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势赋形:江苏省园艺博览会博览园
老坛杉菜
2022年11月21日 13:34:59
只看楼主

以“锦绣江苏·生态慧谷”为主题的第十一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已于2021年4月16日在南   京江宁汤山盛大开幕。 本届园博   会选址在南京江宁开山采石的宕口和水泥厂旧址,占地面积约3.45平方公里。 园博园建设修复了城市曾经


以“锦绣江苏·生态慧谷”为主题的第十一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已于2021年4月16日在南   京江宁汤山盛大开幕。


本届园博   会选址在南京江宁开山采石的宕口和水泥厂旧址,占地面积约3.45平方公里。

园博园建设修复了城市曾经   的生态伤疤,通过对江苏各地经典名园的当代创新表达,对工业遗产的当代活化利用,实现了生态修复基础上的文化传承创新,生动演绎了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的精彩蝶变,呈现了别样的园博精彩。



01  
再生的花园:江苏省园博园主展馆片区设计

本届园博会主展馆的功能除了展厅、游客中心,还包括商业、餐饮办公、度假酒店等,室一组功能高度复合的多样化公共建筑群。


场地的选址是一处工业遗址,建筑师最初勘探的场地是是坐落于典型的山地环境之上的一片废墟。

虽不具有太高的艺术价值,却不乏一些具有独特美感和时代符号的建筑物,这也给场地带来了独特的场所感,成为建筑师后期“操刀”的启发。


在场地的总体规划方面,引入4m*4m*4m的网格体系作为轴网,既对场地原有建筑的尺度和模数向协调,又消解了新建筑的巨大体量感。

中国建筑   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本土设计研究中心

由此, 新旧建筑形成一种隐性的图底关系,新建筑是“图”,旧建筑为“底”, 新建筑在保留旧建筑理性、高效的布局方式的基础上,为场地注入了灵活和错落的当代韵律。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本土设计研究中心

对于结构体系的处理,建筑师在功能体量的外围,将抽象的三维网格体系物质化——灰绿色的70mm截面方钢,沿着三维网格组成销接的格构系统。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本土设计研究中心

格构系统附着在主体之外一个跨度的进深,在空间上,成为室内外空间之间的灰色过渡;在界面上,消解了明确的二维立面;在功能上,承载了阳台、绿植、雨篷、外廊等次级构件和附属功能。

侯博文 摄影  

立面处理也是营造新旧建筑联系的重要手段。建筑师认为,建筑遗产价值的体现不应该是不计代价的维持原状,而是应该在留存核心信息的基础上使其得以再生。

侯博文 摄影

基于这个理念,建筑师对于立面原有的风雨侵蚀或者污浊霉变的痕迹进行了选择性铲除,避免了其剥落的弊端。

同时经过大量的现场实验确定了新砂浆的质感和颜色,由人工进行自然笔触的手工抹灰。如此,既保留原有岁月质感,又增加新的建筑肌理。

原成品库在设计中被作为办公区,并注入新的建筑语汇。新办公区演绎了原成品库连续起伏的双坡屋顶,自然地跨越了南北高差,使办公建筑依附自然地形,获得了多层变化的室内空间。


大片的开敞办公空间,通过纤细通透的玻璃幕墙围合,为办公区引入周边的园林景观,成组分布的方形内院加强了室内的自然采光和通风。折屋面上金属预制装配式种植槽,是设计师在建筑上尝试植物参与建构的一个实验。

侯博文 摄影



02  
因地构巧:江苏省园博园城市展园

在城市展园中,共规划和设计了13个园林,分别从一个侧面反映南京、镇江、江苏、徐州等十三个城市的历史与地理、建筑与技艺、艺术与文化、风土与民情等,被称为“城市展园”。


该展园是园博园的核心展示空间,是会展主题的主要承载内容。通过这个主题,展现复归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精神追求。


规划从“寻找消失的园林记忆”角度切入,希望通过对江苏各地名园的文史记载和园林文献的发掘结合艺术加工和创新解读,创造性地再现经典,在传承中创新。

以苏州园为例,其东南原为采矿形成的大坑,经治理成为湖泊,成为苏州园中的活水来源。


苏州园选取沧浪亭为创作源头。“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代表了高洁立世的处事境界,成为造园的绝佳立意。


园中的建筑整体采用宋式风格建造。院内建筑根据重要性分为三个等级:

第一级是作为点睛之笔的沧浪亭与看山楼,采用了斗栱;第二级作为入口的姑苏台、平江居以及园内主路正对的瑶华界,为主要的门厅和厅堂;其余建筑为第三级,参照宋画中的居舍样式。


