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增效,青岛公路绿色养护节约投资3亿多元
刀枪不入的高山
2022年10月25日 10:40:03
来自于道路养护
只看楼主

  图源:澎湃新闻 青岛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深入贯彻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部署,聚焦建设集约节约的绿色交通体系,在国省干线公路养护项目中坚持创新引领,分类精准研发应用“循环、低碳、经济”公路绿色养护关键技术,破解传统公路养护旧料废弃浪费大、产生污染多、对新砂石料等资源消耗大等问题,趟出了一条公路节能减排提质增效的绿色发展之路。近年来累计减少碳排放7800余吨、节约投资3亿多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图源:澎湃新闻

青岛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深入贯彻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部署,聚焦建设集约节约的绿色交通体系,在国省干线公路养护项目中坚持创新引领,分类精准研发应用“循环、低碳、经济”公路绿色养护关键技术,破解传统公路养护旧料废弃浪费大、产生污染多、对新砂石料等资源消耗大等问题,趟出了一条公路节能减排提质增效的绿色发展之路。近年来累计减少碳排放7800余吨、节约投资3亿多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图源:澎湃新闻

精准应用传统技术,让废旧料更有“销路”


面对公路养护维修任务量逐年增大而原材料紧缺的矛盾,找准旧路面材料再生利用这一突破口,研究制定了公路工程相关废旧料循环利用标准,开展了废旧料残值评估,明确了废旧料的处置程序以及残值收取标准,既节约了项目投资,又提升了施工单位循环利用的主动性,广泛应用厂拌冷再生水稳碎石底基层和下基层、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中面层和下面层,实现旧料回收率95%,再生利用率85%以上。对轻微裂缝、车辙和推挤病害路面,科学分析研判,改变以往中修罩面做法,大胆采用就地热再生技术,通过现场加热、翻松、混拌、摊铺、碾压等工序,一次性实现旧沥青混凝土路面再生,再生利用率达到100%,与传统的铣刨重铺工艺相比,节能65.2%,减少碳排量70.4%,材料节省75%以上,同时采用单车道施工、一次性完成摊铺工序,实现了边施工边通车,对群众出行影响小,社会效益显著。


自2021年以来,青岛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先后实施了31个普通国省道大中修项目,养护里程495公里,共节省沥青使用约18800吨,节省矿石料约300万吨,减少碳排放7800余吨,节省投资3亿多元。

研发应用专利技术,让“下岗”护栏“再就业”


针对路面多次加铺后护栏高度不满足规范要求、安全防护性能不足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安全为先,以创新求突破,多方位、多角度、多方案开展研发,成功实现了三(A)级和四(SB)级波形梁护栏多级加高技术,最大加高高度达42cm,较拆除新建预算分别减少约22万元/公里、41万元/公里;研发加柱改造护栏提升技术,将B级双波护栏改造为A级双层双波护栏,彻底改变拆除重新设置路侧波形梁护栏的传统做法,每公里可节省投资约14万元;研发桥梁混凝土护栏等级提升技术,最大限度地利用既有结构,避免了大拆大建,每公里节省投资约60万元。


上述四项技术均获得旧护栏再利用国家应用技术专利,并在青岛普通国省道大中修项目中应用,截至目前,已改造三(A)级波形梁护栏2762米、四(SB)级波形梁护栏16220米、加柱护栏3990米、桥梁混凝土护栏266米,共节约投资752万元,提高了公路安全运营水平和资源节约再利用水平,降低了工程造价。


经山东公路学会组织的科学技术成果评价委员会鉴定,“公路波形梁护栏大尺度多级加高技术”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新公路规范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撑,填补了相关技术空白。

 

图源:澎湃新闻

探索应用前沿技术,让路面更加“长寿”


在做好旧料再生利用的基础上,主动转变思维,在提升路面使用寿命、减少公路养护维修频次上下功夫。


一是开展高韧长寿命沥青路面技术研究,瞄准“30年内不需进行结构性修复,10年内面层无功能性病害”目标,在S215黄大路大夼至X064段大中修工程中探索应用高韧长寿命路面技术,设置了6.6公里的长寿命耐久路面示范段,成为全国首次使用该技术的普通国省道养护项目,有效解决重载作用下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抗疲劳等性能不足问题,每公里节约优质集料超过7500立方米,同时施工效率提升40%。


二是开展玄武岩纤维高性能沥青路面技术研究,在养护大中修项目中实施玄武岩纤维改性沥青AC-13混合料、玄武岩纤维改性沥青AC-20混合料、基质沥青厂拌热再生AC-20混合料与玄武岩纤维基质沥青AC-20混合料试验,相较于同级配常规沥青混合料,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可显著增强路面抗车辙、抗水损害以及低温抗裂性能,高温稳定性提高30%-60%,低温性能提高约20%,水稳定性提高约10%,降低了维护成本,有力推动青岛公路实现高能耗路面向新一代绿色路面转变、周期性重建向耐久化长寿命转变。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