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鄢陵县位于中原腹地,是“南花北移、北花南迁”的天然驯化基地,其花木种植始于唐、兴于宋、盛于明清,繁荣于当代,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 近年来,鄢陵县委县政府以花木改善生态、生态承载旅游、旅游带动康养,走出了一条平原农业县以花木产业带动县域经济融合发展的特色之路,被河南省政府确定为“鄢陵模式”。 位于鄢陵国家花木博览园核心区的花博公园东湖景区
河南省鄢陵县位于中原腹地,是“南花北移、北花南迁”的天然驯化基地,其花木种植始于唐、兴于宋、盛于明清,繁荣于当代,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
近年来,鄢陵县委县政府以花木改善生态、生态承载旅游、旅游带动康养,走出了一条平原农业县以花木产业带动县域经济融合发展的特色之路,被河南省政府确定为“鄢陵模式”。
位于鄢陵国家花木博览园核心区的花博公园东湖景区
从小杂乱差向专精特新转变
10年前,鄢陵的苗圃恨不得一亩地种上几十种苗木,而如今,小杂乱差的苗圃正在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特色类、专业类精品示范园。
‘四季春1号’紫荆树是河南四季春园林艺术工程有限公司的招牌,是该公司董事长张林用了将近15年时间选育出的新品种,已经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
“像法桐一样高大,似樱花一般灿烂”让‘四季春1号’紫荆树很快走出鄢陵,在全国掀起一股紫荆大道热,河南汝州、江苏南京等60多个城市的紫荆大道成为网红打卡地,四季春园林也成为全国知名品牌企业。
紫荆花海 (张林供图)
“要想发,种樱花”是许明泉樱花基地的宣传语,10多年前开始种樱花的他,已经是鄢陵樱花界的领头羊。甚至连张林都半开玩笑地说,“我要不是培育出了‘四季春1号’紫荆树,就跟着许明泉种樱花了。”虽然他种的树种单一,但品种却不少。“600多亩圃里,最多的时候种了10多个品种,而现在基本固定种五六个品种。因为经过市场的验证,早樱和晚樱是卖得最好的。”拥有较强市场意识的许明泉也是对品种选优去劣的先行者。
樱花基地 ( 许明泉供图)
“高品质的特色产品和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小,且呈现出价格上扬、发展良好的势头。”鄢陵县花卉协会秘书长许会军介绍说,1998年开始,鄢陵全面推进花木产业高质量发展,适时启动并实现了扩大产业规模的1.0、优化提档的2.0、促进融合的3.0——这3次转型升级。
目前,鄢陵部分有实力的企业,正在积极优化产品结构,在着力发展鲜切花方面,建业绿色基地生产的优质红掌,受到消费者喜爱;在育种方面,四季春园林的11个紫荆属新品种被国家林草局授权保护,胸径10厘米的‘四季春1号’紫荆树单株价格稳定在6000元左右;张桥镇西许社区经济合作社积极发展各类优质林果苗木生产,产销两旺势头持续;大马镇任营社区经济合作社推广标准化种植和容器苗生产,产品供不应求。
此外,鄢陵所生产的黄杨球、豆瓣黄杨,以及碧桃、美人梅等花灌木,金叶女贞、红叶石楠等色块苗,品质优、成活率高,受到市场欢迎。
建业绿色基地与荷兰普罗瓦公司合作,建成6.5万平方米的现代温室。
叫响鄢陵蜡梅品牌
鄢陵蜡梅花朵大、色泽金黄、蜡质厚、颜色艳、香味浓、花期长,深受业界推崇,享有“鄢陵蜡梅冠天下”的美誉。
明清时期,鄢陵蜡梅成为钦定贡品;1985年,被确定为鄢陵“县花”;2006年,鄢陵被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命名为“中国蜡梅文化之乡”;2009年,鄢陵“古桩蜡梅盆景制作技艺”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第15届中国梅花蜡梅展览会在鄢陵成功举办;2017年,在中国花卉协会梅花蜡梅分会的指导下,启动建设占地3000亩的世界蜡梅园,收集蜡梅品种100余个;2012年以来,每年举办中国·鄢陵蜡梅文化节,带动全县蜡梅产业的发展,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冬景园林中的红梅 (李高峰供图)
“以前辛辛苦苦种一年地也挣不了几个钱,现在养花种树住别墅,日子越过越红火了。”年逾六旬的于发科是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桩蜡梅盆景制作技艺传承人,也是河南省鄢陵县新科园林苗圃的总经理,他有500多亩苗圃,其中主打蜡梅的花圃有100多亩,3000多盆盆景中约2000盆是古桩蜡梅。
于发科一直希望将古桩蜡梅盆景制作技艺发扬光大,他收了30多名学徒,其中10多人在制作技艺方面“小有成绩”。“徒弟李高峰现在有好几个园子,仅蜡梅就有六七十亩,每年收入六七十万元。”
“从拜师学艺到自立门户,都离不开师父的帮助。”李高峰对于发科十分感激,他目前是鄢陵县冬景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一直致力于科研创新,先后获得植物嫁接、扦插育苗、扦插繁殖方面的3项发明专利,以及植物良种筛选、景观用升降平台、种子储存、分层施肥、嫁接器具等方面的12项实用技术专利,2020年公司被评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我愿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鄢陵蜡梅文化传承下去,让蜡梅的芳香飘向全国甚至世界。”李高峰说,他的目标是收集培育各种蜡梅,着力打造小蜡梅盆景,让普通百姓花几百元就买得到。
