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顶管专项方案2021word
唯一的答案
2022年11月14日 13:33:41
只看楼主

来源:网络 ?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目录

第1章 工程概况

1.1 工程建设概况一览表

1.2 设计概况

1.3 地质概况

1.4 地下水

1.5 设计参数

1.6 现状管线调查

1.6.1 管线调查摸排

1.6.2 中心街与秦星路

1.6.3 秦汉大道

1.6.4 北极宫大街

1.6.5 先锋大街

1.6.6 崇文大街

1.6.7 泾干大街

1.6.8 南环路

1.6.9 兴隆大街

第2章 编制依据

2.1 施工平面图

第3章 施工计划

3.1 主要机械设备计划

3.2 主要材料计划

3.3 施工进度计划

第4章 施工工艺技术

4.1 施工部署

4.1.1 施工围挡

4.1.2 功能区划分

4.1.3 安全爬梯设置

4.1.4 变压器设置

4.2 顶管工艺选择

4.2.1 顶管工艺的适用性

4.2.2 泥水平衡顶管工作井平面布置示意图

4.2.3 土压平衡顶管工作井平面布置示意图

4.2.4 接收井平面布置示意图

4.3 设备安装

4.3.1 主要设备

4.3.2 高程、中线放样

4.3.3 导轨安装

4.3.4 顶力估算

4.3.5 后背墙施工

4.3.6 主顶泵站及千斤顶安装

4.3.7 洞口止水圈

4.3.8 机头安装

4.4 顶管施工工艺流程

4.5 泥水平衡顶管施工

4.5.1 泥水平衡顶管施工原理

4.5.2 泥水平衡顶管示意

4.5.3 泥浆池

4.5.4 顶进设备调试

4.5.5 机头进出洞措施

4.5.6 初始顶进

4.5.7 顶进

4.6 土压平衡顶管施工

4.6.1 土压平衡顶管示意

4.6.2 顶进设备调试

4.6.3 初始顶进

4.6.4 顶进

4.6.5 顶进测量

4.6.6 顶进纠偏

4.6.7 注浆减阻

4.6.8 管缝处理

4.6.9 顶管结束后地面探测

4.6.10 机头进出洞口

4.7 管周压浆

4.7.1 工后压注浆

4.8 吊装方案

4.8.1 180T吊车参数

4.8.2 75T吊车参数

4.8.3 汽车吊吊装使用情况

4.8.4 汽车吊施工组织流程

4.8.5 吊装准备工作

4.8.6 吊运步骤

4.8.7 吊装方法

4.8.8 机头吊装

4.8.9 构件、钢材卸车

4.8.10 D2800mm机头吊装验算

第5章 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5.1 组织保障措施

5.1.1 安全制度

5.1.2 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5.1.3 安全生产责任制

5.1.4 安全教育制度

5.1.5 安全检查制度

5.1.6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5.1.7 安全工程师跟班作业制度

5.1.8 安全警示制度

5.1.9 落实事故处理报告制度

5.1.10 班前安全活动

5.1.11 持证上岗制度

5.1.12 安全早会、安全周会制度

5.1.13 日常管理制度

5.1.14 安全管理措施

5.2 技术措施

5.2.1 基坑安全

5.2.2 临边防护措施

5.2.3 吊装安全防护措施

5.2.4 顶管施工安全措施

5.2.5 地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措施

5.2.6 地下管线保护安全措施

5.2.7 预防行车道路沉降塌陷安全技术措施

5.2.8 临近建筑物沉降变形

5.2.9 交通行车

5.2.10 临时用电方案

5.2.11 监控监测措施

第6章 施工人员及作业人员配备及分工

6.1 施工管理人员

6.2 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6.3 一般作业人员

6.4 特种作业人员

第7章 一危大工程验收要求

7.1 验收内容

7.2 验收标准

7.3 验收程序

7.4 验收人员

第8章 应急处置措施

8.1 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8.2 事故风险分析

8.3 应急救援程序

8.4 应急处置措施

8.4.1 机械伤害应急措施

8.4.2 高空坠落、物体打击应急措施

8.4.3 倾覆事故

8.4.4 坍塌应急措施

8.4.5 地下管线应急措施

8.4.6 交通事故

8.4.7 触电应急措施

8.4.8 中暑事故

8.4.9 火灾应急措施

8.5 应急物资准备

第9章 附件

9.1 附件1:施工进度横道图

9.2 附件2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验收签到表


1.3 地质概况

据据勘探报告,场地地层自上而下由人工处理水泥路面或沥青路面(Q4ml)、人工处理路基(Q4ml)、第四系全新统素填土(Q4ml)、冲洪积黄土状土(Q4al+pl)及圆砾(Q4al+pl)构成,各层土的野外特征分述如下:

