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共模电压 当前400V下的电机轴承并不是都会发生电腐蚀,这主要还是取决具体的设计方案。但是800V下的系统,电机轴承发生电腐蚀的概率(不增加防护措施)将会直接翻倍。没有侥幸的可能。 针对800V,大家的聚焦点都集中在SIC、耐电晕、高PDIV、PEEK、高速、扁线、油冷等。 考虑到现有轴承电腐蚀的解决方案应用成熟度和成本问题,轴承电腐蚀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知识点:共模电压
是否对该电路有点眼熟?不错,这就是典型的“惠斯通电桥”。当电桥平衡,ig=0,R3*R2=R1*Rx。
电流产生感应磁场,当电路平衡,即定子绕组与机壳的寄生电容对称时,?iL=0,轴向方向没有产生磁场(电流轴向流动,磁场互相抵消)。
当电路不平衡,即定子绕组与机壳的寄生电容不对称时,?iL≠0,轴向方向产生感应磁场(磁场无法抵消)。
而当?iL是变化的时候,感应磁场也就不断变化,继而在轴向产生感应电动势,也就是我们说的高频感应轴电压。
从简化后的电机剖视图可以清晰的看到槽内绕组线圈的寄生电容的不对称特性:Cf更偏向槽的底部。
整个高频感应轴电压产生的机理概括如下:
(1)定子绕组与机壳的寄生电容不对称
(2)在共模电路中,绕组和机壳之间的漏电流发生变化
(3)在电机轴上等效出一个共模电流?iL
(4)变化的?iL产生变化的感应磁通
(5)电机轴沿轴向感应出轴电压
看到这里,可能留心的读者会发现,上述电路图的电机机壳没有接地。在这个背景条件下,电机相端子流出的电流等于流入中性点电流。电机绕组绕组与机壳之间的寄生电容不对称才是产生感应轴电压的根本原因。
如果机壳接地,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寄生电容产生的泄漏电流变成了接地漏电流。变化的接地漏电流产生变化的感应磁通,继而感应出轴电压。
由于高频感应轴电压并不是分压而来,而是由变化的磁场感应而来。因此电机轴是否接地,并不会影响高频感应轴电压的大小,但是会提供轴电流流通的路径。这就像蓄电池的电压并不会因为线路接通而消失。
相关推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