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春雨来的好像有点早,月初才见雪花纷飞,上周就被积雨值班了整个工作日。 都说春雨催芽,万物复苏,虽然天然的雨水是个好,但是这一连好几天的阴雨让很多花友不知所措。 这马上开春或者开春进行时了,没有灿烂的阳光,月季还能长好吗?为此,几天咱们来聊聊雨季月季养护的那些事。
今年的春雨来的好像有点早,月初才见雪花纷飞,上周就被积雨值班了整个工作日。
都说春雨催芽,万物复苏,虽然天然的雨水是个好,但是这一连好几天的阴雨让很多花友不知所措。
这马上开春或者开春进行时了,没有灿烂的阳光,月季还能长好吗?为此,几天咱们来聊聊雨季月季养护的那些事。
先说好的,春雨贵如油,没有哪个季节如春雨一般对生命的号召力了。
雨水节气以后,全天日照时间逐渐延长到平均水平,因为接下来过了惊蛰就是春分。
所以大部分植物很明显的会在这段时间贪婪地生长,好比人类婴儿期的成长速度。
然而这里说了“大部分植物”,其实还有一大部分的植物光照时间减少,反而会长得更好,比如菊花、玉米等。(感兴趣的花友可以去搜索一下临界夜长和临界日长)
当然月季是属于前者,所以频繁的雨水天气导致的光照减少,至少在这方面对月季不太友好。
其他环境因素
经受过风吹雨打的植物,往往比温室或者室内小环境里的植物更皮实。
比如经常风吹的月季,枝条更加粗壮;雨水拍打过的月季,叶片相对来说更加肥厚。
这也是为什么风吹雨打这一类环境应力,会是植物生长调节的重要一环。
——“是植物体诱导细胞生长,而不是细胞形成植物”。
虽然这些刺激对植物来说比较重要,但是当这些因素超过一定限度成为一种恶劣环境时,就会对植物的生长造成种种负面影响。这个在后面会讲到。
雨水天气最重要的角色当然是雨啦!雨水对土壤内元素的平衡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雨水的天然弱酸性对土壤中钙镁铁等中微量元素有溶解作用,植物能够更容易吸收。
因为土壤中的这些元素大部分是非有效的状态(难以被植物吸收的状态),比如氧化物和矿物态,植物很难直接吸收。
以铁为例。在大部分植物体内,铁元素以铁蛋白的形式大部分存在于叶绿体内,月季等植物对它的需求量比较大。
尤其是高价铁,在pH低的溶液中溶解度才增大。呈现弱酸性的雨水,溶解了一部分铁的氧化物和矿物后,植物才能吸收并利用。
这也是春雨过后万物之所以快速萌生的原因。
但过多的雨水,会将溶解出的化合物冲刷殆尽。
因此雨水过后植物容易出现缺肥的症状。比如盲枝盲芽,新叶发黄、叶片薄弱。
#有的地方因为本身土质原因,比如砂质土壤,少有黏土胶体吸附钙离子等,植物难以吸收这些必要的元素。
相信赶上最后一趟修剪末班车的花友,最近内心有千万匹草泥马在奔腾。
连续的雨水让本就损失养分的月季又元气大伤,真的是给你从根把养分抽走(一滴不剩的那种)
这个时候就不要想着止住伤流了,除非月季死得透透的,否则因为树液正常流动,伤口又不干,伤流还是会继续。
既然持续的伤流造成了营养流失,那我们就得给它补回来。
施肥的量与花盆的大小、摆放的位置、降雨时间长短等等都有关系,针对各自的情况,花友们酌情参考。
①雨下得急,但持续时间短,按平常的频率施肥;
②大雨时间长,超过半天以上,雨后要及时施肥;
③小雨绵绵,持续时间较长(超过一天),可以挪动花盆,如果盆底在蹚淌水,这种情况也要及时施肥。
春季的天气还非常调皮,保险起见建议大家使用均衡肥,比如全阶段适用月季专用水溶肥。
对于只能放在室外淋雨的盆栽月季:建议在雨停的短暂间隙及时给水溶肥,能补一点是一点。
对于已经搬到避雨处的盆栽月季:可以正常给水溶肥了,为避免土壤过于潮湿,可以适当降低浇水频率。
雨水天养护,避免不了和一些病害和虫害的斗争,所以提早做好预防,关注月季的健康状态,在这一时期非常重要。
雨水多发时段,黑斑病趁虚而入。
连续长时间的湿润环境加上相对较高的温度,会使黑斑病病菌快速繁殖,蔓延至周边叶片。
雨过天晴,经过太阳暴晒,月季容易感染白粉病。
初期的症状主要表现在叶片背面 (正面也会有) ,会出现红色或者红褐色的小斑块,小斑块处出现扭曲并且有细微的白色颗粒。而后出现白色粉末状颗粒,逐渐扩散开来。
白粉和黑斑虽然症状表现不同,但都可以用同一类手段防治。
※预防: 10天左右使用一次百菌清,全株喷洒。
※治疗: 发现病斑后及时处理掉病叶,喷药治疗,越早处理越好。
药物可以选用拿敌稳、绿妃,交替使用,避免产生抗药性。
※喷药的正确姿势:
①主要喷施中下部叶片;
春雨滋润,嫩芽展叶,“闻着”新鲜食物的味道,一些虫子不请自来。
首先就是蚜虫。
它们通常聚集在月季的芽、嫩叶、花蕾上吮吸汁液,大量发生时有蜜油状黑色分泌物,既影响月季的生长,也影响花的品质。
其次是蓟马。
蚜虫和蓟马基本上用吡虫啉就可以搞定,用液剂直接对着喷,或是用颗粒剂撒到土表,这样对两种害虫就会有不错的杀灭效果。
在早春季节,大家主要注意预防的病虫害就是以上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