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广装配式钢结构农房,杭州市今年开工建设农房5650户
cof_96647
cof_96647 Lv.2
2023年08月23日 11:10:26
来自于行业政策
只看楼主

临平区塘栖镇塘栖村 临安区太湖源镇指南村 富阳区富春街道宵井村 建德市大慈岩镇新叶村 萧山区河上镇东山村 余杭区良渚农居点 安居,而后乐业。 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是杭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大举措。近年来,全市农村住房建设步伐持续加快,造就了万千美丽农房,带动杭州乡村人居环境领先全国,为广大村民筑起“稳稳的幸福”。


临平区塘栖镇塘栖村


临安区太湖源镇指南村


富阳区富春街道宵井村


建德市大慈岩镇新叶村



萧山区河上镇东山村


余杭区良渚农居点


安居,而后乐业。


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是杭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大举措。近年来,全市农村住房建设步伐持续加快,造就了万千美丽农房,带动杭州乡村人居环境领先全国,为广大村民筑起“稳稳的幸福”。


2017年以来,全市累计完成改造新建农房7.2万户,累计完成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10446户。同时,大力推广钢结构装配式建设,2019年以来,累计开工总面积为158424平方米。今年计划新建农房5000户,目前全市新开工农房数5650户,完成年度任务的113%;改造困难家庭危房423户。


“一直以来,杭州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为引领,全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今年,杭州农房建设继续跑出‘加速度’,启动了全市的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专项整治工作,迭代优化杭州农房建设智慧管家系统,助力传统村落保护,推动从‘居者有其屋’迈向‘居者优其屋’。”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要让老百姓挑选“称心的房”、建造“放心的房”、住上“顺心的房”和拥有“致富的房”,让农民“住得好”“过得好”。


解决农民之所需,提升农房建设效率 


农房智慧管家系统实现审批、监管、服务“一站式”

临安区太湖源镇指南村村民朱红萍住进了梦寐以求的新家。


动了想要建新房的念头后,朱红萍就第一时间通过农房智慧管家系统,提交了申请。今年1月份,她们家的房子顺利拿到了不动产证,农历新年后,开始进行内外部装修。


“从拆旧房到建造新房,手机上点点就享受了审批、办证‘零材料’等服务。办证的时候电话联系了一下,工作人员就上门来给我们进行了测量,非常方便。”本以为复杂的建房流程和建造成本会是“大麻烦”,没想到走起流程来十分顺利,朱红萍直呼:“真是太省心了。”


近几年,杭州农民建房的麻烦事儿着实减了不少:有洋气的设计图纸、有牢靠的泥瓦工匠,就连审批都能通过手机办,“一次都不用跑”,大大缩短了建房的时间。


“以前,农房建设规划不够完善、建设标准不够统一、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审批流程不够简洁等,这些是农房建设过程中常常会遇到的难题,不过如今都迎刃而解了。”市城乡建设管理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从2019年起,杭州开始探索“农民建房一件事”改革,构建农房建设智慧管家系统。2021年,借力数字化改革东风,杭州又将农民建房“一件事”迭代升级,在临安区太湖源、湍口、锦城、高虹四个镇街率先实施省级试点,并成功入选“住有所居”和“浙系列”改革重大应用,成为全省农房全生命周期综合管理服务应用唯一集成试点。


“我们文化程度不高,在前期审批环节就怕漏了这个,漏了那个,耽误造房子的时间。”朱红萍说。


有了农房建设智慧管家系统,村民多头申报、反复填报的现象不复存在。


作为“农民建房一件事”的升级,临安区试点过程中在农房建设的闭环管理、危房监测、流转经营等领域进行了生态进化和能级进阶,形成了“审批建房、安全管理、危房改造、建房服务、经营增收、决策辅助”6大应用模块,实现了农房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一屏呈现”,有效解决了农房建设领域存在的“建房审批难”“建房管理难”“风貌管控难”“危房管控难”“闲置盘活难”等五大痛点难点问题。


“例如,我们打通了公安、民政、规资等5个部门12个数据接口,归集数据250余万条,实现数据自动收集、建房资格实时比对,建房申请从原来的18份材料减少至‘零材料’;建房现场踏勘、审核、公示3项职能下放至村委会,6项审批流程归并为3项,审批时间从47天减少到9天。”临安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助推乡村现代化,建立专业人才队伍

全市1.6万余名持证农村建筑工匠全部纳入统一管理


农房审批要快,还要造得好,关键就是要有一支专业化的农村工匠队伍。


今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向社会公示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其中,乡村建设工匠这个“老行当”作为新职业纳入国家职业分类目录,明确了其职业定义、具体任务、主要工种等。


