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结构抗震设计中, 历来把楼梯段作为非抗侧力结构处理。 汶川地震中, 出现了许多楼梯间破坏导致人员伤亡的事故。 为此, 本次修订对楼梯间从计算到构造规定了一系列综合抗震措施, 力求将楼梯间建成突发事件的应急疏散安全通道: (一) 楼梯间参与结构整体计算分析。 第 3. 6. 6条规定: “计算模型的建立、 必要的简化计算与处理, 应符合结构的实际工作状况; 计算中应考虑楼梯构件的影响” 。
在结构抗震设计中, 历来把楼梯段作为非抗侧力结构处理。 汶川地震中, 出现了许多楼梯间破坏导致人员伤亡的事故。 为此, 本次修订对楼梯间从计算到构造规定了一系列综合抗震措施, 力求将楼梯间建成突发事件的应急疏散安全通道:
(一) 楼梯间参与结构整体计算分析。 第 3. 6. 6条规定: “计算模型的建立、 必要的简化计算与处理, 应符合结构的实际工作状况; 计算中应考虑楼梯构件的影响” 。
(二) 增设楼梯间的构造柱。 强条第 7. 3. 1 条中,要求将楼梯间四角以及楼梯段上下端对应的墙体处设置构造柱。 因此, 楼梯间将共有不少于 8 根构造柱, 与 7. 3. 8 条的强制性要求一起, 有助于形成应急疏散安全岛。
(三) 加强楼梯间墙体的抗震能力。 在 3. 7. 3 条补充规定: “楼梯间的非承重墙体, 应采取与主体结构可靠连接或锚固等避免地震时倒塌伤人或砸坏重要设备的措施” 。 并将 7. 3. 8 条提升为强制性条文, 要求砌体结构楼梯间墙体在休息平台或半高处设置钢筋混凝土带或配筋砖带, 以及采取其他加强措施, 特别要求加强顶层和出屋面楼梯间的抗震构造——相当于约束砌体的构造要求。
知识点: 关于加强楼梯间抗震安全性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