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BIM技术 \ 道桥BIM应用 \ BIM的本质及工程实践认知

BIM的本质及工程实践认知

发布于:2022-12-14 09:36:14 来自:BIM技术/道桥BIM应用 [复制转发]





BIM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及显著的进展,但在技术、经济、组织、环境、人才等方面存在不少突出的问题,导致BIM无法发挥应有的价值,其根源是错误的思想及不科学的实践方法。当前关于BIM的研究内容较多,但缺少工程哲学研究的视角。因此,本文从工程哲学的角度,结合BIM实践的经验,从多个层面分析BIM发展存在的问题,深入研究BIM的本质及其基本功能,提出基于矛盾分析等观点的BIM实践认知



BIM发展存在的问题


 
BIM技术在我国历经了十几年的发展,势头迅猛、进展显著,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等结合英国NBS划分的BIM应用层级,认为我国的BIM技术正处在从1级向2级过渡的阶段,部分项目已经达到2级水平。 《中国BIM应用价值研究报告》也指出: BIM 的理念和价值在我国工程建设行业已经基本得到共识。 但BIM的发展还存在不少严重的问题,尤其是施工企业项目BIM技术应用问题更加突          


技术层面
   
以BIM软件产品为例,在建筑工程上的应用仍高度依赖国外BIM软件,尤其是大型基础性的绘图软件、结构分析计算软件、办公软件等,如Bentley、Project、Midas等,但国外软件产品在构件元素的本土化上做得不够,缺乏本地化构件标准,且3D建模软件效率不高,BIM模型的规范检查尚缺失,从三维模型生成的平面、剖面图尚不能完全符合施工图设计表达要求,生成的统计报表等表单样式亦不符合现有设计标准;国内软件开发商多以追求短期利润为目标,对产品的标准性、广泛适用性并不关心,以迎合BIM用户的浅层需求为目的;产品开发力量不集中,开发时间不足,开发人员缺乏,开发能力、BIM相关算法及深度不能满足要求。各个BIM系统技术的开发相对分散 且缺少足够的工程项目实践检验,各类软件之间的信息不能实现高效地交换和共享,互操作性差,软件过于复杂,制约BIM技术价值的体现。正是由于BIM技术层面的不足,导致数据大量重复录入,软件开发与工程实际脱节,给项目专业技术人员增加了沉重的负担          
   

   
经济层面    

不少企业的高层领导不太了解BIM的价值,认为投入大、产出小、不明晰,离真正应用还很远,在BIM发展方面不愿有真正的投入 ,由于资金链无法发挥真正牵引的作用,创新链、成果转化链、市场经营链也就无法完全到位,从根本上制约了BIM的发展。 王广斌等根据国际上BIM案例,分析了BIM实践中的应用方受益情况,并根据国情,指出经济效益情况明显影响各方参与BIM应用的热情。 耿跃龙经过研究,认为中国当前建筑企业应用BIM的各种投 低于产生的收益,利润存在问题。 李祥伟等指出: “3D设计的收益和成本没有被良好地评估或没被市场所认可”。 M.Darius和 P.Vladimir在 2013年第十一届国际会议“现代建筑材料、结构和技术”上,对BIM实践中的障碍进行了深入地阐述,强调经济性问题必须引起重视。


   
组织方面    
刘景矿等指出BIM专业团队的缺乏和组织结构的不完整是影响行业内应用BIM技术的主要因素,如软件开发队伍、需求分析队伍、实验队伍存在组织资源不足、协同不充分等问题。在施工、运维阶段中BIM统筹管理和综合应用模式的缺失也是制约BIM发 展的另一重要影响因素,导致BIM的应用以单个参与方为主,各参与方协作水平低,从业主、设计单位到施工单位对模型的信息共享度低,项目参与者实施BIM的积极性不高等。传统工作模式限制BIM技术的应用,使BIM操作人员疲于应付旧的业务流程,增加 了员工抵触心理,更深层的是BIM是一种复杂的协同手段,它必须建立在组织更复杂的专业分工的基础上,也就是说没有更细致的分工,也就没有更复杂的协同需求,BIM也就没有了应用的基础          


