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全域综合科考完成本轮考察任务
qq05317467
qq05317467 Lv.2
2023年08月17日 13:40:35
来自于水利时事
只看楼主

作者:张行勇 朱倩 来源:中国科学报   8月7日,历经15天,由长安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联合组织的黄河流域全域综合科学考察活动顺利结束,上、中、下游三支科考队完成了本轮的全部考察任务。 本次黄河科考围绕宜居黄河科学计划安全黄河、绿色黄河、生态黄河、畅通黄河、和谐黄河、智慧黄河六大核心命题展开,上、中、下游三支队伍考察的关键问题各有侧重。上游队考察以水电能源开发及其生态效应、巨型滑坡灾害的形成与演化、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演化与保护、水资源与湖泊湿地的演化与保护为主要内容;中游队以黄土高原和北部沙漠地区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综合治理对策、黄河几字湾能源资源开发与生态地质环境问题、黄土高原贫困地区典型乡村振兴模式、地质构造运动与黄河走向的关系等为主要考察内容;下游队考察的主要内容包括水文过程与防洪现状、典型湿地环境与生态保育现状、大型灌区水土管理现状、跨河交通设施与连通现状等。


作者:张行勇 朱倩 来源:中国科学报
 

8月7日,历经15天,由长安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联合组织的黄河流域全域综合科学考察活动顺利结束,上、中、下游三支科考队完成了本轮的全部考察任务。

本次黄河科考围绕宜居黄河科学计划安全黄河、绿色黄河、生态黄河、畅通黄河、和谐黄河、智慧黄河六大核心命题展开,上、中、下游三支队伍考察的关键问题各有侧重。上游队考察以水电能源开发及其生态效应、巨型滑坡灾害的形成与演化、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演化与保护、水资源与湖泊湿地的演化与保护为主要内容;中游队以黄土高原和北部沙漠地区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综合治理对策、黄河几字湾能源资源开发与生态地质环境问题、黄土高原贫困地区典型乡村振兴模式、地质构造运动与黄河走向的关系等为主要考察内容;下游队考察的主要内容包括水文过程与防洪现状、典型湿地环境与生态保育现状、大型灌区水土管理现状、跨河交通设施与连通现状等。

在此本次黄河科考中,科研人员考察主要采用天-空-地一体化观测体系,通过卫星遥感历史数据、无人机三维立体飞行建模和地面调查,理厘清流域及典型位置的历史影像对比数据和地形地貌特征,同时借助国家和地方野外站观测体系和长期定位观测数据,分析、研究黄河流域上、中、下游不同区域的长期生态变化及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本次科考的初步成果显示,黄河流域上游大型水电开发与地质环境之间存在互馈效应,上游峡谷段发育的部分巨型滑坡已出现局部复活迹象,黄河源区高寒草地退化问题依旧存在,高寒草地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和高寒湿地退化过程中的碳变化和湿地恢复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黄河中游生态修复方案实施与水资源承载力的制约关系认识不足,但在固沟保塬、光伏治沙、盐碱土改良等方面有很多新思路值得推广,且存在能够实现生态恢复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可持续乡村振兴模式;下游河道水量减少、河床下切与河水位降低,威胁下游水土资源与生态安全保障,且设防洪水标准的合理性及宽滩区分区管理对防洪安全的影响等问题值得更进一步的研究。

  在榆林市政府进行交流座谈。

              中游科考队调研榆林市佳县朱官寨镇冯家圪崂村正在修建的中型拦沙坝。

        在榆林市神木土壤侵蚀与环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今日的神木市六道沟生态景观。

            在榆林市绥德县的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辛店沟科技示范园调研。

经过“三道防线”水土保持的辛店沟小流域植被景观。照片均由张行勇摄影

      

科考队总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安芷生表示,通过组织不同于以往的特定科目、特定区段的科学考察,本次科学考察涉及生态、水文、地质、地貌、灾害、交通、文化旅游等多个学科领域,由多学科领域专家参与,相互协作,聚焦黄河流域发展中需要解决的关键性科学问题,相互协作,深入学科合作交叉研究,是首轮初步的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而开展全域性的科学考察,最终提供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科学数据和决策咨询。

科考队总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长安大学教授彭建兵表示,为了更加全面、集中地了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科考队在陕西榆林和山西运城开展了系统考察,并与地方党委和政府部门进行了深入的座谈交流。在榆林、运城践行好黄河战略,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对于黄河流域全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全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具有示范作用。

据了解,参与科考的人次115人,考察站点共计86个,其中黄河上游18个,中游35个,下游33个。这也是近年来首次开展的黄河流域全域性综合科学考察。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