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杜兹设计 紫金山下,玄武湖畔,这里是南京师范大学的紫金校区,占地面积110000㎡,地上建筑面积约80000㎡。校区观山望湖,具有良好的景观和校园独有的生态环境。“板仓街78号”,在这里人文与校园情怀交叠,留下了许多人的青葱校园记忆,也留下了这座大学校园与城市的文化链接,构成了知性,包容,创新的学院派氛围。
设计:杜兹设计
紫金山下,玄武湖畔,这里是南京师范大学的紫金校区,占地面积110000㎡,地上建筑面积约80000㎡。校区观山望湖,具有良好的景观和校园独有的生态环境。“板仓街78号”,在这里人文与校园情怀交叠,留下了许多人的青葱校园记忆,也留下了这座大学校园与城市的文化链接,构成了知性,包容,创新的学院派氛围。
这座拥有六十几年悠久历史的大学校园,通过“城市微更新”的方式,化身成为江苏首座由全建制校区完整改造的南师大玄武生态科技园——金地·梧桐里。设计师留存了建筑与城市的情感记忆,通过立面重组、交通重组、室内空间重塑等角度对建筑进行“微整形”,来为这座大学校园注入新的活力,让它在新时代中焕发新生。
园区正门对面为原校区的1号楼,是学校年岁最长的一栋教学楼。设计团队保留了屋顶的尖顶造型与建筑轮廓特点,同时利用新材料进行全楼包裹加固。南师大校训:“正德厚生、笃学敏行”八个大字在重新制作喷漆后重新悬挂在1号楼的外立面上。在建筑立面上,设计师利用建筑材质丰富建筑立面,并在一层突出了入口空间。一层还通过植入围合钢板,整合主入口和一层沿街立面,同时在室内增加了更多辅助功能的空间,如一层临街的商业空间,中庭休闲空间和其他多功能灵活空间。
原1号楼屋顶为木结构,已比较破旧,出于安全考量设计团队置换了原有屋顶,并中部嵌入现代玻璃屋顶,引入自然光。兼顾建筑南面可观紫金山的特点,设计师将1号楼四层中庭打造了公共交流空间,扩大外立面玻璃面的范围,让1号楼成为了真正的“山景房”。通高的屋顶形成如同天井的空间,午后的阳光洒落下来,为建筑内部引入自然光线。经过整合后的人流动线,创造出更多室内的视野及物理上的联系。
原校区5号楼原入口从2层大楼梯进入,对于改造后的园区来说使用不太必要,设计改造拆除了主入口的大楼梯,突出入口空间,也更好的建立起内外的链接。原本露天的中庭加建了顶棚,成为了宽阔,视野通明的室内中庭,成为丰富有趣的公共空间。
设计师取消了原来的老旧楼梯,同时扩大了玻璃幕墙的面积,丰富了外立面的颜色,使整栋楼看上去更加现代。设计师通过“场景重塑”,让原有的校园场所转化为与文化融合的复合办公场景,更好的满足当代都市人群的办公需求。利用原有的教学楼空间增加出六层开阔的顶层露台空间,创造更多休闲生活的可能。原5号楼中的南师大学术报告厅改建成为了多功能设施齐全的“梧桐讲堂”,可容纳300人同时就座,多媒体设施先进而齐全,可以满足演出、会议、路演等活动需求。
7号楼是原校区的“图书馆”,设计师保留了“图书馆”这座公共文化建筑的情感记忆,留了建筑整体形态与轮廓,并通过现代建筑手法,使其呈现愈加开放与现代的姿态。通过重新打造交通核,结合挑空中庭及交流空间进行组合设计,让公共空间的价值最大化;挑空中庭直至屋顶天窗,形成自然采光的内环境,交流空间面对紫金山,享受最佳景观资源。
针对校区原有的学生宿舍区,设计师将原本封闭的建筑局部打开,结合内部改造,成为别具特色的“WELIVE”独栋办公区。释放无限活力的运动操场:园区也对南师大的操场进行了保留,成为一般办公园区中少有的大型运动操场。从校园到新型办公园区的生活继续在延续。走出校园,人们还可以继续在橡胶跑道上慢跑散步,增强体魄,下班后也可以与同事相约一场足球赛,极大地丰富了业余生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