环境方面    
虽然标准建设(特别是铁路BIM联盟的标准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目前国内仍缺乏系统化的、行之有效的全套BIM标准,这些标准包括数据交换标准、BIM应用能力评估准则、规范BIM项目实施流程等。现有建筑行业体制、国内标准、规范的差异也较大。IFC本身还不成熟,同时,IFC并不能很好地被各主流建筑软件支持,这两个问题导致了大部分软件还无法利用通用语言无损交流。现阶段的BIM技术标准还不能够完美实现信息数据的交换,现有BIM软件还不能实现对BIM技术标准的完美支持。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没有强大的国产软件支撑,标准将是服务国外软件推广应用的工具          

   
合同法不完善,导致BIM软件平台的使用与管理权限、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BIM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与工程档案归档等问题没有明确的界定。因此朱佳佳认为,中国的BIM应用模式容易产生所有权的纠纷,BIM缺乏共同工作的平台,系统配置负荷太大导致执行效率低,需要引进更强大平台          

   
人才方面    
BIM技术的应用离不开大量熟练使用BIM软件的各类人才,其比例起码要达到多数以上。但应宇垦等指出,建筑业严重缺乏BIM的各类专业人才,在开发、应用BIM技术、专业人员培训和BIM人才引进方面还有大量问题要去解决。髙鬆等还认为很多设 计院里的有经验的老设计师不愿意去学习复杂的新的软件,也阻碍了国内BIM的实施。高経等所指的学习上的不情愿,不仅在设计院存在,在施工单位、建设单位的老技术员、非技术类员工、行政领导等群体也是广泛存在。          


BIM发展存在以上问题,错误的思想是源头,集中表现为不真正理解BIM的本质及功能。如把BIM的管理功能虚化,把BIM简单等同于建模,等同于绘制更复杂的图,把全员参与的管理工作等同于技术员的技术工作,把BIM的协同价值、信息共享的价值等同于好看的动画,进而用图形功能的外在掩盖了算法功能的实质。因此要解决以上问题,必须要准确认知BIM的本质、BIM的功能(价值),并且掌握推动BIM实践的基本方法。    
   

BIM的本质


 
   
克劳斯说:“信息是物质与意识的中介”,这可理解为,信息是意识对客观世界加工的产物,输入端为客观世界,意识是类似黑匣子的处理器,输出端为信息世界。刘长林在文中也指出:“从信息的角度观察世界,世界可以分为原型世界和信息世界这样两个 巨大的层次,显然原型世界指的就是客观的世界,是现实的世界,信息世界是虚拟的世界。这个信息世界可用英文BIW表示,即Building Information World。    


辩证唯物主义指出,物质是以系统的形式存在,信息世界作为一个客观存在,内部各组成成分亦不是孤立的、松散的、无关联的存在,也是以系统的形式出现,可用BIS表示,即Building Information System。按照事理-物理-人理机制,BIS可以按三个维度进行划分,维度一,物理系统,这个物理系统是狭义的,它以人工结构物为中心,同时包括自然环境(地形、地貌、地质、水文)、生产资料(原材料、部品)、生产生活设施(台座、模具、周转料等),主要反映人工结构物从原材 料、半成品到成品的活动过程。维度二,事理系统,以事的活动为中心,以规章制度、清单、工艺、工法、流程等形式反映,如进度、质量、技术等管理事项,生产信息、生产方法及生产资金均可归于这个维度。维度三,人理系统,包括人与生产的工具,以人的活动为中心,以组织、职责、岗位、任务、权限、流程来反映。    

   
按以上三个维度,可以开发三类形式的软件产品。第一类,以“人”的活动为主线开发产品,这个“人”是个体主体,也可以是集体主体。其通用形式为以某个 体或某主体为核心载体,加载“物”与“事”,显然这类产品适用于办公系统管理(OA)、任务安排管理、生产指挥调度管理、人力资源管理(ERP)等等。第二类,以“事”的活动为主线开发产品。其通用形式为列出事项流程,以事为核心载体,加载需要参与的各种“人”与关联的“物”,这类产品适用于各种专业管理的软件,如安全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技术管理等。以上两类产品的优点是:对软件操作能力要求不高,无需建立复杂的三维模型,但可视性差,操作不方便,关键是算法开发能力不强,多维度信息承载比较麻烦。第三类,以“物”的活动为主线开发产品。其通用形式为先建模(绘制三维图形),在模型上加载各种信息。优点是:可视化;人机互动强;有利于开发算法;有利于加载信息。此类产品可以定义为BIM,但如果没有足够的算法,只能称之为建筑信息地图,这个M指的是Map,它只是发挥了易检索、易加载的特点。    

