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ada Wood China 混合木结构的办公建筑
Canada Wood China
混合木结构的办公建筑
巧妙的可能性
中加现代木结构建筑在中国已经进行了很多尝试,雪浪小镇数据创新中心项目的独特性在于,它虽然大量采用了木材,但却是一座现代化的办公楼。从外观和设计风格上来看,我们很难猜到它是一座胶合木框架结构的办公建筑,它的建成,为多层木结构在大型办公建筑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多方面的参考和经验。
| 项目鸟瞰实景 (加拿大木业供图,摄影 ?金伟琦)
01
概 况
雪浪小镇数据创新中心的基地位于无锡太湖新城核心区,项目东侧紧邻尚贤河湿地公园,西侧聚集各类金融产业办公建筑,园区科技金融氛围浓厚。建筑师希望将建筑理性兼顾尊重周边现有环境的姿态融入到城市街区之中,在这个前提下去创造一个既体现江南的传统文化,又展现出现代产业园区特点的,充满活力的太湖新城的“城市客厅”。
| 项目鸟瞰实景 (加拿大木业供图,摄影 ?金伟琦)
这是加拿大木业又一中加现代木结构合作项目。加拿大木业在本项目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提供了木结构相关的技术支持,包括图纸审阅和设计建议、施工前期的技术培训,以及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等。
▼ 点击播放
基地内共五栋办公建筑,从南向北一字排开,总建筑面积约8.7万平方米。在方案阶段时,基地内的五栋建筑均被设计为混凝土结构,但在考虑了节能、低碳、造价和工期等诸多因素后,开发商决定将基地最北面的A1号楼改为胶合木框架结构。
| 立面实 景 (加拿大木业供图,摄影 ?金伟琦)
| 立面设计效果图 ?上海兴筑建筑设计
02
独特性
A1号办公楼为五层砼木组合结构建筑,总建筑面积约为一万平方米,其中木结构部分约为5780平米。 建筑的平面呈回形布置,四周的建筑将中间的室外空间围合,形成一个庭院。
| A1号办公楼总平面图 ?上海兴筑建筑设计
下部1至2层混凝土结构是回形建筑的基座,它仅在中心庭院的主入口部分断开。而在这断开处的上部,两栋外形分离的3层木结构建筑(A1-1和A1-3)通过一个巨大的坡屋面相连。这样的设计既保证了整栋建筑的整体性,又可以满足木结构建筑防火分区的需要。
| 项目鸟瞰实景 (加拿大木业供图,摄影 ?金伟琦)
连接屋面采用了胶合木和钢拉杆形成的张弦梁结构,跨度约为20米。考虑到两侧高低不同的木结构建筑侧向变形的独立性,连接屋面的一侧采用了滑动支座的设计。
| 木结构连廊与木构小品 (加拿大木业供图,摄影 ?金伟琦)
| 木结构连廊细节 图 (加拿大木业供图,摄影 ?金伟琦)
在连接屋面的下方,有两座钢木混合结构的伞状构筑物,它们为屋面下高大的空间增加了更多的层次和趣味,同时也为整体建筑冷色调的外立面增添了些许木色的温暖质感。
| 木构小品 (加拿大木业供图,摄影 ?金伟琦)
第三栋较小的2层木结构建筑(A1-2),以一个立方体玻璃盒子的形象出现在混凝土结构基座形成的室外平台上。玻璃盒子由一个旋转楼梯将底层混凝土结构和上部两层木结构联通。楼梯的底部直接连接一层室外,顶部终止于一个圆形的天窗。
| 建筑内庭院实景 (加拿大木业供图,摄影 ?金伟琦)
| 旋转楼梯夜景 (加拿大木业供图,摄影 ?金伟琦)
| 旋转楼梯内景 (加拿大木业供图,摄影 ?金伟琦)
| 木结构圆形天窗 (加拿大木业供图,摄影 ?金伟琦)
| 建筑内部 (加拿大木业供图,摄影 ?金伟琦)
其余两个单元A1-1和A1-3都设计了从底到顶的混凝土结构塔楼。在结构上,塔楼和胶合木斜撑共同为整体结构提供了侧向稳定。这是多高层木结构常见的设计手法。
木结构主体框架使用了产自加拿大的花旗松,在国内工厂加工成胶合木构件,并采用自动化生产设备进行切割、打孔和开槽。胶合木构件之间采用钢连接件和螺栓连接。
03
施工过程
| 胶合木吊装过程 ?加拿大木业
| 胶合木梁柱施工现场 ?加拿大木业
| 金属连接件细节 ?加拿大木业
为了加快主体结构的施工进度,楼面采用了由SPF木骨架和定向刨花板构成的轻型楼面,并在工厂预制完成。这样每层楼面的安装时间大大缩减至一到两天。(整栋建筑共使用了约720立方米的花旗松胶合木和约260立方米的SPF规格材。)
| 预制楼板构件工厂加工 ?加拿大木业
| 预制楼板构件安装过程 ?加拿大木业
04
技术图纸
| 首层平面图 ?上海兴筑建筑设计
| 二层平面图 ?上海兴筑建筑设计
| 三层平面图 ?上海兴筑建筑设计
| 四层平面图 ?上海兴筑建筑设计
| 五层平面图 ?上海兴筑建筑设计
| 立面图 ?上海兴筑建筑设计
| 剖面图 ?上海兴筑建筑设计
项目名称: 雪浪小镇数据创新中心
建设地点: 江苏无锡
木结构建筑面积: 5780㎡
竣工时间: 2021年12月
开发单位: 无锡新泽文商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 上海兴筑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施工单位: 江苏苏阳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加拿大木业
摄影: 金伟琦
摄影后期: UED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