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建规》5.5.2要求,相邻两个安全出口或疏散门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简称“5m间距”),实际应用中,存在不少争议和误区! 疏散门、安全出口均属于疏散出口,控制疏散门和安全出口的设置间距(不小于 5m),目的是使疏散出口均匀分散设置在建筑平面的不同方位,确保人员在火灾时能有多个不同方向的疏散路线。 理解“5米间距”的实质和目的,可以有效规避设计中的误区! 本文共6大要点,文末附争议探讨:
依《建规》5.5.2要求,相邻两个安全出口或疏散门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简称“5m间距”),实际应用中,存在不少争议和误区!
疏散门、安全出口均属于疏散出口,控制疏散门和安全出口的设置间距(不小于 5m),目的是使疏散出口均匀分散设置在建筑平面的不同方位,确保人员在火灾时能有多个不同方向的疏散路线。
理解“5米间距”的实质和目的,可以有效规避设计中的误区!
本文共6大要点,文末附争议探讨:
1 “5m间距”的适应范围;
2 “5m间距”的目的;
3 “5m间距”的合理运用;
4“5m间距”的计算方式;
5 “5m间距”的计算误区;
6 规范争议:
安全出口外侧,是否要控制5米间距?
当设置2个以上疏散门,遵行怎样原则?
一、《建规》要求:
为方便理解,本文将“相邻两个疏散门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的要求,简称为“5m间距”。
二、“5m间距”的适应范围:
本条文要求,主要是针对以下二种情况:
(图示1)
(图示2)
三、“5m间距”的实质及目的:
疏散门、安全出口均属于疏散出口,控制疏散门和安全出口的设置间距,目的是使疏散出口均匀分散设置在建筑平面的不同方位,确保人员在火灾时能有多个不同方向的疏散路线。
如果两个疏散出口之间距离太近,集中向同一方向疏散,实质上只能起到1个疏散出口的作用。
四、“5m间距”的合理运用:
5m间距仅是基本要求,是实现双向疏散的基本条件,实际应用中,需酌情采取更合理的保障措施!
理解了5米间距的实质和目的,就需要根据房间功能和实际布局情况,采取更合理的疏散布局措施,以确保安全疏散的有效性。
1、在一些人员密集场所或布局比较特殊的场所,不仅仅要满足5米间距要求,同时应考虑疏散夹角的要求,比如:同一房间最近2个疏散出口与室内最远点的夹角不应小于45°。(图示5)
在5.5.17的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营业厅中,均有关于室内最远点(或任意点)与两个疏散门的连线夹角不小于45°的要求。(详见规范图示5.5.17)
2 、5m间距仅是基本要求,是实现双向疏散的基本条件。
五、“5m间距”的计算方式:
1、对于房间内的疏散出口(疏散门),通常是指两个出口的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参图示1、图示2。
六、“5m间距”的计算误区:
理解了5米间距的实质和目的,可以有效规避设计中的误区。
比如,某安全出口(疏散门)带有仅供自身使用的短走道,在计算相邻两个安全出口(疏散门)的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时,应延伸至公共走道出口位置。
(图示8)
判断原则:在计算相邻两个安全出口(疏散门)的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时,如安全出口(疏散门)带有仅供自身使用的短走道,则应延伸至公共走道出口位置。
七、规范争议:
1、疏散门和安全出口的出口外侧,是否要控制5米间距?
通常情况下,5米间距的原则是“对内不对外”,出口外侧应尽量分散,但一般不受严格的距离限制。
2、对于设置2个以上疏散门的房间,是否需要“相邻两个疏散门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
控制房间疏散门的设置间距,目的是使人员在火灾时能有多个不同方向的疏散路线,对于需要2个以上疏散门的房间,应保证“相邻两个疏散门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对于已经满足房间疏散要求,因使用功能需求而增设的连通门,不作严格要求。
内容源于网络,旨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资料推荐:
【规范解析】房间疏散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楼梯的总净宽度正确计算方法
https://bbs.co188.com/thread-9381958-1-1.html
知识点:安全出口(疏散门) “5m间距”概念、误区、应用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