   
什么才是工程实践活动需要的BIM,它的本质是什么,关键是对Modeling(模型)的理解,不能狭义地理解为几何(三维空间)模型,而应该是数学物理模型,即根据研究对象所观察到的现象及实践经验,归纳成的一套反映内部数量关系的数学公式、逻辑准则和具体算法。因此BIM的本质为:以三维空间模型为载体的数学物理模型化的信息系统——系统的各个部分内部、各部分之间有数学关系的存在(空间、时间、属性等之间存在广泛的数学关系)。因此,任何类别软件产品不能改变或扭曲客观真实世界,只是描述客观世界角度的差异和适合用途的差异;B1M产品的应用范围与结构复杂程度没有关联,当然复杂结构,更能发挥可视化的优势;BIM产品开发的核心是算法;信息以系统的形式存在,需要多维度描述,如何解决多维度描述交叉、重复的问题,是解决数据重复录入及使用效率的关键。    

BIM的功能


 
BIM产品应该具备以下的功能,或者说所有的信息化软件产品都应该具备。    


映射功能    
我国信息学家钟义信教授对信息进行了哲学层面的定义“幻:信息是事物存在方式或运动方式,以及这种方式(状态)的直接或间接表述。因此BIM基础性功能就是要准确映射客观世界,也就是全面客观反映工程实践活动,或者说数据失真,信息系统将失去存在的意义。    


为准确、快速、低能耗地采集消息,需强化数据的代表性,将宏观数据与微观数据、定性与定量数据有机结合,以最小的数据采集量满足真实映射、建立逻辑及驱动客观世界的要求;提升数据采集技术,如智能模糊采集技术,高速捕获、发现数据的技术等;正视行为人的主观意图,在保证数据真实性的前提下,建立数据管理的可行措施。    

   
规律功能    
列宁说:“规律是现象中持久的东西说明客观世界不是杂乱无章的,还是具有规律性。所以信息世界作为客观世界的映射体,它不仅以普遍联系的系统形式存在,而且是有规律的存在。众所周知,科学的本质是发现,即发现客观世界的规律,实践是人类按规律有目的的活动,它是真理检验的标准,验证规律的正确性。所以信息系统的本质功能就是要发现规律,用数学家的语言说就是建立函数关系或数学模型,用程 序员的语言说就是开发算法          

   
客观世界存在各种各样的规律,有不同的划分方式,如把规律划分为因果律、随机律两类。为引出BIM产品需要开发什么样算法,借鉴这个划分方式,先引入几个概念。确定性现象,指事前可预言的现象,即在准确地重复某些条件下,它的结果总是肯定的。而因果律是指所有事物之间最重要、最直接(可以间接)的关系。表示任何一种现象或事物都必然有其原因,或者说同样的因,必有同样的果。因此因果律是关于确定性现象的规律,也可称之为确定性规律。    


随机现象指事前不可预言的现象,即在相同条件下重复进行试验,每次结果未必相同,或知道事物过去的状况,但未来的发展却不能完全肯定。 随机是指无数随机运动的结果产生有规律的现象,随机律是关于随机现象的规律。 显然随机律只适用于有统计学意义的随机,还不适用于没有统计学意义的随机(偶然)。 模糊现象指事物本身的含义不确定的现象,研究此类现象的数学工具是模糊学。 关联现象没有专门的定 义,相关的概念有关联效应(linkage effect)、关联关系。 关联效应是德国发展经济学家赫希曼提 的概念,他在《经济发展战略》中将关联效应定义为: 某一产业投 入产出关系的变动,对其他产业投入产 水平的影响和波及。 关联关系是一种拥有的关系,它使一个类知道另一个类的属性和方法,或者由于某些事件的发生而引起另外一些事件的发生。    

   
随机现象与模糊现象、关联效应相同的都是不确定,只是一个是结果不确定,一个是本身不确定,一个是规则不确定,因此本文把这三类规律均归纳于不确定规律。综上所述,BIM产品算法开发分为确定性规律和不确定性规律,限于篇幅,本文仅对确定性规律进行分析研究。    


