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分享··· ···地形处理-坡道+台阶 ··· 1.相互脱离 一般是因为两个高差之间不能直接直线放无障碍坡道,而把坡道设置在台阶旁边斜线放坡,或者之字形放坡。这种模式通常是基于该高差区域有比较宽敞的空间来设置无障碍通道。它包括下列可能性:
···本期分享···
···地形处理-坡道+台阶 ···
1.相互脱离
一般是因为两个高差之间不能直接直线放无障碍坡道,而把坡道设置在台阶旁边斜线放坡,或者之字形放坡。这种模式通常是基于该高差区域有比较宽敞的空间来设置无障碍通道。它包括下列可能性:
1.1完全脱离
● (常用于空间范围较为宽敞的区域或者坡面是交大的观赏面)
● 台阶与坡道完全脱离,在台阶和坡道当中会形成较大的宽敞区域,一般是大面积的坡地绿化,也可能是水或其他;同时也可以使植物的软质景观和台阶的硬质景观融合在一起。
1.2 之字交接——通过为主
● 台阶与坡道之字形交接,并作为通过性无障碍通道为主,必要时仅在转折处设置简单座凳。
● 利用“之”字型的坡道可以有效地解决高差较大而场地不足的问题,同时“之”字型的坡道也是一种连续性坡道,可以满足滑板运动者和爱好者的需求。
● (蓝色区域多设计为花池和草台,便于在步行的过程中进行观赏)
1.3 之字交接——阶梯广场
● 如果场地本身面向有价值的景观资源,或者同时作为某一景观节点空间,可依据高差细分设计足够的休闲设施,阶梯广场是不错的选择。
● (一层步行台阶高0.15m,可坐人的台阶0.45m)
2.相邻并列
这种模式一般台阶踏面会比较宽,而坡道满足或勉强符合步行坡度要求。对其处理的主要不同在与两者相邻的边界处的不同设计。它包括下列可能性:
2.1直接粗暴式
● 这种是台阶与坡道侧面直接交接碰触的方式,如果斜线与角点对齐的比较好也能成为一个简单直接的解决办法,甚至成为趣味游戏场所。不过由于不够优雅一般不会在住宅或商业空间用这种方式。
● (一般出现在建筑物的入口处)
● 台阶和坡道分离的情况下,可以在适当的位置去增加防护栏,投影可以增加竖向的设计
2.2拐角斜切
● 第一种方式的变形,可以看作是两边放的坡道斜切了台阶,台阶剩余部分可以成为看台、跌水或者草台。滨水、公园空间中经常用到。
2.3斜面交错式
● 这种方式是在坡道侧面拉出一个斜面,刚好与踢踏面的对角线重合,是一种稍显优雅的处理方式。
2.4元素分隔式
● 加入一个新元素成为两者的过渡,这种过渡一般是矮墙,也可以是绿化、栏杆或其他。
2.5相互侵蚀
● 有别于前面几种都是台阶向坡道的侧面交接,这种方式则是台阶收到坡面上,形成相互侵蚀的效果,常常出现在有坡度的城市道路与相邻广场的高差过渡中。
3.包含模式
坡道包含于台阶区域之中,通过对台阶的切割、变形或推拉得到“衍生的坡道”,在高差比较大而周边有没有足够单独设立无障碍坡道的情况下常常采用这种方式。
3.1台阶进退——端头同面
● 要在台阶上做坡道,最简单的方式是将台阶在坡道设置点做进退处理,形成的错缝就成为了无障碍坡道。
● 这里,台阶与坡道的交接出会有几种可能性做法。 第一种是台阶端头处用单独模块以斜面与坡道同面。
● ( 在没有足够的场地做坡道的情况下,运用相互侵蚀的手法能够有效的节约场地 )
▲图片源于网络
3.2台阶进退——端头不同面
● 台阶端头处直接延伸出来形成渐退的台阶,这种收头可以看作坡道边界的强调,但坡道要足够宽否则容易绊倒。
3.3台阶进退——取消端头
● 弱化台阶的端头,坡道则以相同规格的模块倾斜错开铺设,或两者用相同材料,是一种融合度很高的方式。 (这种形式安全系数不高,容易滑落)
3.4台阶进退——强调坡道
● 拉直坡道两条边,并以三角形石材收掉交接处的锯齿空间。
(通过强调坡面的铺装,来弱化削平的台阶部分,让通行者视觉上沿直线进行行走,不会发生摔倒)
3.5完整台阶的斜线切割
● 这种方式能保持台阶的完整性,不作进退处理,斜坡直接切割台阶。
3.6踏面单向拉斜面
● 除了另外增设斜向坡道,也可以直接在台阶台面上拉连续斜面形成坡道,但这种方式的坡道连续性较差。
● 还有一种方式是在踏面上向两边拉斜面,具体可以变换斜面的长短、疏密形成富于变化的造型。
4.高差处理节点参考
5.实际项目参考
●5.1芝加哥濱河步道Chicago RiverwalkSASAKI
▲图片源于网络
●5.2其他参考
▲图片源于网络
▲图片源于网络
▲图片源于网络
▲图片源于网络
▲图片源于网络
▲图片源于网络
▲图片源于网络
注:图中实景照片/项目图纸均来源于网络,侵权删除。
图中手绘作品由园林景观设计小站/小威写生绘制,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