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理古城东北角沿月华路往洱海走,大理杨丽萍大剧院突然出现在眼前——这大概是大理古城附近最不大理的房子 。 大理杨丽萍大剧院 2022年9 月末,大理的黄金旅游季节。 但 “ 大理最美艺术地标 ”
从大理古城东北角沿月华路往洱海走,大理杨丽萍大剧院突然出现在眼前——这大概是大理古城附近最不大理的房子 。
2022年9
月末,大理的黄金旅游季节。
但
“
大理最美艺术地标
”
杨丽萍大剧院门口的外来人员登记表,停
留在了
2
022年9月5日,而在此之前
的半个月里,也只有不到10人登记
。
仅仅两年前,被称为“大理最美艺术地标”的杨丽萍大剧院盛大开业,作为云南省文产办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杨丽萍大剧院位于大理古城南国城以东,2015年12月开建,建设面积为8155平方米,总投资1.5亿元。剧院分为演艺空间、商业空间、休闲娱乐空间三大功能区,是展现“新云南、新大理”形象的文化艺术中心。希望以展示大理本土文化艺术高端歌舞表演节目为主要功能,通过深入挖掘大理旅游文化内涵,进一步发挥民族文化优势、传播大理特色旅游。
不过两年后的今天,大剧院人去楼空,只有稀稀疏疏的游客偶尔发现这处与大理的传统形象截然不同的建筑,兴奋的在此打卡拍照。
杨丽萍大剧院的全称是大理华侨城·杨丽萍大剧院,由华侨城集团投资建设,是华侨城在大理开放的第一个景区项目。大理杨丽萍大剧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大剧院的实际运营,成立于2019年12月30日,大理州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和云南杨丽萍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分别持有大理杨丽萍大剧院有限责任公司95%和5%的股份。
剧院建筑由建筑师朱锫设计,建筑漂浮的屋顶受到了当地自然的启发,宛若苍山映于洱海的倒影,呼应着周围连绵的地形,吸引着游客的来访。露天广场与剧场“盒子”之间探索了一种建筑与景观地形一体化的空间对话,在二者交接处形成了广场到半室外表演空间的自然转化。
2019年年底,新冠疫情爆发。2020年6月30日,杨丽萍大剧院举行了亮灯仪式,正式投入运营。从一开始,这座建筑就笼罩在疫情阴影下, 大概所有人都没想到,这场疫情会持续这么久 。
2022年4月28日,杨丽萍在微博发布一段14分钟的视频,宣布因疫情解散《云南映象》团队。“整整两年啊,两年多吧,我们一直在坚守,不想放弃……这次的疫情真的是太残酷了,太残酷了,没有了舞台,我们真的没有办法继续生存下去了”,杨丽萍说。
根据由杨丽萍担任法人和创始人的云南杨丽萍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2021年年报,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620.2万元,净亏损3985.03万元,亏损同比扩大94.18%。
2022年是《云南映象》团队的第二次解散,上一次是2003年,准备了两年多,投入了数百万的《云南映象》,在云南首演时就遭遇了非典,杨丽萍自述,“拉开大幕时,台下却空空的,没有一个观众。所以我们当时只好被迫解散了团队,孩子们都又回到了自己的村子里。”
杨丽萍是大理人,白族。十三岁时被选进了西双版纳歌舞团,之后在22岁时被中央民族歌舞团调到北京。之后,杨丽萍在自己的黄金年代放弃了北京的生活,回到大理。
凭借个人的奋斗,因为舞蹈,杨丽萍成为某种意义上云南的符号之一。
大理杨丽萍大剧院是第一个以“杨丽萍”命名的剧院建筑,至今最后的演出停留在《杨丽萍经典作品集》,从7月31日到8月底,之后就再没有演出。有观众看完《杨丽萍经典作品集》后,在某点评网站留言说:“太烂,炒剩饭加大拼凑”。
“没办法,看的人太少,所以我们就不演了”,笔者致电大理杨丽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时,接线员说。当问及何时剧院能再开,对方表示不清楚,“可能会在12月,我们也不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