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厂投资5000余万提标改造,却沦为“摆设”,环保督察再通报
个性的人字拖
2022年12月15日 09:19:47
只看楼主

  眼瞅着又到年底了,距离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结束也都过去半年了。   原本是想看看大家整改工作都做得怎么样子了,结果却发现还有污水厂在年底“顶风作案”。 近日,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刚刚通报一则典型案例—— 保   山市施甸县城区生活污水系统治理不力,污水处理厂沦为“摆设”……

 


眼瞅着又到年底了,距离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结束也都过去半年了。   原本是想看看大家整改工作都做得怎么样子了,结果却发现还有污水厂在年底“顶风作案”。

近日,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刚刚通报一则典型案例——   山市施甸县城区生活污水系统治理不力,污水处理厂沦为“摆设”……



长期“清水进、清水出”

5000万提标改造的污水厂沦为“摆设”


2022年11月,云南省第二轮第一批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下沉督察发现,2022年1月至11月,   施甸县污水处理厂进水化学需氧量平均浓度为31.50毫克/升,2021年9月平均浓度仅为18.97毫克/升,远低于一级A标(50毫克/升)的排放标准。

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低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 该污水厂去年五月份刚刚完成五千余万元的提标改造建设。

这钱花了,治污效果不仅没跟上,甚至还有所倒退,直接让污水厂沦为“摆设”。不知道这一招“掩耳盗铃”,掩的究竟是谁的耳。

除了长期处理“清水”、污水厂低效运行以外,督察发现该区域还面临着   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滞后,雨污分流不到位,生活污水直排普遍等多重问题   ,现实情况不容乐观。


《施甸县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要求“2019 年至 2021 年,逐年消除城市建成区生活污水直排口,完善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空白区,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效能显著提高”。

施甸县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目标
但督察发现,施甸县重末端轻源头,污水管网新建、改造滞后,污水收集率低,城区仍存在155个生活污水直排口,仍有0.99平方公里污水收集设施空白区、12个雨污混流的老旧小区。

另外,该县城区大量生活污水未纳入城市排污系统,众多老旧小区和城中村的污水都是直排进入河道,部分河道水体污染严重、污浊不堪。监测结果显示, 河道水体氨氮浓度7.95毫克/升,超过地表水Ⅲ类标准6.95倍。


  东沟部分河道水体黑臭
不禁慨叹,距离上一次中央环保督察进驻云南和情况反馈,前后还不到半年时间。撇开整改工作究竟进行到哪一步,此番阳奉阴违的背后却值得有关部门深思。


“污水厂低浓度进水”现象并非个例 

中央、地方环保督察都曾多次通报


早在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中,督察组就通报了4起污水处理厂“清水进清水出”的典型案例。

广东省茂名市、中山市:多家污水厂实际进水浓度远低于设计进水浓度

2021年9月,督察组反馈广东省情况指出:   茂名市第一污水处理厂、河西污水处理厂进水化学需氧量浓度分别仅为94毫克/升、81毫克/升;

中山市22家生活污水处理厂中,有9家进水COD浓度低于120毫克/升,10家进水生化需氧量浓度低于60毫克/升,远低于设计进水浓度。

辽宁省铁岭市:多年进水COD浓度低,污水厂近10年没能正常运转

2021年4月,督察组反馈铁岭市情况指出,铁岭市凡河新区污水管网破损严重,污水处理厂建成近10年没能正常运行,大量生活污水长期直排,造成凡河水质严重恶化;部分污水渗漏进入地下水,导致凡河新区地下水严重超标。

调查运行数据显示,该区污水厂自2012年污水处理厂投运以来,进水化学需氧量一般在50毫克/升左右(相当于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水平),日进水量仅为7000吨左右,无法维持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转,污水处理厂从未排放过生活污泥,出水总磷长期超标,致使投资1.45亿元建设的治污设施近十年没有发挥环境效益。

江西省南昌市:5座污水处理厂进水COD浓度均不足100毫克/升

2021年7月,督察组反馈江西省情况指出:南昌市不少污水厂“清水进清水出”,其中最大的青山湖污水处理厂,两次采样,进水COD浓度分别为15毫克/升和48毫克/升,远低于污水排放标准。

据悉,市内建成区内的另外4座污水处理厂(象湖、白水湖、红谷滩和朝阳),进水COD浓度均不足100毫克/升。

除了中央“利爪”的强势出击,地方省内的自查也不甘落后。

2021年12月,江苏省环保督察对盐城市、镇江市督查时发现,盐城市大丰区城乡污水收集处理能力不足,生活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低;镇江市丹徒区7座污水处理厂总运行负荷不足,进水COD浓度普遍较低。

2021年9月,海南省环保督察对临高县督查时发现,临城镇污水处理厂自2019年5月开始超负荷运行;新盈镇污水处理厂存在实际处理量和进水浓度化学需氧量“双低”问题。

2021年7月,贵州省环保督察对铜仁市督察时发现,该市污水厂污水处理量远超污水收集量,经初步测算,污水处理厂处理的污水仅占26.9%,清水占比73.1%。其中,漩水湾一期污水处理厂2020年进水化学需氧量日均浓度为88毫克/升。大量清水进入污水处理厂无效处理,降低了进水浓度,增大了处理难度。

不难看出, “清水进清水出”、“长期进水浓度低”、“污水厂低负荷运行”,已经处于一种上升走势 ,并且开始进入国家督察组和地方政府的监察视野。


没有水、没有钱、没人做

“低效运行”的污水处理厂也苦不堪言


有人说,“清水进、清水出”那不就相当于不用处理,这一波污水厂躺赚呐。

但是,事实果真如此吗?

其一,进水的水质水量往往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比如, 进水COD确实低,但氨氮、总磷高,这时候还不得是污水厂“自掏腰包”去买碳源。

又比如, 长期低负荷运行,菌种势必减少,但凡来一场高浓度进水,生化段爆炸就是分分钟的事情 ,污水厂不用哭可以直接开席。

所以,抛开氨氮、总氮、总磷而只谈COD,就是在耍流氓!污水厂最好还是要“稳稳的幸福”。

其二,污水管网建设跟不上,哪里“有水进厂”。

“管网少、管网难、管网破、管网乱”让污水收集率低下成为当前下游污水厂难以言喻的“硬伤”。   几乎所有的环保督察通报案例中都提及到了“因污水收集率低下而导致进水浓度”这一话。

管网问题作为“历史欠账”,想要解决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对于那些说“管网收集问题不应该也是你们污水厂负责?”的看客,污水厂也只能摊手表示无奈。

其三,一边治污资金不足,一边财政资金严重浪费。

设施建设要钱、设备维护要钱,运营管理也要钱......而污水治理的资金主要依赖于国家和地方财政投入,资金来源和数量有限。

这边污水厂还因为政府没钱铺不了管网而只能长期“吃不饱”,另一边污水厂高昂的设备设施却在闲置、“晒太阳”,真是涝的涝死旱的旱死。

其四,职能部门不作为、慢作为,盲目追求“政绩工程”。

地方政府没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对一些“面子工程”、“政绩工程”趋之若鹜,甚至不切实际搞“大手笔”,结果造成了财力物力人力的巨大浪费。

对雨污分流、管网建设这样耗时长、见效慢的“里子工程”不够重视甚至是忽视,不愿意脚踏实地的进行监督管理工作,从而导致了部分污水厂长期处于“清水进”状态。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