园中地形起伏,山水交融,为沧浪古景的营造提供了极佳的自然环境。

设计将湖水引入园内,在外水和内水之间营造曲折起伏的复廊。向外侧可观湖面和溪水,向内侧则是层叠的山水楼阁,令人目不暇接。


北侧则借助山势营造楼阁,以两层高的看山楼为核心,成为游人驻足远望和停留休憩的场所。




03
江苏省园博园地质科普区

江苏园博园珍宝博物馆(以下简称珍宝馆)位于江苏园博园园区最北侧,功能为传统和民间艺术及工艺品展示,建筑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5500平方米。

东立面

环境中的西南角

处理建筑与场地的关系,是设计思考的开始。   面对地形及设计条件的挑战,建筑师采用了“重”的策略,将建筑沉入场地,与大地相融。     在建筑成为土地的片段的同时,折叠形成了丰富的屋顶/地面形态。

自由折线将屋面/地面从东到西划分成高低不同又相互嵌套的三个部分,东西两端微微抬起,人行步道从不同的方向楔入起翘的体量;中部的之字形自然衔接入口广场和屋顶花园。

屋顶观景台

建筑和场地联系体现在快和慢二种“被看”的关系之中,从北侧京沪线快速穿梭的高铁上鸟瞰,蜿蜒的锈红色折墙、深浅变幻的光影、线性排布的绿植,是大地画布上的自然笔触,建筑的第五立面自由开放,向天空打开。

折叠的屋面

珍宝馆的体量近乎完整长方,仅在东北和西南两处切角内凹,形成切角的两个体量高低错叠,消解了大体量的压迫感,使得近距离的观看更加细腻。

设计对于“场地建造”的呈现是立体的,从高点、近点、远点等不同视角建立空间和大地的“联姻”关系,建筑在充分表达自身特点的基础上与场地自然融合。  

西南角

人类对于场地的认知是动态的,位置移动带来景色变换,漫无目的游走并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精心设计的片段组合在一起构成的空间序列,才能刻下人对于场地的记忆。

珍宝馆有内和外两条动线,对内是观赏展品的参观动线,对外是漫步屋顶平台的游览动线,两条动线共同构成连续的莫比乌斯圈。

主入口

空间序列从深邃的门洞开始,缓慢步入明亮的前院,前院是展厅的序曲,空间经过一系列起承转合,到达展厅主入口。

门厅一侧向上折曲的墙面和隐约可见的台阶暗示着一条通往屋顶的路径,进入门厅的人流和参观完成从屋顶花园返回的人流在这里发生的交汇,预示着一段连续的被设计的路径的开始,至此,“进入”才真正完成。

折叠的立面

内环参观流线在经过首层门厅及展厅后,通过大台阶到达地下一层主展厅区域,参观完主展厅经由东侧直跑楼梯回到门厅。

外环流线始于地下层西南角的景观台阶,向西至首层庭院,再折返向东拾阶而上到达首层屋面,通过折墙引导游览屋顶花园,最终回到入口门厅前院。

漫游路径的设定使得参观者自然跟随空间的引导,漫步并体验建筑上下、内外之间的空间转换、感受园博园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屋顶休息架构

园博园区域岩层以黄白、青白为主,辅以暗紫和灰红。园博园1号入口“天堑”处保留了岩层原始断面,那种经过历史沉积留下的红不张扬、不耀眼、却充满力量。

广场休憩台阶

园博园区域前身是采石矿坑和工业厂房,工业遗存是这块场地的独特记忆,地质岩层和工业遗存二元性,期待建筑被赋予一种独特的材质,表现场地的时间性。

耐候钢板形成珍宝馆的外立面质感,融合了岩层和后工业的的红:色泽上类似岩层的锈迹红褐色,在质感上有着工业化的硬冷和粗粝。

游客服务中心局部

耐候钢板的使用使得 “现在”的珍宝馆,有了“之前”的记忆和未来融合自然的生长性。   其内侧,面向内院采用整面金属格架,格架下方的藤蔓正悄然萌发、攀爬,展现蓬勃的活力和旺盛的生命力,不久之后,绿色藤蔓将充满整个内院。

过去   ,人们在这里开石开矿生产,矿坑宕口是大地的伤疤;
现今   ,我们重新审视这块土地的建设和发展,生态修复绿色发展成为可持续进步的重要议题;
未来   ,锈钢板会跟随时间与环境相融,绿色的藤曼会爬满每一寸格架,珍宝馆终将和大地融为一体。地质折叠成就山水,空间折叠造就序列,时间折叠修复自然。

参考文章
1. 第11届江苏省园博园主展馆片区设计 /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本土设计研究中心-宙书网 
2.   Treasure Pavilion of Jiangsu Garden Expo Park by AZL Architects - 谷德设计网 (gooood.cn)

编辑   夏嘉骥
责编   柯思思


 

免费打赏
lijiawei411
2022年11月22日 10:03:18
2楼

园博园建设修复了城市曾经   的生态伤疤,通过对江苏各地经典名园的当代创新表达,对工业遗产的当代活化利用,实现了生态修复基础上的文化传承创新,生动演绎了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的精彩蝶变,呈现了别样的园博精彩。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