李高峰同时还是桧柏造型制作技艺传承人,带动着鄢陵造型苗的发展,目前鄢陵专业从事卫矛造型、松柏造型、白蜡造型、女贞造型、紫薇造型的专业园和专类园有20多个。
在新科园林、冬景园林、冠天下蜡梅园等企业带动下,目前,鄢陵蜡梅种植面积已达4.1万亩,拥有各类品种175个,其中蜡梅新品种‘金玉’‘鸿运’‘豫香’‘大花冬绿’‘黄金枝’‘淡妆蝶舞’等被国家林草局列入植物新品种名录。
鄢陵还在积极探索发展蜡梅精油提取、切枝切花、乔化蜡梅等新技术,形成了集生产、观赏、科研、加工为一体的特色产业,年产值达6.57亿元,产品远销全国近30个省区市。
蜡梅茶叶和新科梅园生产的蜡梅茶系列产品
帮扶创新做大做强花木产业
鄢陵花木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视典型村和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
“‘玩’上瘾了。”天艺园林公司总经理张军亮是在于发科的带动下入行的,从几十亩地“玩”到上千亩,用他的话说,这一‘玩’就收不住了。作为后来者,他的苗圃以引进新品种为主,美国红枫、紫薇等都是当家产品。
据了解,通过政策倾斜、资金扶持、专家指导、干部帮带等方式,鄢陵培育了一批花木种植大户、花木种植专业村。目前,全县共有各级各类花卉企业、合作社等1572家,其中上市公司1家、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市级龙头企业51家、重点花木企业100家,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花木企业12家。
1958年,陈俊愉先生带领北京林学院(北京林业大学前身)104名师生前往鄢陵,对当地园林植物栽培技艺进行挖掘整理,编撰出版了《鄢陵园林植物栽培》,被全国农林院校作为辅助教材使用。
据许会军介绍,鄢陵在科技创新机制上也做了很多工作。如在对外合作机制上,先后与中国农大、北林大、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河南农大、河南林科院等20多家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在与北林大的战略合作中,通过建立一整套“政产学研用”创新机制,探索出校地合作、协同创新的“鄢陵模式”,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十大校地合作创新模式”。
在科技研发上,组建北林大协同创新中心、森林康养研究中心、紫荆国家创新联盟3个国家,以及多个省级科技研发平台,顺利实施了蜡梅航天育种工作,完成了蜡梅、樱花、红叶石楠等近40种植物的组培技术研究和组培苗工厂化生产,蜡梅组培快繁技术属国内首创,二乔刺槐、冬枣、樱花快繁及脱毒技术达国内先进水平。
另外,杜仲产业研究院、紫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盆景蜡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6家企业科技研发机构先后建成,另有4家企业被确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在名优品种推广方面,坚持依靠科技调整产品结构,立足“三北”市场,积极引进、筛选、推广观赏苗木和盆景盆花、鲜花切花等。除此之外,还建成了名优花木新品种驯化、优质花木种苗繁育、花木标准化生产展示等7大示范基地。
四季春公司组建的“紫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销售方式加速转变
“目前西北的部分地区对苗木的要求是能活就行,南方则会将苗木分级。”鄢陵苗木经纪人协会会长张国文说,协会成立于去年于9月,致力于把苗木卖到更需要的地方,实现农户与工程方的精准对接。张国文一直在开拓西北市场,希望将鄢陵更新换代的苗子尽可能多地销售出去。
早在1983年,鄢陵就成立了县花卉协会,包括成立苗木经纪人协会在内,鄢陵一直将销售渠道建设视为重中之重。自2001年起每年举办一届的“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已成功举办二十届,不仅打响了鄢陵花木品牌,形成了较为稳定的销售渠道,而且成为外地客商了解长江以北花木市场动向的窗口,培育出了以鄢陵为中心的北方重要的花木集散地。
在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方面,“河南鄢陵花木交易中心”年销售额突破20亿元,先后在甘肃、内蒙古、北京等地建立的苗木基地和销售窗口,实现了内引外联、跨省销售。新启动的“鄢陵花木大世界”项目,集花木交易、物流配送、专业会展、观光旅游、科普教育、健康养生、国道驿站式服务等为一体,致力打造全国一流的花木专业交易市场、中原地区知名的花木观光休闲旅游景区,以及实施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区和城乡融合发展的高效实验区。
鄢陵花木互联网销售发展迅速,全县涌现出一批利用抖音、快手等平台专业从事花木互联网销售的从业者,森卉科技公司开发的“花木森林App”,集花木供需、劳务用工、物流运输等信息服务于一体,顺利投入运营。2020年9月,鄢陵成功举办云上花博会,通过花博会云平台达成意向交易18.7亿元。
