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 城市建筑与环境设计研究院 项目是一座近20年历史的学校,地处深圳头部科技公司总部林立的南山区粤海街道核心区域。随着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子弟慕名入读这所学校,社会对于学校教育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次改扩建,将原来36班的小学扩建为一个符合学校中长期使用需求的54班学校,建筑面积24600㎡。 和一个标准学校的设计工作很不一样,在一个教学组团里,既需要普通教室、专业教室,又需要图书馆,风雨操场,食堂,还有因为校方出于对冲片区高房价对教师人才吸引力的考虑,提出的教工宿舍需求,所有这些全部要整合在这一栋教学楼里面。
设计: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 城市建筑与环境设计研究院
项目是一座近20年历史的学校,地处深圳头部科技公司总部林立的南山区粤海街道核心区域。随着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子弟慕名入读这所学校,社会对于学校教育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次改扩建,将原来36班的小学扩建为一个符合学校中长期使用需求的54班学校,建筑面积24600㎡。
和一个标准学校的设计工作很不一样,在一个教学组团里,既需要普通教室、专业教室,又需要图书馆,风雨操场,食堂,还有因为校方出于对冲片区高房价对教师人才吸引力的考虑,提出的教工宿舍需求,所有这些全部要整合在这一栋教学楼里面。
设计本身因为用地面积有限而不可避免的走向立体化,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创造一种疏松多孔的空间结构,提供了灵活的室内外学习空间,并回应当地气候,探索一种新的校园空间类型以适应和引领当下不断更新的教学方式。
建筑的空间核心是一个中心庭院,由南北两侧的教学空间围合,最大限度地引入南面的阳光。在东西侧,建筑体量在不同层相互连通,西侧向运动场水平展开,东侧向城市留空形成窗口,在不同高度上环抱出了一个向内的花园。相应的,花园的外围空间也打破了水平各层之间的空间界限,形成了一个连续的循环,一个由活动平台、操场看台、屋顶花园、公共中庭组成的多样化社交空间体系。它连接了学校内所有最公共的元素(教室、图书馆、展厅、公共学习区),以促进和激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
在立面的呈现上,设计以体现材料的原真性,构造的经济性作为出发点,选择采用水刷石作为主体材料。面向城市一侧,缓缓展开的水刷石立面墙,像一本书一样打开,与城市互诉着时光和成长的故事。
为了最大限度地增加活动场地,设计团队采用了立体化的策略来呈现一个垂直的学习社区。地面被抬升起来,下面形成了大面积的架空活动空间,同时地面层结合局部的下沉聚合了学校最公共的共享空间,包括半室外篮球场、食堂、多功能教室等;抬升的地面提供了第二层活动空间,并在这层通过连廊与原校区连接;裙楼的屋顶花园是第三个亲近自然的游乐场,这些互相联通的公共活动平台为学生在校内的日常活动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也创造了更多社交的机会和场所。
图书馆结合半室外中庭被设置在三四层,悬挑在跑道上方。原校区的操场是一个190米的非标准跑道,虽然新的扩建用地本身已经非常紧张,通过这个悬挑的设计,释放了地面空间,为原校园带来一个全新的200米标准运动场。
传统的功能性走廊转变为半户外的宽敞活动场所,鼓励举办展览和交流等非正式活动,学生能够在不同学习场景之间灵活转换——课堂授课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学习和交流活动,正式和非正式的教学互动共同构成着学生获得知识的来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