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家行业协会以发展钢结构建筑为共同目标,成立了跨行业、跨学科的工作委员会,这将成为我国钢结构建筑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8月2日,在钢结构建筑工业制造工作委员会(下称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工程师李如生对工作委员会的成立给予了高度评价。 李如生表示,钢结构建筑具有抗震性能好、材料可循环、环境效益优等优势,推动钢结构建筑工业制造工作,是新型建筑工业化重要内容,是畅通房地产、建筑业和钢铁工业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意义。他对发展钢结构建筑提出三点具体意见。
“五家行业协会以发展钢结构建筑为共同目标,成立了跨行业、跨学科的工作委员会,这将成为我国钢结构建筑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8月2日,在钢结构建筑工业制造工作委员会(下称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工程师李如生对工作委员会的成立给予了高度评价。
李如生表示,钢结构建筑具有抗震性能好、材料可循环、环境效益优等优势,推动钢结构建筑工业制造工作,是新型建筑工业化重要内容,是畅通房地产、建筑业和钢铁工业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意义。他对发展钢结构建筑提出三点具体意见。
第一,坚持标准先行,推动钢结构建筑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李如生结合住建部正在开展的相关工作,对工作委员会提出了3方面要求:打通钢结构工程建设的技术体系、提高钢结构构件的标准化水平、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协调联动。
李如生希望各有关协会主动研究梳理现有的技术体系,争取求同存异,尽可能形成统一的技术体系,提高构件、节点、工序等各方面的通用性,为产业链协同发展创造条件;组织行业内企业积极主动落实“1+3”标准化设计和生产体系(1项装配式住宅设计选型标准、3项主要构件和部品部件尺寸指南),推广少规格、多组合设计方法,大力推进热轧型钢应用,形成整体规模效应,降低工程建设成本。在上下游协同方面,李如生描绘了一种理想场景——“钢结构建筑行业的消费需求要有效反馈至钢铁工业,方便钢铁生产企业合理安排产能;钢铁工业的价格信息能够第一时间传递至钢结构建筑行业,方便企业及时调整材料采购计划、规范合同条款制定,有效地防范化解工程风险。”
第二,坚持示范引领,打造钢结构高品质建筑的社会形象。长期以来,我国钢结构建筑主要应用于公共建筑,钢结构住宅则以政府保障性住房项目为主,高品质商品房项目不多。“我们希望各地涌现更多的案例,把钢结构建筑打造成为高品质建筑的代名词,提升消费者的认同感。”李如生表示。
他建议,加大对“三板”等关键技术的科技研发力度,推广一批先进适用的技术产品;要加快培育专业水平高、资源整合能力强的工程总承包企业,加强对设计、生产、施工、装修、运维等各环节的统筹协调;通过技术和管理水平提升,有效解决隔音、耐候、防火、开裂、渗漏等方面的“质量通病”,切实提高钢结构建筑的使用性能,为消费者提供舒适的居住体验。同时,大力宣传推广典型案例,重点建设一批成规模、大户型、高品质的钢结构住宅项目,在消费者中树立高品质住宅的形象。
第三,坚持科技赋能,提高钢结构建筑节能减排综合效益。“要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和集成应用,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李如生提出,要做好4方面工作:一是加强钢结构建筑碳排放研究,提出科学合理的钢结构工程建设全过程碳排测算方法,及节能减排的路径和措施建议,用于指导行业做好“双碳”工作。二是推进全过程 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强化设计成果数字化交付与应用,争取实现“一模到底”。三是推广智能化机械设备。在工厂生产环节,推进钢构件生产线智能化改造,实现批量化生产、精准加工,降低加工能耗;在现场施工环节,推进建筑机器人等工程设备应用,实现精细化施工,减少现场材料损耗。四是研究推进建筑钢材循环利用,探索形成建筑钢材循环利用的技术模式和市场机制,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实现节能降碳。
“新时期建筑业转型发展的任务艰巨、使命光荣,钢结构建筑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李如生希望各相关协会以工作委员会的成立为契机,坚定信心、奋发有为,着力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为人民群众建造高品质的建筑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