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BIM技术的研究通常是局限于设计或是施工阶段,尚缺从设计到施工、最终运营维护的全生命周期阶段的装配式BIM技术的应用。本文介绍全生命周期阶段的装配式BIM技术应用的技术路线,即开发构件库平台以便于管理PC构件族库; 开发BIM合模插件,进行装配式BIM技术的三维可视化协同设计; 综合应用PKPM-BIM协同平台及Navisworks软件进行预制构件深化设计及加工; 应用品茗HiBIM软件进行机电深化设计; 建立BIM模型,结合BIM+建造管理平台进行施工阶段的BIM应用; 开发运维平台,便于进行运营维护BIM应用。
0
1
设计阶段的装配式BIM技术应用
创建预制构件族库
创建构件族库,可提高建模效率。各专业建好模型后,再通过碰撞检测,优化装配式建筑各模块的模型,根据模型指导施工。中铁一院开发的构件库平台如图1所示。针对装配式BIM构件进行标准化管理,设计人员上传的构件需经过专人审核才可显示,之后构件才会出现在构件库应用界面,被项目人员应用。搜集整理装配式构件,上传至构件库平台,对装配式构件进行管理,保证装配式BIM设计的标准化。
图1 构件库平台
传统的BIM协同方式有二: 其一,为使用Revit软件工作集协同,但此方式基于一个局域网协同,范围不广; 其二,为使用Revit链接方式协同,但此方式无法同时在线协同,只能线下采用将模型参照进项目的方式协同。我院开发的BIM合模插件如图2所示,结合了Revit链接和工作集的优点。使用BIM合模插件,可远程异地同时在线在一个项目中建模或合模。使用合模插件可迅速发现各种碰撞问题,根据合模结果优化设计,减少设计返工。
图2 BIM合模插件
BIM合模插件可在线批阅,内审人员可直接在模型界面提意见,BIM设计人员逐条修改意见并在 BIM合模插件中回复意见。甚至给业主一个账号,业主可实时登录,提前看到根据最新图纸建立的三维多专业BIM模型。针对立体化的三维模型,业主及时提出意见,各设计可及时返工,节约了设计时间。
基于BIM合模插件及PKPM-BIM协同设计平台,对装配式预制构件进行深化设计,发现设计问题并进行修改,最终用于预制构件的生产及现场装配施工。
采用品茗HiBIM机电深化功能对项目的水暖电专业进行深化设计,依据优化后的全专业模型进行机电预制和管线分段。通过对分段的管线进行编号、管线统计和预制出图,得到预制机电工程安装工程量和下料加工图,为项目后续施工提供准确的资源采购计划,避免工期延误。在机电安装准备阶段,提前进行支吊架设计、选型和布置,并进行承载力验算,对不合理的进行调整直到验算通过,最后导出支吊架计算书,作为验算的记录报告。最终形成的暖通分段和支吊架设计模型如图3所示。
图3 暖通分段和支吊架设计三维效果
施工单位通过中铁一院自主研发的BIM+建造管理平台可以实现施工综合过程中的管控。BIM+建造管理平台如图4所示,以BIM轻量化引擎为核心,将设计阶段的三维模型轻量化处理,使得在浏览器端就能浏览查看和管理。主要包含质量、安全、技术、进度、人机物料、公文及变更管理等。
图4 BIM+建造管理平台
装配式BIM技术在施工阶段的应用主要分为预制构件库存模拟、运输模拟、安装模拟、场地布置模拟等的应用。
在项目前期施工准备阶段,根据平面布置的原则和规范,将临时设施等载入场地模型中进行动态模拟,使施工现场平面布置达到最优使用状态。优化后的预制构件堆场模型如图5所示。
图5 预制构件堆场优化
模拟预制构件在城市道路上的运输及施工现场的环形运输,如图6所示。
图6 预制构件运输模拟
施工前进行预制构件吊装模拟,提前发现碰撞问题,如图7所示。
图7 预制构件吊装模拟