研究确定性规律的数学工具有数学分析、几何、代数、微分方程等,进一步可分为两类。第一类:直接规律。指基于现有的基础软件,通过建模就可以形成的直接逻辑关系,且可直接计算出结果的规律,也就是软件产品已经具备的规律功能,如模型本身就可以计算的体积、质量、数量、时间等。第二类:间接规律。指现有基础软件,通过建立模型不能直接形成逻辑关系或者计算求值,必须二次开发形成的规律。如部分施工产生的数量,如路基虚方与模型路基数量关系,钻孔桩泥浆与模型钻孔桩数量关系,承台土方量与工法、GIS地形地质、模型承台结构数量关系,模型材料数量与材料进货数量的关系等等,这些数量本质上可以通过详细的二次深化设计解决。如不同子信息系统间有内在逻辑关系的数据,这类数据本质是法则的不同,不能完全一一对应,但存在一定比例的拆分关系,如物理模型部分工程数量与成本预算概算部分数量之间的关系等。若物理模型与力学模型存在严格的对应关系,如果物理模型是工程结构的表,那么力学模型就是工程结构的里,是一体两面,因为语义、语法、结构等不同,无法相互通用,需要在软件算法层面进行一系列艰巨地重新开发。    

   
驱动功能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性,即人具有主观的能动性。主观能动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人们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二是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信息作为意识对客观世界加工的产物,信息系统有主动的一面,也有被动的一面,即具有能动性和反射性,并且随着算法的不断升级,人工智能程度的不断提升,能动的一面不断强化。无论是能动性,还是反射性,都表现为信息世界对客观世界有反作用力,能够驱动客观世界的运动          

   
一、对人的驱动    
一种是人机(指计算机)互动,让信息系统成为人活动的辅助工具,甚至让人的活动受系统控制,如辅助分析、辅助设计、辅助控制、辅助学习、辅助评价等;另一种是以信息系统为中介,实现人对人的控制,如远程控制、远程指挥、远程协同等要实现此驱动,关键是:运用各种交互手段,如音频、视频系统建设,指挥中心的建设等,从而打造“透明现场”;建设与之匹配的组织系统、指挥系统,重造工作流程等          

   
二、对机械的驱动      
   
   
也就是实现“两化”融合,提升机械自动化的程度,其形式是信息系统+作业机械,从而提升机械作业的有效时间,保证信息的准确度          
   

   
三、自我驱动    
一种是基于对现实世界的映射与规律,建立模型,在一定的算法下进行分析、计算、仿真等,实现对客观世界运动的再现,预判客观世界的问题,如虚拟建造、人工仿真、虚拟现实等。另一种是信息自采集、自分析,然后是自反应、自控制,即自我驱动,如智能机械、机器人等。    

BIM的实践


 
   
BIM实践在战略方面,何关培先生对我国BIM发展战略进行探讨,提出我国BIM发展战略的3个组成部分为:BIM应用、BIM工具及BIM标准,并提出BIM发展战略路线图。在环境营造方面,高敏等建议强化BIM软件功能,降低应用成本;制定统一BIM实施标准;出台充足的激励及优惠政策条件,对实施BIM的企业给予必要的经济补贴;出台相关的BIM实施法律法规及标准合同文本,以规范BIM技术实施环境。在模式方面,李恒等采用实例和比较法,对比分析了我国BIM实施的3种模式,提出了建设单位驱动的BIM实施模式。程建华、王辉通过对工程项目参建方进行分析,提出建设监理单位作为BIM技术推广的推手最为合适的结论。在实施框架方面,何清华等构建了云&BIM系统。刘献伟等提出施工企业开展BIM工作的方式为分阶段实施BIM,把BIM在施工领域的实施分为近期的初级应用和远期的高级应用。笔者综合以上文献的检索以及多年在BIM 上的经验,对BIM实践有以下几点认知:          

   
一、要充分认识到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矛盾    
   
现实世界具有本质的不完美,充斥着矛盾与缺陷、丑陋与黑暗;虚拟的信息世界具有本质的完美性,具有自洽与圆顺、公开与透明的特征,所谓的“矛盾”与“缺 陷”也是预设中的“矛盾”与“缺陷”。现实世界的不完美性表现在工程本身不完美(必要的混乱度、必要的不洁净度、不高的精度、较高的波动度等)、行为人不完美(趋利避害引起的选择性行为等)、工程目标系统不完美(工期紧,标准不良:过高的标准、错误的标准、矛盾的标准,建设造价低等)、各种建设主体不完美(能力不足、负担重、资源有限、平均技术力量和研发投入低等)、社会环境不完美(不健康的政治生态、不成熟的市场体系、不健全的法律法规、不完善的建设程序)等等。          

