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污泥法 是一种污水的好氧生物处理法,由Edward Ardern(爱德华·阿登)和William T. Lockett(威廉·洛克特)于1914年首先在英国发明的。如今,活性污泥法及其衍生改良工艺是处理城市污水最广泛使用的方法。它能从污水中去除溶解性的和胶体状态的可生化有机物以及能被活性污泥吸附的悬浮固体和其他一些物质,同时也能去除一部分磷素和氮素,是废水生物处理悬浮在水中的微生物(micro-organism)的各种方法的统称。
活性污泥法
是一种污水的好氧生物处理法,由Edward Ardern(爱德华·阿登)和William T. Lockett(威廉·洛克特)于1914年首先在英国发明的。如今,活性污泥法及其衍生改良工艺是处理城市污水最广泛使用的方法。它能从污水中去除溶解性的和胶体状态的可生化有机物以及能被活性污泥吸附的悬浮固体和其他一些物质,同时也能去除一部分磷素和氮素,是废水生物处理悬浮在水中的微生物(micro-organism)的各种方法的统称。
基本流程
典型的活性污泥法是由曝气池、沉淀池、污泥回流系统和剩余污泥排除系统组成。污水和回流的活性污泥一起进入曝气池形成混合液。从空气压缩机站送来的压缩空气,通过铺设在曝气池底部的空气扩散装置,以细小气泡的形式进入污水中,目的是增加污水中的溶解氧含量,还使混合液处于剧烈搅动的状态,呈悬浮状态。溶解氧、活性污泥与污水互相混合、充分接触,使活性污泥反应得以正常进行。
第一阶段,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被活性污泥颗粒吸附在菌胶团的表面上,这是由于其巨大的比表面积和多糖类黏 性物质。同时一些大分子有机物在细菌胞外酶作用下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
第二阶段,微生物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吸收这些有机物,并氧化分解,形成二氧化碳和水,一部分供给自身的增殖繁衍。活性污泥反应进行的结果,污水中有机污染物得到降解而去除,活性污泥本身得以繁衍增长,污水则得以净化处理。
经过活性污泥净化作用后的混合液进入二次沉淀池,混合液中悬浮的活性污泥和其他固体物质在这里沉淀下来与水分离,澄清后的污水作为处理水排出系统。经过沉淀浓缩的污泥从沉淀池底部排出,其中大部分作为接种污泥回流至曝气池,以保证曝气池内的悬浮固体浓度和微生物浓度;增殖的微生物从系统中排出,称为“剩余污泥”。事实上,污染物很大程度上从污水中转移到了这些剩余污泥中。
活性污泥法的原理形象说法:微生物“吃掉”了污水中的有机物,这样污水变成了干净的水。它本质上与自然界水体自净过程相似,只是经过人工强化,污水净化的效果更好。
影响因素
a. BOD负荷率(F/M)也称有机负荷率,以NS表示):需氧量是从废水的BOD5及每天废弃的活性污泥量来进行估算。
b. 水温:水温对反应的活性有影响。
c. pH值:不同pH值下污泥反应的活性不同。
d. 溶解氧:废水的好氧分解过程中,必须有氧的参与。微生物利用氧分解有机物以产生高能量化合物供新细胞合成和进行呼吸作用。
e. 营养平衡:大量的工业废水中缺乏氮、磷等营养元素会使处理效率降低。
f. 有毒物质:虽然废水中有毒金属及毒性有机物的浓度不会太高而影响污水处理厂的运行,但若不在预处理中将其去除,仍有可能产生两种不良后果:挥发性有机物会从曝气池中逃逸到空气中,而造成空气污染;有毒金属可能沉淀进入废弃污泥,使其成为有害污泥。
推荐资料(点击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