①人工处理水泥路面或沥青路面(Q4ml):黑色或灰色,由沥青或水泥混凝土作面层的路面。层厚 0.15~0.20m,层底埋深 0.15~0.20m,层底标高 396.40~414.73m。

②人工处理路基(Q4ml):黄褐色,湿,可塑状态。由粘性土、白灰组成。层厚 0.35~1.00m,层底埋深 0.50~1.20m,层底标高 395.90~414.14m。

③素填土(Q4ml):黄褐色,湿,硬塑状态。以粘性土为主,局部可见植物根系,含少量白灰渣、结核、碎砖屑等。层厚 0.60~2.90m,层底埋深 1.20~3.60m,层底标高 395.00~412.98m。

④黄土状土(Q4al+pl):黄褐色,湿,硬塑状态。针状孔隙,含氧化铁,偶见蜗牛壳碎片。层厚4.90~18.20m,层底埋深7.50~20.00m,层底标高384.01~406.88m。

⑤圆砾(Q4al+pl):杂色,湿~饱和,中密状态。以花岗岩、石英岩为主,呈亚圆形,分选性差,一般粒径5-6cm,最大10cm,中粗砂及粘性土充填。颗粒组成为20~200mm 占21.3%,2.0~20mm 占43.8%,0.5~2.0mm 占12.7%,0.25~0.5mm 占10.0%,0.075 ~0.25mm占7.1%,<0.075mm占5.1%。该层未揭穿,揭露最大厚度9.30m。

1.4地下水

根据勘测报告,各勘探点中量测的稳定水位为10.40~17.10m,相应标高为386.20~390.34m,地下水属潜水类型,地下水水位变化较大,地下水水位年变幅可按2m考虑。地下水补给形式主要为泾河地下径流、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渗入补给,排泄方式以径流排泄、人工开采及蒸发消耗为主。

1.5 设计参数

1.6 现状管线调查

1.6.1  管线调查摸排

1、在施工准备阶段,根据住建局组织的管线交底会议了解的管线特征和情况,应走访当地群众和有关机构,核对管线分布图,了解是否还有其他管线, 并组织人员将各种管线的功能、平面位置、埋深、管线走向等管线特征绘制于施工平面图上,形成管线分布图,详细记录各管线的产权单位、联系人联系电话、意外处理措施,并会知参加施工的有关人员。

2.进场施工前,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的调查, 摸排,做好地下管线、文物的保护工作。

3、动工前,项目经理应组织工程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安全交底会,将各种管 线的详细情况对施工班组人员机械作业人员做详细说明, 并针对管线的保护措施进行交底。施工机械作业人员应服从工地管理人员的安排有责任向有关人员详细了解地下管线的情况。

4、施工准备阶段或该分项工程动工前,还应根据了解到的各种管线的特征结合本部分的施工范围进行。

(1)管线探测仪探测;

(2)人工开挖探坑,详细、彻底的印证和明确各种管线的特性特征,在管线分布图上进行标注,同时采取可行措施在施工现场予以标注明示。特别是在机械挖土前,必须将可能预见的在动工范围内的各种管线用人工挖坑探明,否则不得使用机械作业。沟槽开挖前必须做好原有管道(管线)得探测和迁移工作,进行所施工部位的管线调查。查清有无地下管线通过,先用管线探测仪进行探测, 对仪器探测出有管线的部位或根据调查资料显示可能有管线的位置再利用人工开挖 探槽进一步证明,槽坑应比沟槽深0. 5m。在开挖探槽时,由人工用铁楸开挖,以免损伤管线。如有异常需书面报告监理工程师,经处理方案批准后方可施工,以确保不损坏管线。

5.施工管理人员是现场管线保护的直接责任人。发生事故应按照有关规定及时_上报,同时应采取有力措施协助有关单位做好保护和抢救工作,防止发生人员伤亡和制止事故的扩大。事故的处理应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和公司《程序文件》的要求进行。

6、在已探明各种管线结构的上下、左右分别50cm、 50cm. 100cm. 100cm范围禁止采用机械作业。

7.积极配合业主、监理工程师和管线单位做好管线的迁移工作(如需迁移), .为其提供必要的服务。

8.凡违反上述规定而造成施工的,将按情况的轻重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9在开挖过程中,如发现管线及时报告管线有关部门,会同他们一起进行 管线迁改或管线县吊,不得自行处理。对- -些特种管线应保守秘密,不得泄漏。


3.3施工进度计划

根据我单位以往的施工经验,结合本工程的特点,甲方工期要求,我单位计划前期准备工作3天,顶管设备安装7天;管道机械顶进15m/天。施工计划具体见附件1:施工进度横道图。