   
因此,我们在构建建筑信息系统时,不要太理想(太公开、太透明、完全不可逆、随时都可查等)、不要太全(全方位,全过程,全面,事事有计划、有审核、有 检验、有处置等)、不要太严(标准严、处罚严、程序严等)、不要违背人性(自我揭短、自我承担责任、自我增 加强度、赔本也要干等),系统的覆盖面宜窄不宜宽、 宜少不宜多,数据宁少而真、勿多而假、实用为上,从而发挥B1M对客观世界的准确映射功能,如工程项目的内业资料、工程数据采集量等应适度降低强度,部分数据存储应该有隐私功能,部分数据超标不能进行责任追究等。          


二、要充分认识BIM技术推动的艰巨性    
一是技术障碍攻克艰巨,主要表现在:软件多而散、信息孤岛多;软件深度欠缺、表面好看的多;标准还不全、不统一;基础软件受控于人,被极少数发达国家控制;二是企业支持力度还不够,主要表现在:对BIM的价值认识不到位,研发应用机构不实,专职人员少,产学研体系松散,研发经费投入不足等;三是人才培养的艰巨性,主要表现在:一方面BIM实践急需大量会操作的人才,只有基本达到主要专业岗位的全覆盖,BIM才能真正推广应用;另一方面人才成长有自身的规律,BIM人才成长只能循序渐进,长期准备;四是组织变革挑战艰巨,主要表现在:传统的组织模式、指挥模式、管理模式与信息化的要求不匹配,可以说制约信息化的远不是技术,深层次来说还是组织模式和组织变革。因此在BIM实践过程中,要有耐力和定力,不追求“一蹴而就”,重点在“化”,做到水到渠成;不搞“一哄而上”,盲目多头出击,分散精力          

   
三、要提升软件及平台开发的质量    
一是要形成正确的BIM产品研发思路。要坚持模型是中心,它不仅是信息的可视化载体,也应该是直接操作和管理的对象;数据及数据概念模型是基础,它是客观事件真实反映的前提。要遵循实体关系理论,面向客观世界,让工程的归土木工程师,软件的归软件工程师。通过建立实体、属性与关系,构建CDM及CDM集,解决数据的关联问题,从根本上防止数据的重复录入;标准是宪法,要推动行业BIM标准的建设,积极抢占国际标准。要加紧出台信息化的语义标准、传输标准,存贮标准,建立统一的结构编码体系、统一的资源库等,从根本上解决信息系统林立、互不相通、数据重复采集、输入的问题,提升信息系统应用的效率;先进的算法是核心,它是BIM的灵魂,算法越多、越先进才越有价值,越能发挥BIM的规律功能,如发现亏损项目的关联规则,提升企业治亏、扭亏的能力。万众创新是正道,“化整为零,统一携领”,通过 小实体、小算法、小APP构建宏大的BIM软件系统,降低BIM建设的成本          

   
二是要形成正确的BIM产品菜单架构。从一般性出发,尽可能拓宽产品应用的范围,并遵循行业标准,设计产品功能菜单,实现企业内可统一,企业外又可共享;从有利于产品发展出发,用结构化方法(这指的是一种编程方式,目的是为了防止出现混乱交叉的情况)构建菜单,从而便捷地增加或改变兄弟关系、父子关系,达到不同阶段BIM产品可继承性升级,不同功能产品互相补充并最终整合的目的;从用户的使用 出发,采用信息存储多维度化、系统化,还用户使用单维度、单链条化,从而“让用户是BIM的主人,而不是仆人”;从管理、作业、行为的实质出发,从而实现外在的形式灵活,但内在的映射、运算准确。          

   
三是打造三支过硬的BIM研用队伍。以软件开发公司为中心,打造一支过硬的软件开发队伍。要有足够规模、结构合理(不是单一的程序员,还要有教授、数学家、土木工程师、财经人才等)的专职研发团队,并有长期专注的精神,紧盯行业的需求开发产品。以建筑企业为中心,打造一支过硬的需求收集与分析队伍,它应坚持以自己为主体,建立强大的专职研发结构,投入足够的研发资金,以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开展BIM技术研发。真正具备软件顶层设计,确立开发思路,挖掘具体需求的能力。以工程项目为中心,打造一支过硬的BIM应用实验队伍。它包括软件公司开发人员、建筑企业需求分析人员(由各专业人员组成)、现场项目机构主要人员,并要转变项目机构的建制关系,把受生产体系的领导转变为受技术体系的领导,使企业BIM研发中心享有对项目的控制权。          

