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浙江省绍兴市列入国家住建部“新城建”专项试点。根据专项试点工作要求,绍兴市结合工作实际,组织开展了市区供水智能化试点项目建设,按计划有序推进了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进一步提高了市政基础设施运行效率和安全性能,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初步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绍兴经验”。 据了解,绍兴是全国首个通过国家验收的新城建试点城市(全国仅6个)
2020年10月,浙江省绍兴市列入国家住建部“新城建”专项试点。根据专项试点工作要求,绍兴市结合工作实际,组织开展了市区供水智能化试点项目建设,按计划有序推进了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进一步提高了市政基础设施运行效率和安全性能,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初步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绍兴经验”。
据了解,绍兴是全国首个通过国家验收的新城建试点城市(全国仅6个) ,该项目由绍兴市公用事业集团下属水务产业有限公司作为建设实施主体,和达科技作为项目主要合作单位参与项目建设,助力绍兴水务打造全国供水智能化建设的行业标杆!
本期特邀《给水排水》杂志社侯培强主任对话绍兴和达总经理沈建鑫,结合绍兴水务新城建试点项目建设的最新成果以及《供水管网漏损控制与检漏技术指南》漏控新书,一起来聊聊水务智能化建设的新技术、新举措、新场景及新应用,助力企业控漏降耗、提质增效!
访谈嘉宾
沈建鑫
沈建鑫,绍兴市水务产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正职)、浙江绍兴和达水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国家住建部信息技术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节水委副主任委员
Q&A
《给水排水》: 沈总您好,我们都有关注到绍兴新城建试点项目已在去年12月份圆满验收,取得了良好的建设成效和示范效应。请沈总简单为我们介绍一下项目主要概况吧!
沈建鑫: 绍兴市早在2000年就开始深入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投入大量资源,全面开展管网普查、加强信息系统建设,持续推进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工作。经过20余年的努力,绍兴市公用事业集团绍兴水务产业有限公司将供水管网漏损率从超过20%下降到5%以内,并多年保持低位稳定,有着长期良好的漏损管控基础。
2020年底,国家七部委共同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绍兴市作为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试点城市,以“新城建”对接“新基建”。试点项目突出供水智能化创新引领,强化运行效率和安全性能两大支撑,在原有基础上,通过对行业先进控制技术、信息技术、产业技术的深度融合,推进供水业务资源数字化、控制智能化、决策智慧化、管理精准化,形成了一套可看、可学、可复制的经验和成果。
Q&A
《给水排水》: 本次新城建项目,绍兴水务是如何在传统漏损控制管理的基础上再次进行业务升级的?
沈建鑫: 绍兴水务在信息化的建设方面一直在行业里比较领先,信息化的程度也比较高,漏损控制管理系统也很好地支撑了漏控管理方面的需求,如查看分区的实时漏损数据,异常数据等,同时一部分不足也逐渐显现出来。有这么一个典型的场景,就是异常报警处理,目前要通过漏损控制管理系统派单到工单管理系统进行处理,处理完成后再反馈给漏控管理系统,无论是时效性和操作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这是漏损管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个问题,那么该如何解决这种跨部门,跨系统的集成应用呢,漏控场景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将在线监测、派单处理、人员监测相结合,实现了“人在线、物在线、事在线”的场景化的漏损控制管理新模式,形成了从发现、分析、处理到评估的PDCA闭环管理。
Q&A
《给水排水》: 漏控场景带来了新的漏控管理模式和工作模式,那么这些经验和成果,是否可以复制、推广到水务行业呢?
沈建鑫: 漏控场景的建成是我们此次试点项目的重要标志性成果。浙江过去的数字化转型及当前的数字化改革,为全国数字化建设贡献了一个重要概念,即"应用场景"。建设上,应用场景突出“多跨协同”, 聚焦平台互通和数据共享。漏控场景以物联网平台及数据中台为技术底座,整合了如:调度SCADA系统、漏控系统、GIS系统、巡检系统、绩效管理系统、消息中心等多个异构平台,实现了物联数据及业务数据的共享,并形成一套适用于绍兴公用水务的数据编码规则与数据标准;场景应用中,我们通过渗漏预警仪等智能终端监测,及时发现漏点,实现了事件上报、处置、现场监管、评估考核全过程数字化管控,在精准控漏的基础上,对巡检、检漏、抢修三支队伍进行专业化管理。这些建设模式与应用模式可供国内水务同行借鉴、复制。
Q&A
《给水排水》: 刚才我们有关注到沈总近期出版的漏损控制专业书籍《供水管网漏损控制与检漏技术指南》在中水协年会上隆重发布,书中不仅介绍了很多漏损控制的技术和方法,也介绍了制度建设和绩效考核等管理体系,结合绍兴经验,您觉得技术和管理哪个对漏损控制的作用更大?
