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长荣, 常建一设置厌氧、缺氧段的Carrousel氧化沟(文中简称:A2/C氧 化沟)具有生物脱氮除磷功能,是目前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的主流工艺之一。结合工程实例,从工作原理、工艺设计等方面对A2/C氧化沟进行了详细介绍,可供从事污水处理工程设计的技术人员参考。 在污水脱氮除磷的工艺设计中必须具备厌氧、缺氧、好氧3个基本条件,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所需的处理构筑物多、污泥回流量大,从而造成投资大、能耗多、运行管理复杂。A2 /C氧化沟将厌氧、缺氧、好氧过程集中在一个池内完成,各部分用隔墙分开自成体系,但彼此又有联系。该工艺充分利用污水在氧化沟内循环流动的特性,把好氧区和缺氧区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无动力回流,节省了去除硝酸盐氮所需混合液回流的能量消耗。
作者:刘长荣, 常建一
设置厌氧、缺氧段的Carrousel氧化沟(文中简称:A2/C氧 化沟)具有生物脱氮除磷功能,是目前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的主流工艺之一。结合工程实例,从工作原理、工艺设计等方面对A2/C氧化沟进行了详细介绍,可供从事污水处理工程设计的技术人员参考。
在污水脱氮除磷的工艺设计中必须具备厌氧、缺氧、好氧3个基本条件,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所需的处理构筑物多、污泥回流量大,从而造成投资大、能耗多、运行管理复杂。A2 /C氧化沟将厌氧、缺氧、好氧过程集中在一个池内完成,各部分用隔墙分开自成体系,但彼此又有联系。该工艺充分利用污水在氧化沟内循环流动的特性,把好氧区和缺氧区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无动力回流,节省了去除硝酸盐氮所需混合液回流的能量消耗。
1 工艺流程及设计
1.1 工艺流程
流经沉砂池的生活污水与二沉池回流污泥在A2/C氧化沟内设置的圆形混合井进行充分混合后进入厌氧区Ⅰ。该区分为3格,每格都设有水下搅拌器 以防止污泥沉淀。经厌氧反应后的混合液进入缺氧区Ⅱ,并与由氧化沟Ⅲ 经回流 通道Ⅳ进入缺氧区的回流液充分混合,进行反硝化脱氮和除磷反应。缺氧区Ⅱ的中间部位设导流隔墙,并在适当位置安装水下搅拌器,使该区具有良好的混合与循环条件。经厌氧、缺氧反应后的混合液流入氧化沟Ⅲ 进行氧化、硝化、反硝化反应,氧化沟Ⅲ的充氧机械采用倒伞形曝气叶轮,可根据池内DO测定仪控制调节堰出水、改变曝气叶轮浸水深度以达到调节供氧的目的。处理后的水经排出口Ⅴ进入二沉池沉淀,其出水中氨氮含量<15 mg/L,磷含量<1.0 mg/L。如果要求出水磷含量<0.5 mg/L,需在工艺流程的适当位置投加混凝剂。
12楼
污泥回流比的确定
① 外回流比R
假设二沉池排放污泥浓度XR=8 000 mg/L,A2/C氧化沟混合液浓度X=4000 mg/L,则R=X/(XR-X)=100%。
② 内回流比r
由氧化沟Ⅳ的通道回流到缺氧区Ⅱ的回流量为Qr,通道宽度为1.0m、水深为4.0m、流速为0.3 m/s,则Qr=1.2m3/s,最大回流比 r=(1.2×86 400/15 000)×100%=691%,内回流量可以通过安装在回流通道上的闸板控制。
通过上述计算可知,A2/C氧化沟总容积为10 016m3,水力停留时间为16 h,混合液浓度为4 000 mg/L,污泥负荷为0.05kgBOD5/(kgMLSS·d),污泥龄为25d。污泥外回流比R=100%,混合液内回流比r=400%~600%。
3 结语
① A2/C氧化沟利用沟内的水力循环、无动力回流等特点,实现了类似于A2/O工艺,以达到脱氮除磷的目的。一般城市生活污水若采用A2/C氧化沟处理,可使出水磷浓度<1.0 mg/L,其他指标可达到GB 8978—1996的一级排放标准。
② 主要设计参数的确定如下:
a.厌氧区容积一般按1.0~2.0 h的水力停留时间确定。
b.缺氧区容积包括脱硝和除磷两部分,除磷所需容积一般按0.5~1.0 h水力停留时间确定,脱硝量可按总脱硝量的15%~20%计算,反硝化速率计算可采用后续好氧区的数据以确定脱硝所需容积。
c.氧化沟区Ⅲ容积包括氧化、硝化、反硝化所需容积。好氧区有机物去除速率可用公式q0=(μ+k)/y计算,反硝化区的脱硝速率可用公式q1= μ1/y1计算。
d.A2/C氧化沟混合液的浓度一般取3000~4 000 mg/L,污泥负荷为0.05~0.08kgBOD5/(kgMLSS·d),污泥龄为15~30d。
回复
13楼
请问楼主:你这个15 000m3/d的氧化沟每天的需氧量是多少?
能不能提供需氧量计算部分的计算书啊?
回复
14楼
请问楼主:你这个15 000m3/d的氧化沟每天的需氧量是多少?
能不能提供需氧量计算部分的计算书啊?
回复
15楼
请问楼主:你这个15 000m3/d的氧化沟每天的需氧量是多少?
能不能提供需氧量计算部分的计算书啊?
回复
16楼
水处理和沼气技术交流12029832
回复
17楼
多谢楼主:loveliness: :loveliness:
回复
18楼
你可以采用加药剂吧,看你的出水水质吧,采用处理前投加或者处理中投加
回复
19楼
作为论坛和行业新人,知识缺乏导致对知识的饥渴,希望能通过论坛获得一些知识补充,争取生存下
回复
20楼
:handshake
回复
21楼
:handshake :handshake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