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多少,才能留住设计师
白工6913
白工6913 Lv.2
2023年06月12日 14:15:05
来自于建筑问答
只看楼主

  这样的薪资你满意吗? 本科毕业,月发5千,年薪保底7万。   几天前,在行业群里看到一则招聘信息,发布招聘的是杭州的一家建筑设计公司。  


 

这样的薪资你满意吗?




本科毕业,月发5千,年薪保底7万。  

几天前,在行业群里看到一则招聘信息,发布招聘的是杭州的一家建筑设计公司。  

可能是急着用人,这条招聘建筑设计师的信息被重复发了3次,翻看聊天记录,发现该公司在五一之前就发布过相同的招聘信息。  

印象深刻的是,招聘发出后,有人丢出一句“五年前刚毕业时就有5千”,安静片刻之后,该公司回应“多劳多得上不封顶”。这时候,又有人丢出一句“是口头承诺还是写入合同”。  

显然,有人把天聊死了。  

短暂又略显敷衍的对话,触及了两个关键问题。一方面,设计师的收入在原地踏步;另一方面,设计公司对于设计师的保底薪酬讳莫如深,只愿口头承诺。  

先说说“收入原地踏步”问题。  

如果算上房价、物价等生活成本,“五年前刚毕业时就有5千”显然比现在的月入5千更加友好。从这个角度看,基层设计师的收入的确在原地踏步,甚至下滑了。  

疫情三年,对整个建筑设计行业的影响肉眼可见。项目暂停、人员调配、回款困难等问题时有发生,这都会直接影响设计师的收入。  

所以这个问题,很难有相对准确的答案,毕竟在任何竞争自由的行业,基础岗的流动性都很大,管理岗都相对稳定,位置不同,感受便不同,设计行业也不例外。  

不过,我们可以从一组样本数据中窥见一些趋势。  

有媒体统计了2022年12家上市建筑设计公司的人均薪酬数据,数据显示,有4家公司的人均薪酬超过了30万元,分别为尤安设计、霍普股份、筑博设计、华建集团。其中,尤安设计和霍普股份的人均薪酬更是突破了40万元。  

有5家公司的人均薪酬在20万~30万元之间,分别为建研设计、启迪设计、汉嘉设计、华阳国际、华图山鼎。  

有3家公司的人均薪酬低于20万元,他们是中衡设计、华蓝集团、华维设计。  

对比2021年,12家公司中有4家公司的人均薪酬在2022年出现了下滑。虽然人均薪酬无法具体反映个体收入,但至少能体现公司的整体情况。  

换句话说,这4家公司的员工收入在下降。  

与此同时,对比2021年,这12家公司中有8家公司的人均营收在2022年出现了下滑。人均营收,简单的理解,就是业内常说的“产值”。  

人均产值出现下滑,说明这些公司的业务总量在减少。  

4家公司的员工收入在下降,8家公司的业务量在减少。这些还是头部的上市设计公司,对于那些中腰部建筑设计公司、设计院来说,缺乏资本、品牌的加持,情况或许更不乐观。  

再说说“保底薪酬”问题。  

一个冷酷的真相是,在建筑设计行业,拿固定的保底薪酬是存在的,而且是直接写入劳动合同。只不过,保底薪酬面向的是特定群体,不包括基层设计师。  

这与很多设计师的认知有出入,尤其是工作不满5年的基层设计师。他们单纯的认为,大家都一样,都是多劳多得,参与的项目越多,年底就可以多拿一些。  

据我所知,上海的一家知名设计公司,建筑学专业的部门总监,公司开出的固定年薪少则40万,多则60万。  

对于“所长”级别,在几年前更是开出了150万的年薪。当然,签署的劳动合同对所长也作出了一定的绩效考核,更多的是管理和业务层面的要求。没完成考核,150万是要打折扣的。  

在中腰部的设计梯队里,签署固定的保底薪酬也有不少。  

我前公司的一名同事,在公司属于建筑部门的技术负责人。几年前的一次聚餐,酒过三巡,在同事的“逼问”之下,这位技术负责人袒露了心声,“合同签的36万,但图纸出了问题我要扣钱的。”他意犹未尽,“你们做的项目多的话,可能拿的比我多。”  

这家公司还有一名外援,主业是大学老师,公司有重大项目,他都会前来参与项目讨论会,并给出自己的意见。碰到一些棘手的项目,还会被领导拉到甲方那里救场。  

这位兼职外援,月发1万,年薪12万。  

所以,不是这个行业没有固定薪酬,只能说大多数一线的基础岗没有这个待遇。因为“级别”不够,他们没有谈保底薪酬的“筹码”。  

本质上,他们的岗位可替代性很高,公司用完就弃,能含糊就含糊过去,没必要作出旱涝保收的承诺。  

人才与人力的区别,大概就在这。  

于是,一句“多劳多得上不封顶”,将薪酬的定价权“客气”的交给设计师,这是招聘时的一贯说辞。

换成公司的视角,似乎又挑不出毛病——你能获得多少取决于你能为公司创造多少。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