“这意味着农村工匠越来越受到重视。”市城乡建设管理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群体存在人员年龄老化、青黄不接、施工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和施工作业不规范等问题,需要在工匠培育和管理方面进行一系列积极探索。


例如,富阳区通过农村建筑工匠积分制管理,有效鼓励全区优秀农村建筑工匠做大做强,对农村建筑工匠承接违法建筑、不按图施工、不文明施工等现象起到了较好的遏制作用。


今年,市建委还积极推动建立余杭区农村建筑工匠培训基地,指导各区、县(市)加强农村建筑工匠和轻钢农房工人技能培训管理,共组织培训农村建筑工匠5749人次,充分准备参加省工匠技能比武,进行各区、县(市)优秀工匠选拔和培训。


8月25日至26日,2022年杭州市农村建筑工匠技能比武选拔赛在余杭区良渚街道举行。“举办比赛的目的是调动广大农村建筑工匠学技术、比技能的积极性,弘扬重知识、重人才、重工匠的社会风尚,切实提高农村工匠专业技术素质,打造一支专业过硬的匠人队伍,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力量。”市城乡建设管理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11月17日,全省农村建筑工匠技能竞赛在衢州举行,农村建筑工匠们上演了一场热火朝天的“大比武”。杭州代表队获得了团队总分第一名,12名参赛选手共获得个人奖项11个,其中,两人在架子工、木工比拼中荣获一等奖,四人拿到二等奖,五名选手获得三等奖。


值得一提的是,在农房建设智慧管家系统农村工匠积分管理体系模块里,汇聚了全市持证建筑工匠的积分信息和评价情况,村民可以选择合意的工匠、进行满意度评价,倒逼工匠提升自身综合业务素质和建房水平。目前,全市1.6万余名持证农村建筑工匠全部纳入平台管理。


通过登录杭州农房建设智慧管家系统,朱红萍选择了官方认可的高评分带证农村工匠,“这样房子盖起来心里也有底。”


接下来,市建委还将充分调动工匠的积极性,通过打造实训基地,聘请优秀工匠为老师,定期组织系统性培训,探索成立农村建筑工匠协会,吸引更多青年人加入,打造一支“会看图,会上网,肯专研,善建造”的新一代专业化大军。  


传统村落获新生,留住杭派乡愁记忆


全市52个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农房造得好,不仅可以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更是提升了村里的整体面貌。


近日,浙江省建设厅、省美丽宜居办公布了2021年度全省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传统村落风貌保护提升、村庄设计与农房设计落地试点验收结果。杭州市余杭区中泰街道白云村、富阳区永昌镇青何村、建德市大慈岩镇檀村村樟宅坞自然村等3个村庄获评传统村落风貌保护提升验收结果优秀。


2021年底,在住建部公布的五批共计6819个中国传统村落名单中,杭州共有52个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这其中,离不开农房建设的助力。


“通过将农房建设与地域特色、风貌、产业相结合,在保护中发展传统古村落,充分发掘农房原有‘乡土价值’,杭州走出了一条各具特色、宜居乐业的发展之路,让老百姓拥有了‘致富房’。”市城乡建设管理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吴山古道旁,金黄稻田扶波浪起;大慈岩脚下,清澈溪流穿泾悠扬……这是建德市大慈岩镇檀村村樟宅坞自然村的秋景,也是杭州农村人居环境实现山乡巨变的一个缩影。


“以前,村里存在一户多宅、乱搭乱建的现象,村容村貌不是很美观。”村党委书记胡建宏说,经过一轮“拆改结合”,并对村庄现有的传统建筑进行修缮、对村庄环境和基础设施进行提升改造,古村风貌得到了保存,整体环境得到了提升,村貌焕然一新。


通过农房建设,杭州不少从前名不见经传的传统小山村变身“网红村”,生态效益不断释放的同时带来了经济红利。


“比如今年油菜花开的季节,每周末都有大批游客过来檀村旅游,可为村集体增加22万元的收入。与此同时,还带动了周边五六十名村民的就业。接下来,村里将持续做好‘美丽经济’文章,带动民宿等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胡建宏说。


白云村则盘活了闲置农房,差异化打造民宿集群。


“我们以租赁空置民房的方式,精品化改造提升了20多栋白云天井湾民宿。另外,发动村民利用自己闲置房改建民宿、农家乐25家,其中精品民宿5家,特色民宿3家。成立了漫谷民宿合作社,进行统一管理,加强规范运营。”余杭区中泰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绿水青山间,白墙黛瓦的村居错落有致;阡陌田野上,播种移苗的村民穿梭忙碌……杭州随处可见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新景象带来了村民共富新生活。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我们将不断高质量推进农房建设和管理,在绿水青山间打造现代版‘富春山居图’,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作出贡献。”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说。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