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传统金属材料结构而言,零件之间通常采用焊接的连接方式,其工艺成熟,传递载荷性能优异。 相对金属结构而言,碳纤维复合材料由于其材料、工艺等方面的限制,无法采用传统的连接方式,为保证各部件制件载荷的有效传递,必须采用合理的连接方式来解决。因此,连接设计是保证在复合材料结构性能的关键环节之一。
对于传统金属材料结构而言,零件之间通常采用焊接的连接方式,其工艺成熟,传递载荷性能优异。
相对金属结构而言,碳纤维复合材料由于其材料、工艺等方面的限制,无法采用传统的连接方式,为保证各部件制件载荷的有效传递,必须采用合理的连接方式来解决。因此,连接设计是保证在复合材料结构性能的关键环节之一。
优点:
便于检查,可靠性高;
可重复装配,维修性好;
无残余应力;
受环境影响小。
缺点:
制孔后孔周部位局部应力集中,降低了连接效率;
打孔后层压板局部强度下降,需局部加厚;
制孔要求较高;
电化学腐蚀。
优点:
无钻孔引起的应力集中,层压板强度不受影响;
抗疲劳、密封减震、绝缘性好;
组织裂纹扩展,安全性好;
不同材料无电化学腐蚀。
缺点:
强度分散性大,剥离强度低,难以传递大载荷;
受环境影响大,易老化;
胶接面需特殊处理,工艺要求严格;
永久性连接,胶接后不可拆卸,修补困难。
对于复合材料,单纯的机械连接及胶接都无法满足装配需求,更适合用混合连接,混合连接具备机械连接与胶接的优点。
可以阻止或延缓胶层损伤的扩展,提高抗剥离、抗冲击、抗疲劳和抗蠕变等性能;
具备密封、减震、绝缘的情况下进一步增大连接强度,提高载荷传递能力;
隔离金属紧固件与复合材料,无电化学腐蚀。
混合连接注意事项:
应选用韧性胶黏剂,尽量使胶接的变形与机械连接的变形相协调;
需要提高紧固件与孔的配合精度,否则易引起胶层剪切破坏,降低连接强度。
机械连接:
主要用于传递集中载荷或强调可靠性的部位;
其中螺栓连接比铆钉连接可承受更大的载荷,一般用于主承力结构的连接。
胶接:
一般适用于传递均布载荷或承受剪切载荷的部位;
可用于非主要承力结构上,在轻型飞机、汽车行业等应用较多;
有密封、减震、绝缘等要求的部位。
混合连接:
适用于要求安全余度较大的连接部位,一般适用于中等厚度板的连接。
焊接:
主要适用于热塑性复合材料
▲ 自动胶接工艺
优秀的胶接连接设计应使其胶接强度不低于被胶件本身的强度,否则胶接将成为薄弱环节,使胶接结构过早破坏;
胶接连接设计应根据最大载荷的作用方向,使所设计的胶接连接以剪切的方式传递最大载荷,而其它方向载荷很小,尽量避免胶层受拉力和剥离力;
应特别注意被胶接件热膨胀系数要匹配。
当被胶件厚度t<1.8mm时,可采用单搭接,搭接长度L/t=50 ~ 100;
对中等厚度板1.8mm≤ t ≤ 4mm时,采用双搭接比较适宜,搭接长度L/t≈30;
当被胶件很厚t>4mm时,宜选用斜面搭接,搭接角度6° ~ 8°,若斜面加工在工艺上不易实现,采用阶梯形搭接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