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养护的重要性 混凝土养护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混凝土材料微观特性,早期养护得当,后期混凝土密实度高,总空隙率低,毛细孔含量减少,所以合理养护会明显提高混凝土早期性能,如强度、抗渗透性能。温度、湿度、养护时间等是混凝土材料养护过程中主要的控制参数,充足的水分、适当的温度和必须的养护时间是实现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保障。 混凝土结构所产生的裂缝大多是由于变形作用引起的,造成变形作用的主要原因是湿度、温度以及不均匀沉降等,其中湿度和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占主要部分。
(一)养护的重要性
混凝土养护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混凝土材料微观特性,早期养护得当,后期混凝土密实度高,总空隙率低,毛细孔含量减少,所以合理养护会明显提高混凝土早期性能,如强度、抗渗透性能。温度、湿度、养护时间等是混凝土材料养护过程中主要的控制参数,充足的水分、适当的温度和必须的养护时间是实现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保障。
混凝土结构所产生的裂缝大多是由于变形作用引起的,造成变形作用的主要原因是湿度、温度以及不均匀沉降等,其中湿度和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占主要部分。
新浇筑的混凝土水分的迁移活动会使混凝土中含有大量的毛细孔,产生的“湿度变形”对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有重要作用。在混凝土内部水分蒸发会引起干缩变形,内部水分充足时会引起湿胀变形,即“干缩湿胀”。混凝土内部湿度分布不均匀的时候,内部湿度变化引起混凝土体积的变化,相对湿度减小,混凝土会收缩,反之会膨胀,混凝土内部和表面的湿度差异所致的不协调变形会导致应力的产生。混凝土湿度越大,内部湿度与环境湿度差值越小,混凝土产生的干缩应力就越小,反之就越大,当拉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开裂产生裂缝。
混凝土表面温度突然下降,而内部温度下降幅度较小,导致混凝土内外温差变大,温度应力相应增大,当产生的温度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混凝土表面温度降低过快会导致混凝土内部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大于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因此,在养护过程中既要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又要防止温度降低过快。在混凝土拆模后,若环境温度变化剧烈,应采取措施进行适当的保温隔热,避免产生过大的温差应力,引起混凝土开裂。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内部温度及混凝土表面温度环与环境温度的温差不宜大于20℃。采用喷洒水养护时,养护水温度不等低于混凝土表面温度15℃。
混凝土浇捣后,之所以能逐渐凝结硬化,主要是因为水泥水化作用的结果,而水化作用则需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因此为了保证混凝土有适宜的硬化条件,使其强度不断增长,必须对混凝土进行养护。
对已浇筑完毕的混凝土,应在混凝土终凝前(通常为混凝土浇筑完毕后8~12h内),开始进行自然养护。
但是,《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又规定:防水混凝土终凝后应立即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
普通混凝土在终凝前养护,防水混凝土却在终凝后养护。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防水混凝土水化反应之后会形成一层憎水膜,正是靠这层憎水膜才起到防水阻水的作用。所以必须等防水混凝土水化反应完全之后,再去洒水养护,这样就不会破坏这层憎水膜,确保防水混凝土起到防水的作用。
对于防水混凝土有一点必须注意:终凝后应立即养护。因为如果养护不及时,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将迅速蒸发,使水泥水化不完全。而水分蒸发会造成毛细管网彼此连通,形成渗水通道,同时混凝土收缩增大,出现龟裂,抗渗性急剧下降,甚至完全丧失抗渗能力。
附
混凝土养护时间总结
(1)对已浇筑的混凝土,应在混凝土终凝前(通常为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8~12h内)开始自然养护。
(2)混凝土试件标准养护龄期为28d,检测其抗压强度。
(3)混凝土浇筑完毕:① 12h内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② 浇水养护的时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硅水泥、矿渣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不得少于14d。
(4)整体面层施工后,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d,抗压强度达到5MPa后方准上人行走。
终凝后应立即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
(1)应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12h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进行保湿养护。
(2)后浇带至少保留28d,并保持至少15d的湿润养护。
(3)后浇带的防水施工:① 两侧混凝土龄期应达到42d;② 养护时间不少于28d。
(1)大体积混凝土,保湿养护的持续时间不得少于14d。
(2)大体积混凝土:当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当采用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1d;防水混凝土终凝后,应立即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
(1)喷射混凝土终凝后2h后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
(2)气温低于5℃时,不得喷水养护。
内容源于网络,仅作分享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资料推荐:
一种评定高性能混凝土养护效果的新方法
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管理决策与优化
知识点:混凝土养护的重要性及养护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