流化床反应器(WIPO: ZL 201710390705.2)在高负荷以及节能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结合这类反应器,独创研制开发应用于焦化废水的O/H/O工艺,其原理发表在国际著名刊物(ACS ES&T Water, 2021, 1(5): 1252-1262; Water research, 2019, 164: 114963)上,系统工程技术应用于中国宝武集团广东韶钢公司、天津市金牛-天铁集团、天津煤化工有限公司、广东恩平广联泰纺织企业有限公司、百事(中国)有限公司等焦化、印染、金属加工等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