目前,鄢陵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花木销售集散地之一,产品销售覆盖全国30个省区市,花木产业年产值达140亿元,花木主产区农民人均纯收入3.38万元。
“云上2020年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录制现场
产业融合魅力凸显
乔、灌、地被高低错落,造型苗穿插其中……如今行走在鄢陵花木基地中犹如逛公园,目之所及皆风景。
花木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带动了物流中介、餐饮住宿、绿化施工、会展会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还极大地改善了生态环境,去年鄢陵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00天以上,被誉为“天然氧吧”“中原之肺”,催生了具有鄢陵特色的生态观光、休闲旅游、健康养生、森林康养产业。
2007年开始建设的鄢陵县花木产业集聚区累计完成总投资80亿元,共入驻花木生产、园林绿化、三产发展和花木精油提取等各类企业200多家,成为产业对接融合、渗透发展的高效平台。
具有独到眼光的花木企业,积极顺应市场变化,树立产业融合理念,延伸产业链条,玫瑰精油、杜仲籽油、杜仲茶等特色产品相继投放市场,板材加工异军突起,全县板材加工企业发展至1260家,产品销往上海、江苏、新疆等地,部分产品出口至欧美、大洋洲等地,年产值达56亿元。
更有花木企业积极实施跨界发展,实现了从卖花木向卖景观的转变,为鄢陵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唐韵园林以前占地1000亩的苗圃种植基地,通过3年的改造提升,现已发展为以枯山水禅修景观为特色的4A级景区,年均门票收入300万元左右。
4A级景区唐韵园林
鄢陵还先后建成花都温泉度假区、金雨玫瑰庄园等5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五彩大地、鹤鸣湖等20多个重要景点,相继获得“中国长寿之乡”“中国最佳乡村旅游目的地”和“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单位”称号,并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森林康养基地示范县”。2021年,全县旅游综合收入29.2亿元。
2007年,鄢陵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2000年,被国家林草局和中国花卉协会命名为“中国花木之乡”;2010年,被中国花卉协会命名为“中国花木之都”。
“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发展方式粗放、结构不够合理、标准化程度不高、产品同质化、科技含量偏低等问题,尤其是科技引导、科技应用和园林景观设计专业类人才缺乏的问题最为突出。” 鄢陵县花卉协会会长张文科表示,而且2019年以来,鄢陵花木产销受疫情等因素影响较大。
对此,鄢陵审时度势,提出在稳定现有花木种植规模的基础上,重点实施“生产升级、科技升级、品牌升级、销售升级、应用升级和融合升级”等6大升级工程,尤其抓好“鄢陵花木大世界”和“鄢陵盆景文化村”两个重点项目的建设,努力将其建成融合多种业态、体现综合效益的品牌市场、特色市场。
4A级景区花都温泉度假区。
(除标注外,本文其他图片为许会军提供)
十 大 事 件
1.2013年7月,“鄢陵蜡梅”被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确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2.2013年11月,鄢陵县人民政府与北京林业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探索出校地合作、协同创新的“鄢陵模式”,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十大校地合作创新模式”。
3.2015年1月,第十五届中国梅花蜡梅展览会在鄢陵举办。
4.2016年11月,鄢陵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
5.2017年11月,鄢陵县人民政府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萱草种质资源收集、新品种选育及种苗生产技术、衍生产品研发及应用推广。
6.2018年9月,中国·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主办单位改为中国花卉协会。
7.2020年1月,鄢陵被国家住建部确定为“2019年国家园林县城”。
8.2020年6月,“鄢陵森林康养基地”被国家林草局、民政部、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命名为“国家森林康养基地”。
9.2020年9月,中国·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首次以云上形式举办。
10.2020年10月,鄢陵被国家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