沈建鑫: 在绍兴水务长达二十余年的漏损控制探索历程中,遇到过许多的难题和阻碍,也因此系统性地总结、提炼、固化出一套行业内先进的漏控经验。在漏损控制探索前期,更多地会遇到管网资料不全、检漏技术匮乏、供水设施老旧、信息化程度不高等技术性难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供水企业的管网漏损管控工作,但随着漏控探索的不断深入,管理问题也逐渐凸显,表务、营销、行风、制度建设、绩效考核乃至人才培养等一系列管理工作成为阻碍漏损控制的症结所在。回顾绍兴历程、总结绍兴经验,想要做好漏损管控工作,还是应当做到技术与管理并重。在管理层面,做好顶层设计,明确责任分工,充分发挥员工积极性,这是企业软实力的体现。而在技术方面,将智能化、智慧化、数字化的先进控漏技术与水务工作牢牢结合,使得漏损控制的科技变革、技术革新成为提升漏损控制效果、保障供水管网安全运行的有力支撑。技术和管理共同发力、形成合力,才能做好漏损管控工作。
Q&A
《给水排水》: 本次中水协年会上,绍兴公用水务漏损控制实训基地被授予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水务行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您在编著这本书的时候,是如何体现行业节水应用理论及实践的发展变化的?
沈建鑫: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漏损检测设备从曾经一根简易的听漏棒发展到现在的相关仪、渗漏预警仪,可见科技对行业的改变。在编著这本书的时候,我们一方面着眼于绍兴水务多年来在漏损控制方面的实际经验,总结实践中有效的漏损管控技术和管理措施,如分区计量体系、管道带压检测技术、渗漏预警体系、计量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技术方法,这些技术应用和管理模式经过了时间的验证,也被广大从事管网漏损控制工作的同行所认可。另一方面,我们在绍兴建设了全国首家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实训基地,基地被授予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依托基地这一平台,我们开展持续的漏损控制管理交流和技术培训,通过汇集优秀节水案例,总结行业内先进节水实践经验,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梳理总结从认识漏损到分析漏损到控制漏损的全过程指导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一套技术、组织、管理并重的漏损控制长效管理体系,相关单位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漏控发展阶段灵活借鉴和参考。
Q&A
《给水排水》: 在今天发布的这本书中,列举了许多新型的检漏技术手段,目前在绍兴哪些用得比较好?检漏效果怎么样?
沈建鑫: 绍兴水务在管网漏损控制方面积极尝试新型检漏技术方式,比如基于噪声监测、压力管控、水质监测与智能冲洗、水量预警于一体的分区计量管理体系、渗漏预警体系等,都取得了满意的实际效果。渗漏预警体系在这些检漏技术手段中的优点更为突出,区别于传统的声音探测法,渗漏预警体系是基于渗漏预警仪的漏水噪声检测技术对管道漏点进行监测。它主要有三大优势:一是能在各种复杂工况下进行准确的漏点检测和定位。由于渗漏预警仪能够直接安装在供水管道上,因此极大程度上避免了管道埋深、地面介质等干扰因素,而且可以在雨雪、台风、沙尘暴等恶劣天气下进行工作,这是人工听漏不能做到的。二是极大的提高了检漏工作效率。渗漏预警仪的使用减少了人工检漏的工作量,缓解了检漏人手不足,而且可以避免传统人工凭经验检漏导致的漏检和误检。借助渗漏预警体系,绍兴水务的检漏模式已经从原来耗时耗力的传统巡检,转为“人机结合、以机为主的”的依托渗漏预警体系直接定位漏损区域的智能检漏模式。三是保障了最后一公里的管网安全。渗漏预警仪可以对管道进行全天候不间断的监测,提高了漏点发现的及时性,能第一时间发现重大隐患并给予及时预警,保障了供水安全。未来,这种渗漏预警和人工定位相结合的检漏模式更值得在供水行业中应用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