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地紧张是大部分建筑师都会想秃头的难题,特别是校园空间。 校园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场所,如何在紧凑用地的情况下,还能让设计不显得那么枯燥无味呢? 面对二维层次上面积不足的现实问题, 那就需要在满足各部分功能及流线合理的前提下,打造 多层次的室外空间、 多元化的共享空间,为校园增添活力。 那么哪些空间能为校园方案增加亮点?
用地紧张是大部分建筑师都会想秃头的难题,特别是校园空间。
校园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场所,如何在紧凑用地的情况下,还能让设计不显得那么枯燥无味呢?
面对二维层次上面积不足的现实问题, 那就需要在满足各部分功能及流线合理的前提下,打造 多层次的室外空间、 多元化的共享空间,为校园增添活力。
① 不同类型的庭院设计,为学生们提供多层次的空间;
④ 屋顶露台可以在高密度的校园环境中引入自然、功能等。
增加公共空间的多样性,激发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校园方案设计自然就会脱颖而出。
近几年,新的设计方式——下沉式庭院,越来越受欢迎。不仅仅是住宅项目,学校项目也开始做下沉式景观设计。
庭院空间可以分为
室内、室外不同类型的“庭”
,为学生们提供多层次的空间。
比如郑州航空港综合经济实验区第八安置区小学,项目设置
多个庭院空间
,在不同区域建立起人和自然的接触,增加师生与自然的互动。它是孩子们活动交往、感受天光变化、洞察四季交替的重要场所。
除了功能的不同,几个庭院在等级,开放程度上也各不相同。位于中间位置的庭院是最重要和开放的,设置了
露天表演场
,自接通向西侧的运动场。
在
下沉表演区域
设置弧形的台阶,强调视线与空间的凝聚感。富于张力的空间形成中心舞台的感觉,是承载校园集体记忆的重要场所。
长期以来,“接送”问题不仅是学校需要面对的难题,也是影响城市交通的“顽疾”。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竞潮小学及幼儿园项目,设计团队打破校园与城市之间的“围墙”,使得学校主入口前的广场与门厅下沉广场有效联动,组合形成
专属接送空间
。
家长们可以在下沉台阶上安全等候自己的孩子,并可通过下沉庭院内的窗口早早望见孩子们的队伍,接到孩子后可平层到达车库驾车离开。接送不再受到顶风冒雨,也不再对学校周边的道路带来朝夕拥堵。这一小小改进,将社会性引入了校园,将校园融入了城市。
比如深圳莲花小学校园,下沉活动层结合食堂、多功能厅、风雨操场等公共设施,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公共地面。
一系列连续的
楼梯、坡道及绳网乐园
等充满童趣的竖向交通,形成了一天一地两个运动地面之间的快速联络,也同时使得这个土楼式的空间内部别有洞天。
东京理工大学中野校区所在的中野本身是一个狭窄的住宅区,此项目是学校的最大场地,有三座建筑围绕庭院。
这是为人员密集的城市校园里的学生和工作人员设计的一个宝贵的
开放空间
,是
会议
和
互动的中心
。
比如扬州东花园小学学校的底层被设置了
大面积的架空
,将首层作为景观的过渡面,也将一层全面开放给学生进行活动和文化展示。
比如浙江大学教育学院附属中学,绿色调的蜂窝铝板吊顶搭配清水混凝土柱的架空层,是室外绿化景观的空间延续,可以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激活空间气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比如深圳坪山锦绣学校一层架空,创造无风雨活动空间的同时也把公共属性的功能空间复合在架空层里。
一二层架空层内容纳了报告厅、展览厅、讨论室、专业教室等适应多种教学模式的教学空间,高密度的建筑体量及复合的教学功能被高效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橘黄色的天花吊顶将校园与各个庭院联结在了一起,即使在南方的雨季,学生们不用打伞就可以到达校园的各个位置。
比如深圳坪山锦绣学校,借助景观大台阶,竖向交通空间等串联起不同高度的活动空间,整个校园成为一个
三维立体的“游园”
。
利用一层报告厅屋顶的高度变化,布置一个大阶梯花园,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空间,同时大台阶也串联起地上的教学空间和地面的公共空间。
东北英才教育集团第一中学
,在教室围合出的空间创造出了三种不同类型的院子,利用“第二跑道”分别与露台,连廊,台阶和架空的巧妙组合,从而形成了U型庭院,下沉庭院和四合庭院。
这是比较热闹的地方,可以三五成群坐在一段台阶上聊天、学习。
比如电子科大长三角研究院(衢州)?生活中心——这是一次来自建筑师的大胆突破,该研究院不同于常规大学校园,而是
将操场搬到了学生宿舍的屋顶
。
北区宿舍的师生可以以平层移动的方式穿越住宿小院、运动中心,最终抵达学生食堂;或由内院的垂直楼梯下到地面层,由室外再进入;还可以先向上抵达屋面层,沿着整体大屋面,缓缓向下步入。
跑道内侧的花池高出许多,有效地阻挡了屋面的喧闹对宿舍内院的干扰;外侧的绿化则紧贴着地面,保护着师生的同时,丝毫不遮挡景观视线,校园的一切尽收眼底。
比如重庆两江人民小学, 项目场地西北高、东南低,设计分层
利用高差并与地景结合
,将校园内公共空间联同建筑屋顶串联成一个户外平台。这是学生们
课余交流
、
互动
的主要场所,也是贯穿所有教学楼的路径。
公共空间与建筑的屋顶花园形成外平台,让孩子一下课就能“上房揭瓦”。
比如浙江大学教育学院附属中学,多标高的屋顶露台屋顶露台也被赋予了不同的功能和教学意义,在竖向上也丰富了校园的第五立面。
即使在高密度下也应将“阳光,绿地和空间”融入校园,可通过采用架空、穿插、重叠、错落和屋顶花园等手法,使建筑本身成为学校各种功能和区域之间的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