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多为间歇排放, 设计污泥贮池的目的一是暂存污泥和调节作用,二是起到污泥泵站的集水池的作用 。 01 容积计算 污泥贮池容积一般按照污泥的 停留时间为0.5-2.0h
由于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多为间歇排放,
设计污泥贮池的目的一是暂存污泥和调节作用,二是起到污泥泵站的集水池的作用
。
污泥贮池容积一般按照污泥的
停留时间为0.5-2.0h
计算。
容积太大不仅容易积泥、而且易造成磷释放到污泥脱水机的压滤水中回到处理系统。
式中,贮泥池体积,m 3 ;绝干污泥量,kg干泥/d;停留时间,h;进泥含水率,%。
(3)二沉污泥泵站污泥贮池的容积应按排人的回流污泥量、剩余污泥量和污泥泵抽送能力计算;
(4)污泥贮池的池容需考虑间歇排泥的构筑物如高密池、气浮池等的排泥周期和间歇流量。
当进泥管来自不同工艺环节时,根据后续污泥脱水的需求,有两种污泥贮池的设置思路:
①第一种方案是
将剩余活性污泥与含水率相对低的初沉污泥、化学污泥分别设污泥贮池、分开浓缩
。
含水率高的剩余活性污泥单独浓缩后与含水率低的初沉污泥和化学污泥混合,经切制破碎后被泵入污泥脱水机,如下图所示。
第二种方案是
将不同含水率的污泥混合后排入共用的贮泥池,继而浓缩和脱水,适用于小规模工程
。
该方案与第一方案相比节约了浓缩进料泵,且由于生物池剩余污泥不适于重力浓缩,混合污泥只能选择机械浓缩机,比方案一增加了浓缩机的规模。
方案选择时应对总体配置的占地、平面布置复杂性、设备复杂性、除臭、经济性和电耗等因索进行比选。
为了混合均匀,
进泥管和出泥管布置在贮泥池的对边上
,以保证充分搅拌混合,池底三个方向坡向出泥槽。
当出泥管为一根管连接不同的螺杆泵时,出泥槽可为正方形,尺寸要利于汇集污泥并能满足出泥管尺寸,不积泥,
一般边长600-800mm,深度400-500mm
,根据管道尺寸进行相应调整。
每台泵吸泥喇叭管距离池底的距离以及每台泵的喇叭管间距应符合规范要求。
当出泥管为2根以上时,对于小规模工程,可沿出泥方向池边内侧做出泥槽,长度为贮泥池边长,宽度600-800mm,深度400-500mm,并根据出泥管尺寸调整。
该布置易发生出泥槽中积泥,宜设冲洗或搅拌设施,不建议用于中大型规模工程。
若池体较大不利于布置搅拌机或者尺寸限制,建议贮泥池分组设计。
贮泥池进泥管从池上部接入池体,埋地拐弯处可用小阻力弯头(如120°),贮泥池的出泥管为污泥泵的吸泥管,从出泥槽下部通过喇叭管吸泥。浓缩机到贮泥池的输泥管要设坡度大于0.01。
贮泥池要设溢流管,溢流管起端以喇叭管连接,管径DN150-200,以DN200为宜,溢流管液位以下部分的材质用镀锌钢管,其他部分可采用钢管。
放空管引自贮泥池集水坑,阀门井中安装
柔性连接和刀闸阀
(不锈钢)。
易积泥的贮泥池配搅拌机,防止污泥沉积和厌氧。
搅拌机型式为推进式桨板搅拌机、框式搅拌机或潜水搅拌机
。
贮泥池 宜加盖并设除臭设施和通气孔,盖板材质宜选用
不锈钢格板或塑料盖板
。
寒冷地区污泥贮池宜放在室内,室内贮泥池外池壁与墙净距应满足人行方便,建议
大于1.0m,取1.2-1.5m
。
贮泥池内设潜水搅拌机需设检修孔,检修孔若设爬梯应注意长期腐蚀问题。
考虑到硫化氢等气体对爬梯的腐蚀,建议可不设置爬梯。
一般规模小的工程检修时可用临时爬梯。避免长期放置腐蚀,影响安全性。
污泥贮池的剖面图标注低液位、中液位和高液位。设液位计,现场显示和传输到中控,可控制污泥泵的启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