   
四、组织变革    
习近平总书记说:“没有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同理,组织形态也很大程度决定BIM实践效果,这是由专业分工与协同能力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的性质所决定的。分工不断精细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体趋势,只有分得越细,才会越专、越精,水平才会不断提升。但它带来的问题是给协同提出了更复杂的要求,可以说越细、越专,协同就会越困难。或者说,专业分工的程度需建立在协同能力的基础上,协同能力不足,过细的分工反而会带来效率的下降。现代科技的进步,尤其交通技术、通信技术、信息化技术的大飞跃,已经为进一步专业分工创造了条件。反之,协同需求的产生也是建立在专业分工需要合作的基础上,只有分得越细,才会产生复杂的协同需求。目前建筑企业及项目“大而全、小而全”的结构,自给自足的生态,眼看得见、耳听得到的管辖模式,就从根本上阻碍了各类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应用。因此要推动信息化管理技术的深入应用,需按更专业分工的原则,对组织形态进行重新调整,从而真正发挥好BIM对客观世界的驱动功能。“专”的形态是多种多 样的,应该有以下几种:
   

   
生产能力上的“专”,按专业生产能力组建子分公司及若干个综合公司,就像各军种。综合公司也是一种“专”,就是特别善于综合,类似于集团军,也应建立在多个专业模块的基础上,组建专业化的分公司。在大型项目的组建上宜推行“1+X”的模式,1就是一个综合公司,X是若干专业子分公司,下设专业化的工区,而不是简单的分段落工区。          


生产要素上的“专”,类似于军队的联勤保障部队。如混凝土、钢材、机械设备等组成专业的模块,或子分公司,或事业部,或专业经理部等。对于项目部来说,混凝土供应、钢筋集中制作加工等应从工区剥离,设立统一的联勤保障分部,大型专用装备应由专业分公司来组建分部,主要的专业技术中心应集中在项目,工区仅具备需要呼叫、反应、信息采集等功能。          


      援服务上的“专”,类似于军队的战略支援部队,突出各种专业技术对项目的支援。如工程公司、集团公司组建实体化的技术中心、财务共享中心,组成检测、测量公司等。          


在这样专业分工的基础下,项目部、工区的指挥形态将发生改变,从原来被动的接受后台指挥、监督,接受自上而下的单向命令链,逐层往上的反应链,转化为一个需求中心,反向指挥各层级保障模块、支援模块满足其需求,真正实现任正非所说的“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指挥战斗。”如此,复杂的协同才成为迫切的需求,BIM的价值才能得到真正实现。    



 

总结


通过B     IM的本质及工程实践分析研究,得出     以下结论:    

l、BIM的本质是三维空间模型、物理模型及数 学模型结合的信息系统,它应具备映射客观世界、发现 客观世界规律、驱动客观世界运动的功能


2、BIM实践关键是打造三支BIM研用队伍,形成正确的BIM研发思路及正确的BIM产品菜单结构,从而提升BIM软件及平台的开发质量,并建立与之适应的组织。


3、BIM的发展正处于关键的攻坚阶段,必须不忘BIM的初心与使命,紧紧抓住BIM的本质,认清BIM的功能(价值),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实践,才能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


4、本文可为BIM的研究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 爱吃炸鸡番茄酱

    BIM的本质是三维空间模型、物理模型及数 学模型结合的信息系统,它应具备映射客观世界、发现 客观世界规律、驱动客观世界运动的功能

    2022-12-21 19:21:21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道桥BIM应用

返回版块

1564 条内容 · 152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世界最长高铁跨海大桥开建,中铁、铁建、中交最强工程局霸气中标258亿!

11月30日,南通至宁波高速铁路杭州湾跨海大桥正式开工。杭州湾跨海大桥是南通至宁波高速铁路的控制性工程,大桥全长29.158千米,是全世界最长、建设标准最高的跨海高速铁路桥。 南通至宁波高铁线路自盐城至南通高铁南通西站起,向南经江苏省苏州市,浙江省嘉兴市、宁波市,引入宁波枢纽宁波站,新建线路长301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建设工期5年。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