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日本Park-PFI制度:公私合营,掘金城市绿色空间
2. 「公园+商业」激活场景消费
3. 「公园+宿泊」做热远郊度假
4. 「公园+咖啡」重塑金角银边
5. 「公园+服务」改善居民生活
关键词:
城市公园 | 消费场景
公园商业 | 公私合营
今天城市规划和打造的核心目标已经从「装人」变为「抢人」。通过打造亲近自然、亲近生态的「公园城市」,提升环境宜居度和魅力度来「抢人」,成为了城市的「通用选项」。
▼ 北京前门三里河公园
▼ 北京绿道系统内的温榆河公园
当下,我国很多发展较早的大城市已经走过了 追求绿色开放空间「覆盖率」的「公园城市建设1.0」阶段。
▼ 全国部分主要城市公园数据示意
▼ 成都锦城公园 | 摄影@白桂祥
而到了「公园城市建设2.0」阶段,城市公园的打造就不能只追求「有」和「多」,而是要将重点从「覆盖率」转向「魅力度」, 也就是进一步关注公园的功能性和吸引力。
「人们突然重新发现了原本只有遛狗的人和玩足球的父子才会享用的城市绿地和小块草皮。垃圾箱被塞得满满当当,野餐毯子铺满每一寸地面,公园变成了临时啤酒花园、聚会场所和城市客厅。」
在国内,我们也同样见证了野餐、露营、飞盘等风潮快速刮过大江南北,见证了 「到公园去」成为城市居民,尤其是年轻人生活方式重要组成部分的全部过程。
▼ 公园正在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其实早在疫情前, 「都市户外(urban outdoor)」 就已经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兴起。
▼ 「硅丘」奥斯汀的城市公园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首先是「地」的问题。 我国公园对建设用地配比有较为严格的限制,同时这些有限的建设用地还要用于最基础的步道、公共厕所等设施建设,很可能没有余裕再增加滑板公园、小轮车泵道等更多功能。
▼ 公园内的露营活动
其次是「钱」的问题。 公园作为城市公益性设施的属性不能改变,但增加功能却意味着必须增加人手和资金进行精细化运营。
▼ 公园越是丰富多彩,越是考验精细化运营能力
在这些困境下,公园运营的制度创新和引入私营主体可以说是必须之选。
▼ 成都麓湖
下一步,城市公园运营要如何实现 「盈利化」,让「人气」转化为「消费力」?
01
日本Park-PFI制度
公私合营,掘金城市绿色空间
相比较之下,日本的城市公园面临的问题似乎更加棘手。
▼ 东京城市中心的公园
因此, 日本在2017年出台了《都市公园法》修正案,正式推出了Park-PFI(Private Finance Initiative)制度。
▼ Park-PFI制度模式图
借由这一政策创新,日本希望能够为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的城市绿色空间引入新的活力,让城市公园 从「沙坑、滑梯、秋千三件套」的「千篇一律」,转向「充满个性魅力,人气活力十足」的「千园千面」, 从而真正成为城市的绿色公共财富。
▼ 日本语境下「城市公园(都市公园)」的定义及细分类别
对于企业,这一法案的吸引力在于 「长线经营」和「放宽建筑覆盖率」。
▼ Park-PFI的三大主要政策特征
政府则能从中实现「财政减负」。在Park-PFI制度下,都市公园空间被划分为三类:盈利性设施、公共设施和无设施的开敞空间。
▼ Park-PFI对不同设施整备资金来源的规定
为了避免私营企业拿到公园经营权后「挂羊头卖狗肉」,Park-PFI对流程的把控十分严格。 政府会首先提出公园改造的大方针,企业据此制定详细提案。经过方案比选后,政府选择中标对象,双方再次磋商确定改造计划,最终缔结合作、进入实施阶段。
▼ Park-PFI的执行流程
Park-PFI一经推出就受到了日本全国的欢迎,到2019年9月 已经35个公园正式实践,而在9月之后,更是有上百个公园在讨论引入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