创建内支撑及模板模型,模拟施工,提前发现现场支撑模板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进行优化。相关模型如图8所示。
图8 盘扣架、三角架、梁模板、板模板
采用CAD软件的湘源控规插件提取总图中的高程信息并导出为excel格式。用revit软件的地形表面功能读取excel数据,生成原始地形地貌模型。根据设计的场地建筑地坪标高,采用revit场地地坪功能修改原始地形地貌生成含建筑设计地坪的地形模型。在sketchup模型中建立道路河流、古建筑等模型,并分批导入revit族中。以族的形式将模型插入总图模型中,最终生成场地模型。
通过布置施工的参数化模型,创建标准化的工地,实现场地三维全景漫游,增强可视化效果,使施工人员快速了解现场环境。利用BIM软件进行场地布置和施工模拟,复核材料运输通道、PC构件的吊装方案,优化场地布置,最终施工现场的场地利用率得以提高。最终应用施工场地布置全景模型指导现场施工,如图9所示。
图9 施工场地布置模拟及航拍图
为了更好地管理建筑,进行运营维护,需开发运维管理平台,如图10所示。其中保密措施为采用私有云的部署方式。自动控制层通过传感器、摄像头、门禁等采集信息,生成数据。将生成的数据转入技术平台层进行开发利用。基于技术平台开发出业务功能。最终通过移动端、PC端、大屏展示端三种方式进行终点交互式控制。
图10 运维管理平台架构
结合BIM模型与视频监控系统,在运维管理平台上实时监控各层楼、各房间的使用情况,结合AI智能识别系统,统计出使用数据。根据楼层、房间的使用频率,自动生成建议报告,包含空间规划、空间分配、人流管理等。视点管理过程如图11所示。
图11 视点管理
应急预案BIM应用是基于BIM(建筑信息模型)数据、GIS(地理信息平台)及UE4(可视化研发平台)形成的包括但不限于消防攻坚及救援的部署智慧指挥平台,如图12所示。为消防部门部署指挥提供数据可视化支持和依据。消防指挥中心可利用该平台合理制定攻坚及救援预案,并及时分发到现场用于指挥调度。最终通过SDK接口提供业务系统的对接,实现可视化指挥调度。
图12 应急管理
(1)装配式BIM技术还存在BIM软件繁多、数据流转不畅通的问题。为了更好地促进BIM技术服务于业主方,业主需做好顶层设计,限制数类BIM软件数据以便于统一数据格式; 制定好BIM标准,以便于设计院建立的模型可以更好地符合施工方的要求,施工方应用模型可以更好地添加施工信息,进行施工应用。为了更进一步统一数据格式,项目中还可开发一个能够集成不同BIM软件、沟通各方数据的信息平台,提高预制构件设计信息的互操作性。
(2)由于构件在现场装配过程中缺乏精准性,可能导致构件装配错误,增加装配成本。装配式BIM技术可降低构件安装成本,但构件还不能应用BIM技术精准定位,还需选取一种适用于装配式特定的定位技术,使现场装配能够精准定位施工。
(3)综合应用构件库平台、BIM合模插件、PKPM-BIM协同设计平台、Navisworks软件、品茗HiBIM软件、BIM+建造管理平台,可促进装配式BIM构件管理、设计、施工的良好发展。进一步需开发运维管理平台,平台可接收BIM合模插件、BIM+建造管理平台的数据,更好地进行BIM运营维护相关工作。设计院依旧是装配式BIM技术的源头方,设计院开发一系列的BIM软件及平台,真正可促进BIM应用的健康、和谐发展。BIM技术不再是一种画完图纸后还需建模型的累赘,而是可及时优化设计方案、优化施工、方便后期运营维护的方法。
(4)BIM软件及平台众多,工程项目的各参建方需顶层设计,系统及有步骤的开发适合各自的BIM软件及平台,综合应用市面上比较好用的软件,不要轻易开发软件,徒增开发、应用成本。各软件开发时,预留后期开发接口以及与其他参建方数据交流的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