第4章   施工工艺技术

4.1 施工部署

4.1.1   施工围挡

根据现场情况,机械顶管井平面围挡尺寸为长×宽=70×13m;两侧各留3.5m宽的机动车道;行人全部走西侧的人行道。

施工现场采取全封闭施工,施工围挡通透示例图所采用的材质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符合相关安全标准,施工围挡、厂棚制作与安装应符合相关规范标准,投入使用前组织参建各方验收,确保施工安全、交通安全,做好扬尘污染防治工作。


4.1.2  功能区划分

根据现场围挡尺寸以及施工方法,对施工区域合理进行功能区划分:

1、顶管期间机械顶管工作井划分为:土方堆放区、作业区及管材三部分。

顶管工作井平面场地布置

2、接收井划分为:土方堆放区、作业区三部分。

4.1.3   安全爬梯设置

1、施工楼梯

为了便于施工管理人员安全上下基坑,根据施工现场基坑平面尺寸,楼梯宽度0.75m、平台距底板3.5m,扶手采用φ45钢管焊接,高度1.2m,平台支撑采用180槽钢,踏步采用0.3厚压花钢板,踏步宽为0.26m,踏步高度0.18m。在工作井为平面布置如下图所示:(单位:m)

2、临时爬梯

在基坑开挖及支护阶段设置临时爬梯,爬梯总高12M,护围总高10m,高出地面1m,距离坑底3m,竖井与坑边采用50角钢连接,护围采用40扁铁制作,间隔1.2m防坠器搭在竖井拐角处,支架采用160工字钢。


4.1.4  变压器设置

顶管施工区段,根据顶管施工设备的功率及施工作业段划分,变压器容量及布置位置如下表所示:



4.2 顶管工艺选择

根据现场情况及管径大小,顶进长度,d1350mm、d1500mm、d1650mm、管道拟采用泥水平衡顶管施工;d1800mm、d2000mm、 d2400mm、d2800mm管道拟采用土压平衡顶管施工。

4.2.1  顶管工艺的适用性

在现场顶距较长时,适合采用机械顶管,在顶进距离较短时,适合采用人工顶管。

1、土压平衡顶管

现场场地满足要求,顶距长,设计管径在d2000mm以上;一般采用土压平衡顶管;土压平衡顶管用水量较小,顶管出来的土方可以及时外运;土压平衡顶管适用于黄土层、砂层、粉土层、粘土层。土压平衡顶管占地大(顶管工作井占地约50×15m),现场需要有足够的堆土区(外运不及时)。大型设备多。

2、泥水平衡顶管

现场场地满足要求,顶距长,顶管供水充足的情况下,采用泥水平衡顶管,泥水平衡顶管适用于各种地层、各种管径。泥水平衡顶管占地大(顶管工作井占地约50×15m);现场需有泥浆处理池场地,大型设备多。

泥水平衡顶管的现场泥水较多,文明施工难度较大。

4.3 设备安装

4.3.1  主要设备

1)d1350mm、d1500mm、d1650mm、d1800mm泥水平衡顶管机;d2000mm、d2400mm、d2800mm土压平衡顶管机。

2)31.5Mpa的主顶泵站,功率30KW;主顶均配备3000KN液压千斤顶。

2)注浆泵采用单轴双缸注浆泵;注浆压力2.5Mpa,功率11KW。现场采用双筒拌浆筒,以满足润滑浆液的够拌和和不间歇使用。

3)现场采用水准仪及经纬仪进行测量控制;现场使用的测量仪器符合要求。

4)现场根据实际情况,场地条件良好,采用25T、75T吊车进行渣土及管材的吊运。

4.3.2  高程、中线放样

1)、联系甲方,获得高程及中线数据,测量出进洞口与出洞口的实际高程、中线及井段距离。

2)、利用经纬仪(不通视的情况下采用全站仪),将实际洞口中线引测至工作井两侧混凝土护壁上,用钢钉标记,加以保护。

3)、利用水准仪将高程控制点引测至工作井内,在与管道轴线平行的两侧混凝土护壁上各引测一个水准点,以便相互校核;水准点的高低可根据工作井内情况采用流水平或管中心高程。

4.3.3   导轨安装

1)导轨采用型钢制作;根据预留洞口与底板的距离,现场调整导轨的高度。

2)导轨的安装允许偏差为:轴线3mm,顶面高程为0~+3mm,两轨间距为±2mm。

3)导轨固定在底板上,前端顶到洞口下侧;防止导轨向前移动。

4)导轨定位必须稳固、正确,在顶进中承受各种负荷时不位移、不变形、不沉降。导轨安装符合下列规定:

①两导轨应顺直、平行、等高,其纵坡应与管道设计坡度一致;

②安装后的导轨牢固,不得在使用中产生位移,并经常检查校核。

4.3.4   顶力估算

根据《给水排水工程顶管技术规程》CECS246-2008,顶进顶力计算如下:

。。 。。。。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